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育人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三化”策略研究

2023-10-27 06:42姜安琪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省苏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思辨性三化古诗文

■ 姜安琪(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省苏州市)

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总目标强调要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其价值取向和学校教育关联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要有“育人价值”的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来看,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除文本的艰涩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不注重文本的鉴赏之外,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诗词阅读教学效果。尤其是单篇授课精讲,学生对鉴赏知识、诗人情感领悟常会因单首诗或者单篇文章学习结束而中断,知识体系或真正的审美体验断层化,浅表化,碎片化,甚至一个阶段后就会陌生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笔者尝试探索在古诗文教学中,实现学科立体化育人的三个路径与方法:整合化(横向)、深度化(纵向)、意义化(背后)。在古诗文教学中强调将知识的横向整合化,避免知识的孤立碎片化;强调深层学习,避免学习的浅层化;强调提升古诗文背后的生命意义,避免学习的功利性。通过三化策略达到启智和育才的目的,即在新的知识架构中陶冶人的情操,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多维整合,构建学生立体化阅读视野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文多是采用单篇选文编排方式,选文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但学生对于作者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单篇文章中,学生阅读视野狭窄,无法得到更全面的精神滋养。

本文所研究的古诗文整合,是指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将课内外零散的古诗文选文按照特定的主题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提高教学效率且具有育人价值的有机整体。

(一)以情感为基点的整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文,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方面彰显了极高的育人价值。笔者曾据此围绕“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修身正己的君子之气”“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开拓进取的昂扬之气”“包揽山河的赤子之心”几个主题,整合教材中的古诗文,开展教学活动。在专题活动中,提炼出具有育人价值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以“以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专题阅读教学为例,边塞诗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收录古诗词73首,边塞诗有7首,选择整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使至塞上》《夜上受降城闻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四首诗歌,以“以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为课题,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深入挖掘边塞诗的内涵,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对比、品析与鉴赏中生成属于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下,找到可以推动自身进步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文化理解与传承有积极的作用。

(二)以人物为中心的整合

中国古人讲“文以载道”,古代文人往往借助描绘深邃幽远的意境,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人格修养与道德追求。在洞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参照作者人生经历,思考作者感性文字背后的理性色彩,进而感悟古代文人独特的人格之美。

表一 “以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组内合作汇报

为此,作者从人物教学角度,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中心,整合丰富的课内外古诗文,让学生在整合中感受同一作者不同人生历程中的不同风格与魅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古诗阅读能力。

1.同作者异时期的作品

在不同的时期,作者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因此,要纵向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在不同人生节点去发现不同的作者。以李白为例,余秋雨先生说,在后人心目中,杜甫总是满身沧桑的老人形象,李白总是昂扬奋发的青年形象。学生所熟悉的李白写作风格是“浪漫飘逸”,这是我们学习李白诗歌后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朦胧的共性认识,但是当探索内在的人物个性时,浪漫飘逸似乎又难以诠释。在九年级的复习阶段,学生古诗词储量已然丰富,在这个时期,部编版教材中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共有6篇李白的诗歌,选择重要节点的诗歌,适当补充课外诗歌,加以整合,组成可以纵观李白人生的重大节点的诗歌群,从而进一步品味其人物精神,获得精神力量。

表二 部编版七年级教材中收录的李白作品

纵式推进,以水为线,陆续串起《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早发白帝》五首诗,从李白青年漫游的起点到老年生命的终点。李白强烈的生命意识就像长江黄河之水,永远在流动,永远在澎湃。宏观把控其人生经历来挖掘他身上的精神价值,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传统文化等核心素养都获得了提升,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2.同作者异风格的作品

同作者异风格的作品的整合教学需要依托更多课内外不同风格的古诗文篇目,通过课内外诗词的联读,师生共同跨越时间鸿沟,走进多维度的作者;通过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苏轼开拓性地“以诗为词”,扫除晚唐五代传统词风,开创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意境,冲破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此成就,不知是天妒英才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苏轼的一生充满坎坷。通过课内外诗词联读,可以走进丰富的苏轼。

部编版教材选择了苏轼的三首词作展示了苏轼或婉约或豪放的不同风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流露出深厚的手足情谊,《定风波》是看尽人生的洒脱从容,《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的是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记承天寺夜游》是远谪后的通透旷达,虽然每首词都自成一体,但那份大胸怀、大气度,那份真性情始终贯穿其中。通过群文阅读,整合四首诗词,更能领略到苏轼把磨难当财富,愈挫愈勇,在人生的坎途中升华自己。无论婉约还是豪放,苏轼的处世哲学都至真至纯。

二、深入探究——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

借助多元化教学途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多元化古诗文教学中,对古诗词中的育人价值的要素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任务群或探究性学习任务,采取多元课堂教学形式增强理解,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辨别,对比,思考,发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处。

(一)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推进任务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阅读一定量古诗文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会产生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古诗文群文阅读的项目式学习,设计驱动问题和活动支架,组织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思辨性学习——尊重多元,重视审辨判断

2022年新《课标》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首次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围绕“思辨性”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学习思辨性表达方法,又以思辨性表达促进思辨性阅读,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相互促进。在古诗文中的整合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辩证思维,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表达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表三 一生辛酸味 难弃家国情——辛弃疾古诗文整合阅读专题复习设置的表格式任务单

“洞庭湖”这个意象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三次。其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两联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同一意象在不同作者的眼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意境的角度作比较鉴赏。杜甫的《登岳阳楼》乃是思亲忧国之作,对洞庭湖的描绘仅有一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先写湖东与湖南的吴楚地势,后写天地日月浮动在湖水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相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毫不逊色。从整首诗而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则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杜甫的《登岳阳楼》浑然一体,由洞庭之景起兴到思亲忧国之情,深沉博大,更胜一筹。设置这类活动重在打开思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建立起和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联系。

三、立体贯通——培养学生传承文化自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课堂上对古诗文内容进行碎片化讲授,和学学生的现实生活缺少融通之处。由于学业压力繁重,学生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这些“无用”的东西。然而,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具有教学意义和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古诗文中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要素和现代生活建立起联系,在古人的诗文与当下学生的社会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古人的智慧继续成为指引当代学生前进的灯塔。

(一)联系生活,搭建桥梁

古诗文作品中有许多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意象、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并挖掘这些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古为今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搜集和整理生活中各个领域彰显魅力的古代文化元素,从而找到古诗文作品在当代发挥价值的案例。因此,鼓励学生挖掘古代文化元素,为现代生活注入源头活水,是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热情的方法,也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途径。

古代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和现当代生活情景有所区别,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古诗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内化古人的精神,古为今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

(二)学以致用,自觉践行

学生在古诗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应该学以致用,自觉在生活中践行,为改造实际生活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精神世界,让古诗文的学习更有意义。

例如,学完八年级下册的《诗经》四首后,可以在班级里开展拓展阅读《诗经》活动,以“学《诗经》,会取名”为学习任务,在《诗经》中,选取最为喜欢且能够作为名字的词,进行展示并说明理由。

综上所述,实现学科立体化育人的三个路径与方法中,多维整合,构建立体化阅读视野指向整合化;设计教学活动任务,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指向深入化;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传承文化自觉指向意义化。在古诗文教学中践行“三化”策略,指向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知识架构中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思辨性三化古诗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