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果评价

2023-10-24 13:27熊力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熊力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联试验,可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一致性。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再现技术;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45.3;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1--03

临床将完全由肺实质包绕、直径小于3cm的类圆形病变统称为孤立性肺结节,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吸烟、环境等因素有关[1]。此病多为隐匿型,早期一般无症状,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增强,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2]。孤立性肺结节也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主要是肺癌,良性则包括炎性结节、血管瘤等多种病变[3]。掌握并总结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避免延误病情,也有助于节省医疗资源。临床筛查、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方法众多,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5]。胸部CT扫描在肺部结节诊断中,具有高敏感、高空间及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单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形态方面显示度良好,但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差,多层螺旋CT可提供更多病灶信息,后续再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可清晰显示良恶性结节形态特征的差异,大幅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6-7]。本研究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影像学表现为肺实质内病灶,符合孤立性肺结节诊断[8];病理检查或随访结果明确;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数据重建;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无法配合检查。患者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69±6.72岁;肺结节最大直径1.10~3.10cm,平均最大直径2.17±0.36cm;确诊形式:穿刺活检42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38例,术后病理检查22例。将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的患者作为病例组,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前行屏气训练,采用美国GE公司Optima CT680型128排螺旋CT进行平扫,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扫描参数:电流150~250mA,电压120~140kV,512×512矩阵,层距10mm,螺距为1,扫描发现孤立性肺结节后将层距调为1mm,行局部高分辨扫描。

1.3  图像处理与评估方法

将扫描数据传送至GEADW 4.6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充分展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与边界,阅片过程由2名资深医学影像科医师独立进行(不知情确诊情况),详细记录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共同商议最终结果,联合评估采用串联法。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诊断结果的真实性;计算Kappa值评价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确诊情况

102例患者确诊恶性82例,包括腺癌34例,鳞癌29例,类癌14例,小细胞癌5例;确诊良性20例,包括结核球8例,炎性结节7例,良性血管瘤3例,肺囊肿1例。

2.2  三维重建技术与CT平扫征象检出率的比较

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效能的比较

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见表2。

2.4  典型病例影像学表现

患者女,61岁,右肺上叶尖段见磨玻璃结节灶,边缘欠光整,约24mm×20mm,其内可见少许实性成分,呈胸膜凹陷征,考虑浸润性肺腺癌,见图1。患者女,79岁,右肺下叶背段结节灶,大小约8mm×7mm,可见胸膜凹陷征,与叶间胸膜关系密切,考虑良性结节,见图2。

3  讨论

我国肺癌防控形式严峻,李翔等[9]报道中国居民肺癌发病、患病和死亡率逐年增加,2019年发病率为58.56/10万,患病率为80.00/10万,死亡率为53.23/10万。早期没有明显转移的肺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10],因此早期检测和准确鉴别肺部结节性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良性肺部结节具有两个特点:①钙化明显;②炎性病灶可自行消退或随访2年以上沒有生长;但也无法排除有些恶性结节生长缓慢,需要连续观察影像学表现动态评估,或进行组织学分析[11]。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众多,X射线胸片对于肺部结节容易漏诊,超声检查会受到肺组织内气体干扰,而支气管内超声、胸腔镜手术具有侵入性,存在并发症风险,MRI检查有明确提供结节组织信息,但价格昂贵,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12-13]。CT扫描是肺部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多层螺旋CT解决了层厚、扫描速度的问题,且受呼吸影响小,可获取高质量的横断面,再结合MPR、VR等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清晰展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4]。

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表现多样,但良恶性的影像学表现存在重叠,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尚未达成共识。其中恶性病变主要的征象有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及分叶征,用于描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内部结构[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柯君等[16]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有:三维重建技术可较好呈现不同走向血管和癌肿生长方向,提高对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的判断,胸膜凹陷征中病灶与脏层胸膜存在阴影,三维重建技术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普通平扫中空泡征会与周围支气管混淆,检出率提高,而三维重建技术可明确二者区别,减少误判;短毛刺征为放射状表现,不管是平扫还是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均可正确判断。

进一步诊断效能比较结果显示,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优于CT扫描,但漏诊率相对较高,不符合临床需要。而采用两者并联试验,则极大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临床诊断的漏诊率,虽然特异度有一定损失,但仍然保留在较高水平,且提高了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表明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较高价值,这与赵宏伟等[17]报道相符。平扫后三维处理系统可多角度观察病灶,提供更多有效的征象信息,帮助临床鉴别。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维成像技术的显示程度是由采集的基础数据决定的,且还会受到阈值的影响,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基础图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操作技术,为定性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联试验,可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样本量较少,且选取局限,未来还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栾玉龙.CT与MRI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4):108-111.

[2] Erdogdu E,Ozkan B,Duman S,et al.Predictors of malignancy 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undergoing pulmonary resection[J].Clin Respir J,2022,16(5):361-368.

[3] 吕健,鲍沈平,李鹏飞.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影响因素及胸腔镜手术切除情况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139-142.

[4] Mazzone PJ,Lam L.Evaluating the patient with a pulmonary nodule:A review[J].JAMA,2022,327(3):264-273.

[5] 潘广松,覃广谋,林建华,等.CT灌注成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0):43-45.

[6] 魏杰辉.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中的诊断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9):100-101.

[7] 马进林,马晓艳,王海强.肺癌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影像特点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1,14(1):48-52.

[8] 崔祥璸,王鸣岐,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2-153.

[9] 李翔,高申.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发病,患病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11):821-826.

[10] Oliver AL.Lung cancer:Epidemiology and screening[J].Surg Clin North Am,2022,102(3):335-344..

[11] Li Q,Tan H,Lv F.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in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image fusion technology[J].J Recept Signal Transduct Res,2022,42(1):95-99.

[12] 徐铭,蔡书静,温顺航,等.儿童肺结节影像学特点和处理策略[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8):708-711.

[13] Senent-Valero M,Librero J,Pastor-Valero M.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malignancy predictive models applicable to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A systematic review[J].Syst Rev,2021,10(1):308-332.

[14] 申放,赵空军.多排螺旋CT薄层重建在肺结节单发中的诊断价值[J].贵州医药,202,46(6):972-973.

[15] Hou H,Yu S,Xu Z,et al.Prediction of malignancy for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based on imag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umor marker levels[J].Eur J Cancer Prev,2021,30(5):382-388.

[16] 柯君,马亚宁.螺旋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5):55-58.

[17] 赵宏伟,赫文博,祝佳.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2):307-309.

[2023-07-05收稿]

作者单位:745000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鼻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不明原因腰腿痛运用多层螺旋CT腰骶神经重建诊断的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