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27 06:42庞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学区中心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语言文字课文

■ 庞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学区中心小学)

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语文学习兴趣有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进而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语言学习与积累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学生非常熟悉某一学习内容时,那么他们就会将其积极分享出来,就会与教师和小伙伴进行积极互动,进而就会在课堂上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会在课前结合导学案自主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读、识记基本的字词内容,阅读分析课文内容,查阅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内容等。因此,学生就会在课前预习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以《搭船的鸟》一课为例,教师要在导学案中呈现“搭、啦、翠、嘴”等需要学生识读和识记的字,引导学生区分字体结构。教师还要呈现“船篷、静悄悄、蓑衣”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或者是通过查阅教辅资料的方式理解词语。导学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次默读课文、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中鸟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表现这只鸟的美丽的呢?”

当学生在课前识读了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初步分析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本身就是学生日常生活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当然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就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验来理解、运用语言文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大青树下的小学》,学校生活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真实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上学途中以及上课的情境来分析课文内容。以《秋天的雨》为例,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描述了秋天特有的景色特点。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春、夏、秋、冬等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就对硕果累累、层林尽染的秋有着深厚的情感,对秋天的雨也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雨,引导学生分享表达自己对秋天的雨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验来加强写作练习。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无论是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内容还是课外经典名著,都是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是描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有的是描述生活中的父母亲情,有的是记叙生活中的人和事等。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就是“我手写我心”,就是引导学生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并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下来。如学生们要认真观察身边人的特点,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活动场面,然后结合生活情境展开写作练习。

三、教育信息化,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理念和新《课标》理念的重要辅助工具。课件图片、视频能将语言文字内容声像并茂地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进而能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运用。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学设计环节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内容,并将其整理成课件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然后将其科学应用到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借助课件图片、视频的直观性、便捷性等优势,优化课堂导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展开探索研究。以《秋天的雨》为例,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直观呈现秋雨的特点。美轮美奂的图片内容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引导学生感知到秋天的美,并会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感悟课文中“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等语言文字的美。

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以古诗《山行》为例,其作者是杜牧,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杜牧这一人物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作者的生平经历。然后在了解作者信息内容的基础上鉴赏古诗内容。

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语言文字学习与构建的重要方式就是积累,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字词,总结出阅读分析方法与写作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展开听说读写活动,才能形成较强的语言素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整理单元内的语言文字,将优美的语言段落以及喜欢的字词内容加以归纳。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单元,都是描述某一地区独特的景色特点的,其中运用了优美的语言段落,学生们就可以将其摘抄到练习本上。然后教师运用课件图片直观呈现整个单元内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与补充整理等。

四、组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高质量的语言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活动就是默读和朗读,尽管默读和朗读是学生必须要形成的基本能力,但是教师也可以综合运用阅读分享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等方式来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交流活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即便是同一篇课文内容,不同学生阅读之后也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更何况学生们会在课下阅读多元化的课外读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他们印象深刻的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如学生们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具体内容可以是学生们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恨,可以是对现代生活的珍惜,可以是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等等。如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了《木偶奇遇记》这一小说内容,那么他们可以将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享出来,从而让更多小伙伴了解这一小说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即当学生阅读过文本内容后,要深入分析其中的角色特点,然后将自己想象成文本内容中的角色,并将其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表演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将“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将老屋帮助其他小动物的整个过程表演出来。

五、组织读写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阅读活动能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技巧,高质量的写作活动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立意构思以及整理结构框架的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后小练笔的习题,或是单元写作练习,或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思考和分析等。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读写结合练习,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展仿写练习。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口语表达学习还是书面表达学习都需要模仿。通过模仿,学生能将语言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思维,进而就能逐步形成自身的创造性语言思维。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特点写“春天的雨”,或者是写“秋天的雨”,从而引导学生在仿写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续写练习。语文教材中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单元的写作练习活动就是续写。学生需要梳理课文的文本结构,然后想象故事内容的后续发展情节,并将其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学生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小蜘蛛的故事讲完了,是否还会有其他小动物来寻求老屋的帮助,然后将自己想象的内容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缩写练习。缩写练习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老屋帮助小猫,帮助老母鸡,帮助小蜘蛛”的课文内容段落结构,并将其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其他形式和内容的读写结合练习,并从中选择优秀的文本内容,将其公开呈现出来,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六、组织比赛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生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希望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优秀的成绩。而且比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会表现出自身最强的语言水平,还会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加强语言内容的积累准备,时刻准备着在比赛活动中大放异彩。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水平,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比赛活动,让比赛活动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线。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朗读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引导学生将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学习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并公布朗读比赛的评比规则,引导学生注意语句内容和声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朗读情况评选出朗读优秀者,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书写比赛。现代教育理念下,教育部门新增了“卷面分”,旨在引导学生书写工整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书写活动中形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书写比赛活动模式下,学生们要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加强书写练习,注意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同样,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从中评选出优秀的书写作品,并将其公开呈现出来,号召所有班级学生向其学习。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比赛。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确定写作主题,以“我来编童话”为例,教师根据语言表达情况和童话故事结构等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评选出优秀的写作内容,并将其公开呈现出来。

七、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加强巩固练习

任何一门学科内容的系统构建都需要巩固练习,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学生进行日常积累以及巩固练习。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并布置能激发起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由传统的“要我写作业”转变为“我要学习语言,我要积累语言”,从而在增强作业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绘画形式的作业练习。如学生们学习过《秋天的雨》或者是学习过《山行》后,可以尝试着将课文内容通过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一形式的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文故事内容的复述练习。即学生要将学习过的课文内容转变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将其讲给小伙伴或者是家长。学生们还可以与小伙伴或者是家长围绕故事内容的主人公以及故事发展情节展开讨论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学生们学习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将课文内容转化成自身语言思维的一部分,将其分享给周围的小伙伴。

教师要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即书面类的作业内容中,教师既要呈现难度较大的习题,又要呈现基础类型的习题,从而引导班级中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练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学生们学习过《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内容中既有课文基本字词“旅行、救命、流泪”进行书写,又有对课文段落内容的分析和归纳,还有对课外段落内容的阅读分析等。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积极解答基本字词类的习题,丰富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段落内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分析等。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语言文字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