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加减治疗皮肤疾病验案3则

2023-10-24 09:16朱月张小雨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验案辨证论治

朱月 张小雨

【关键词】  三仁湯;验案;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1--02

三仁汤出自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治湿温病,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原方由杏仁、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的功效。《灵枢》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湿邪致病,从下受之,易侵袭人体皮肉、筋脉。皮肤病病位在皮毛、肌肤、筋脉,病位偏表。且四肢由脾所主,脾又喜燥恶湿,脾虚则水湿不运,湿浊内生。湿为阴邪,易助生火热之邪,湿热相合,可导致多种皮肤疾病。余师在临床中谨守病机,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病,疗效确切。现将医案3则论述如下。

1  痤疮

患者女,19岁。2023年3月18日初诊。患者颜面部反复起丘疹2年,近日又见新发丘疹,刻下症见:丘疹多位于面颊及下颌部,色暗红,未见脓疱、囊肿,可见炎症后色素沉着,平素约23点睡觉,无口干、口苦,月经量适宜,无痛经,无血块,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舌边无齿痕,脉缓。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辩证:中焦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方药:三仁汤加减。处方:白豆蔻10g,厚朴10g,小通草5g,滑石30g,甘草6g,炒苦杏仁10g,生薏苡仁15g,法半夏10g,淡竹叶6g,陈皮12g,砂仁10g,藿香12g,佩兰12g,金银花10g。免煎颗粒7剂,早、晚饭后温服。二诊:未见新发丘疹,原皮疹较前减轻,舌苔变薄,患者未诉其余不适,复予上方7剂口服。

按: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青少年多见,部分患者症状持续到成年后。本例患者痤疮数量少,散在新发,色暗红,结合舌脉,辩证为中焦湿热证。湿为阴邪,损伤脾胃,阻碍气机升降,脾气不能上升,正如《脾胃论》所云:“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肺主皮毛,脾在体合肉,阳气不能生长,卫气、营气濡养皮肤、肌肉功能下降,气血运行不畅;湿邪易助生火热,或由气温升高,天气相引,湿热相合,向上熏蒸,阻碍气血运行,遂生痤疮。本案运用三仁汤加减化裁,以通草、滑石、淡竹叶、甘草、薏苡仁,味甘淡,清热利湿,导湿邪从小便去;予豆蔻、砂仁、藿香、佩兰、陈皮、厚朴、苦杏仁,性味辛温,芳香醒脾、理气祛湿,《脾胃论》云:“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及诸甘温药亦可”;患者颜面部生丘疹,予金银花清热解毒,促进疮疡消散。《洞天奥旨》中认为金银花是治疗疮疡的要药,阳证疮疡用之可以止痛、溃脓、起陷收口。

2  扁平苔癣

患者男,70岁。2023年4月14日初诊。口唇黏膜破溃3月余,不易愈合收口,曾至社区诊所治疗,疗效欠佳,症状反复发作。刻下症见:口唇黏膜糜烂,见黑色血痂,颊黏膜见白色网状细纹,舌面紫红,见扁平丘疹,其他部位皮肤正常,无口干、口渴,纳差,小便时有余沥不尽感,大便不成形,2~3日一行,排便努争,舌质紫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西医诊断:扁平苔癣。中医辩证:脾失健运,湿毒内生。治法:健脾祛湿。方药:三仁汤加减。处方:炒苦杏仁10g,豆蔻10g,薏苡仁15g,厚朴10g,小通草5g,滑石30g,甘草6g,法半夏10g,淡竹叶6g,陈皮12g,砂仁10g,焦山楂30g,焦六神曲30g,炒麦芽30g。免煎颗粒7剂,早、晚饭后温服。二诊:口唇黏膜收口、结痂,网状黏膜较前减少,无水滑苔,紫红舌颜色较前变淡,原方去淡竹叶、焦三仙、小通草,加入炒苍术15g,黄柏6g,免煎颗粒7剂。三诊:口唇黏膜已愈合,口腔黏膜趋于愈合,舌质暗红,舌面未见紫红色丘疹,二诊方继续口服7剂。

