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微课设计与应用

2023-10-29 20:21高雅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湖畔中学75600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师应微课初中语文

高雅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湖畔中学 7560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微课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在初中语文微课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包括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要素,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符合课标

微课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了解每个学习阶段的核心知识点、技能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应将课标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融入微课,确保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初中语文微课设计要符合课标,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文化素养、社会素养和实践素养等核心素养。

2.学生主体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初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微课中扮演主角,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微课中得到更好的参与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实践应用

强调实践与应用是初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旨在让学生学会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初中语文微课设计应强调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微课中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微课教学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微课设计还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微课中介绍与社会、科技、文化等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探究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实践素养。此外,还应注重跨课程整合,通过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4.个性化教学

注重个性化教学是初中语文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微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微课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微课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个性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在微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分级阅读、课外阅读等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口语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微课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信息化手段拓宽教学思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强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微课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具有时长短、内容精、使用方便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灵活地将微课插入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1.课前导入应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导入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来作为新知学习和旧知巩固的桥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知识,并结合本节课程学习主题和需求展开思考。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之间存在更强的连续性,同时以丰富的内容和趣味性的表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入,创设形象化的阅读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与《故乡》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作为微课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浙江绍兴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场景等。同时,将这些图片和视频素材制作成简洁明了的动态影像资料,通过动态文字、图片、音效等元素呈现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而深入理解主题。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问答环节,如以快速闪现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迅速回答与作者相关的文学问题,或者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工具在线互动问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专注学习。

2.课中教学应用微课,突出重点知识

传统语文课程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内容,通过教学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讲解。然而,教材中所包含的图片素材和文字材料相对较少,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构建丰富的形象,这影响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为了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并突出重点知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微课以简短的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强化主题,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激发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精选片段的方式展示作者的语言魅力,通过讲解语言运用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美感。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课文《乡愁》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欣赏和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赏析诗歌的意蕴。为此,课程教学需以诵读为基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且能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和诗歌的构思把握文章主题,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即可通过微课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朗读和吟诵活动。首先,在微课中指出诗歌朗诵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于本诗感情忧郁而深沉,在朗诵时应语速稍慢、语气舒缓,需要做好重音和节奏的处理。比如第一节稍平淡,需要以回忆的口气进行诵读。在第二节诵读时需融入遗憾,第三节则需表现深深的失落与痛苦之情,最后则需表现出诗人的惆怅。不同章节之间需要有足够的停顿,且需配合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然后,为学生展示示范朗诵,引导学生凝神聆听,尝试着声情并茂地诵读,在心底生出淡淡的忧伤与离家的惆怅,能够体会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中的漂泊之情,表现诗人浓厚的乡愁,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课后巩固应用微课,促进自主学习

微课教学模式还可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下载,并可通过平板、电脑以及手机自由观看。这意味着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延长时间、拓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和兴趣自主学习,达到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效果,不断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特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具有延展性的教学视频,有效提高微课教学的综合效益,激发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课文《沁园春·雪》教学中,就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录制拓展性视频。比如以词牌名“沁园春”为核心制作学习视频,让学生了解“沁园春”词牌的特点,了解词牌发展的基本历程。向学生推荐其他名篇,例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沁园春·宫烛分烟》《沁园春·子陵先生》等,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微课视频中从作者、时代、人物等多个角度出发,向学生介绍《沁园春·雪》中所表达的深厚情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意蕴,不断增强对中国古诗词的阅读兴趣,促进文化素养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是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领悟深刻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核心素养的指导,遵循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成长需求,提高微课设计的质量和应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微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