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3-10-24 06:10芮梦玲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负性情绪急性心肌梗死

芮梦玲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 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86例AMI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CBT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下降, 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A、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应用于AMI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改善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认知行为疗法;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1--03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冠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吸烟、合并基础疾病、肥胖、饮食不合理等均为常见诱因。AMI主要表现为突然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若未经有效治疗,会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介入术是目前治疗AMI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心肌血流,挽救患者生命,但PCI后会出现血管再狭窄问题,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2]。存在不良情绪的AMI患者可能会增加疾病再次发作风险,且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源性猝死[3]。可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AMI介入后患者心理状态至关重要。认知行为疗法(CBT)是重要心理干预手段,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行为,近年被逐渐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主要探究CBT对AMI介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5月- 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AMI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AMI符合诊疗指南[5]中的相关标准,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头晕等症状,且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或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在本院进行冠脉介入治疗;③手术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④无精神疾病,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②伴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伴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④近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8~72岁,平均60.45±4.91岁;病变支数:≤2支为24例,>2支为19例;文化水平:小学10例,初中12例,高及以上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60.94±4.85岁;病变支数:≤2支为26例,>2支为17例;文化水平:小学12例,初中11例,高中及以上20例。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支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是否有恶性心律失常征兆;观察穿刺伤口情况,是否出现出血、血肿,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讲解向患者介绍AMI病因、介入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案例,缓解不良情绪;并积极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CBT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认知评估:护理人员与患者一对一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根据其诉说内容,并结合性格、应对方式等情况,评估其错误认知,并以鼓励方式控制其情绪,制定CBT干预措施。

(2)认知重建:护理人员通过PPT宣教、视频播放、组织小组学习等各种方式向患者、家属讲解AMI病因、预后、介入术后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提出内心疑惑,并耐心解答,纠正其对疾病错误认知,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重建认知,若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护理人员积极与此类患者沟通,找出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并判断不良思维,以纠正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若调整好心态并主动配合护理,疾病可好转,重新投入社会活动。

(3)认知行为干预:评估患者日常喜爱的娱乐活动,并鼓励其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参与陶艺、舞蹈、下棋、散步等娱乐活动,缓解内心压力,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鼓励其积极与病友沟通交流,提高生活积极性。

(4)放松疗法:保证病房安静舒适,指导患者调整呼吸,闭眼平卧,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练习;同时配合音乐放松疗法,通过听柔和、舒缓音乐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结束后积极与患者交流,询问其感受,并对训练较好的患者进行鼓励。

(5)团体认知:每周组织1次集体讲座,通过讨论、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患者认知,使其认识到自己态度及情绪对疾病恢复重要性,帮助患者发现其不合理想法,并了解调节自我情绪的技巧。

(6)出院后认知干预: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院外康复计划,邀请患者加入微信群内,及时解答患者疑惑;并每周电话随访,询问其恢复状况并进行心理行为指导,督促患者院外康复锻炼。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6]、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其中HAMA共计14个条目,每个记0~4分,总分56分,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重;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记1~4分,总分80分,标准分等于总分的1.25倍取整数,标准分共100分,正常上限53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8]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生理健康、社会关系、与周围环境关系、独立能力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的心理状态、生理健康、社会关系、与周围环境关系、独立能力等5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MI发病急,且疾病进展快,介入术能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心肌血供,进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介入术后患者仍可能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再狭窄等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且AMI患者对疾病担忧较重,加之躯体疼痛会出现睡眠问题,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恢复[9]。据报道,存在负性情绪的AMI患者会进一步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导致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减少心肌供血,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影响预后[10]。可见,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改善AMI介入术后负面情绪十分必要。

常规护理模式单一,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告知其疾病有关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但难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部分患者仍出现较重负面情绪,不利于预后[11]。CBT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疗法,将行为及认知干预相结合,能够通过认知、行为相关理论及技术改变个体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行为的目的。已有研究证实,CBT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够改善其焦虑情绪,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CBT应用于AMI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在CBT护理中,通过认知评估及认知重建,能够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纠正其以往错误认知,使其对AMI及介入术、预后等有正确认知,减轻对疾病恐惧感,树立康复信心,勇敢面对现实,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积极性,进而改善负面情绪。CBT护理中,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绘画、下棋、舞蹈等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利于建立积极思维,提高生活积极性,减轻负性情绪;此外,通过配合音乐放松疗法、调整呼吸等放松训练能够使得患者放松紧张及焦虑心情,缓解不良情绪,积极应对疾病,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3]。团体认知干预中,患者能够通过与病友沟通交流疾病体验,加強对疾病了解,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应激,提高自我效能感,利于促进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CBT应用于AMI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改善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郑凤,乔莉,钟竹青,等.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0): 3581-3587.

[2] 周海燕.心理干预护理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33-835.

[3] 卫晓静,张红莉,谢彩霞.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 21(14):2570-2572.

[4] 陈丽虹,林宝丽.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2,12(18):92-94.

[5]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272-284.

[6] 李姿慧,吴梦蝶,李琪,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4):787-790.

[7]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8] 李佳玲,赵艳霞,顾菁,等.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修订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2):284-293.

[9] 唐绍辉,易婷,陈煌,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负性情绪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1,42(10):1259-1263.

[10] 李玮,龙琴,陈梓.负性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感知控制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30-33.

[11] 崔萍,李敏,雷永琴.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力衰竭因子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54-156.

[12] 王玲,张小红,韩小英,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8):227-229.

[13] 周苗,郭晓岚.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108-112.

[2023-05-05收稿]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负性情绪急性心肌梗死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