按:扁平苔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常累及皮肤、黏膜、毛囊、甲,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其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神经精神、药物或某些疾病有关。赵炳南[2]认为发于口腔的扁平苔癣多与阴血失养,湿邪内生有关。本例患者扁平丘疹见于舌面,伴口唇黏膜破溃,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粘滞,舌苔水滑,辨证为脾失健运、湿毒内生。《脾胃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水谷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化毒,滞于肌肤。方予以三仁汤理气祛湿,加陈皮、砂仁促进中焦气的转运,加焦三仙助脾胃纳运,促进食物消化。二诊加入苍术、黄柏,增强健脾祛湿之效。

3  脂溢性皮炎

患者女,22岁。2023年4月1日初诊。患者头部瘙痒1月余,伴皮屑增多,自觉近期头发掉落增多。刻下症见:头部瘙痒,头发易于出油,头部可见少许鳞屑,手掌见粟粒大小丘疹,瘙痒明显,二便正常,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舌苔厚、白腻,脉细。检查:拔毛试验阴性。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中医辩证:脾失健运。治法:祛湿止痒。方药:三仁汤加减。处方:豆蔻10g,厚朴10g,小通草5g,滑石30g,甘草6g,薏苡仁15g,炒苦杏仁10g,白术10g,苦参10g,白鲜皮10g。免煎颗粒7剂,饭后温服。二诊:诉头部瘙痒减轻,手部丘疹较前较少,舌苔较前变薄,复予上方7剂口服。

按:脂溢性皮炎为皮脂丰富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可见丘疹、鳞屑。《素问》云:“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湿邪上乘,阻塞空窍,阳气不得生发,外不得至皮毛、肌肉,上不得至于巅顶,诸窍闭塞。湿性粘滞,故可见头部鳞屑增多、瘙痒。本例患者兼见手掌部丘疹、瘙痒,为手部湿疹,湿邪蕴于肌肤所致。予以三仁汤从上、中、下三部分消湿邪,加白术健脾,加苦参、白鲜皮燥湿止痒。

4  结语

三仁汤为临床常用方,苦杏仁宣降肺气;白豆蔻辛温,化湿行气;薏苡仁甘淡,导湿邪从小便去;三药共为君药,发挥宣上、畅中、渗下之功效,加以滑石、白通草、竹叶清热祛湿,半夏、陈皮行气燥湿,增强祛湿的功效。水饮入胃,在气的蒸化作用下,向上运行,经脾至肺,而后通过肺的肃降作用下输膀胱。水湿内生源于体内津液运行障碍,不能正常敷布。《素问》云:“水为阴,火为阳”。水湿内生则阴气内盛,阳气不能生长。人与天地相应,夏季天热,雨水增多,内外合邪,湿热化生,或过食厚味生湿热,或情志不遂,湿邪助生火热。《素问》云:“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故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湿热致病,病位广泛,可影响上、中、下三焦。《脾胃论》云:“夫阳气走空窍者也,阴气附形质者也,如阴气附于土,阳气升于天,则各安其分也”。《素问》云:“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湿热相合走空窍,则空窍闭塞,可见到毛发掉落增多、鳞屑增多、易于出油等症状,表现为脱发、脂溢性皮炎;湿热外达皮毛、四肢,阻碍气血运行,则见丘疹、结节、四肢烦疼等症状,表现为痤疮、湿疹、扁平苔癣等;湿热在中焦,阻滞气机,则胸痞;湿热下流,则影响二便。三仁汤为治疗湿重于热之剂,三焦分治,临床依据辩证选方,可用于多种疾病。如刘美贵[3]等运用三仁汤治疗小儿遗尿、咳嗽、发热、腹痛、汗证;平瑞月[4]等发现三仁汤加减可用于治疗湿疹、痤疮、银屑病、多形性日光疹、丘疹性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本方中含有甘淡利湿之品,若本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者,久用则更损升发之气,临床治疗,则应随治疗中病情变化而合理选方,并加减化裁。

5  参考文献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2017:1140-1141.

[2] 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239.

[3] 刘美贵,郭鹂,吕玉涵,等.三仁汤加减治疗小儿疾病治验5则[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4):77-78.

[4] 平瑞月,李红毅.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运用[J].中医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24(2):184-190.

[2023-06-29收稿]

作者单位: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 河北北方学院

猜你喜欢
验案辨证论治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寒凝病证验案举隅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