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彩”达“术”意向感知
——提高学生写生色彩画面色调感知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3-10-29 20:21杨海峰深圳市美术学校518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感知力色块色调

杨海峰(深圳市美术学校 518000)

以“彩”达“术”是指通过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来达到鉴赏美术的目的。色彩是传达情感和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准确地感知、运用和表达色彩,对于艺术作品的品质和价值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以“彩”达“术”中,意向感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向感知,指的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在感知色彩和光影方面,意向感知更多地强调对画面中色彩和光影的感受和体验,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理解和表达画面所要展示的内容和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探究提高学生写生色彩画面色调感知力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的一环。

一、生活教学法: 把通俗易懂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写生色彩画面色调感知力的教学模式需要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实践经验,来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析颜色互动、明暗对比等表现因素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或作品中是否有所应用。依据色彩追溯、构图与形态、明暗对比等艺术表现因素切入,通过模仿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画面,让学生更生动地感知色彩和画面的表现规律,并将其掌握。例如,对于色彩追溯部分,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色彩理论、调色技法和色彩组合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肌肉记忆等方式逐渐掌握色彩的表达,同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色彩的观察、感知和挖掘,来深入感受色彩在生活中的表现特性。在探究和体验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等手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和感知画面构成过程中的色彩和画面特点。例如,利用专业软件和互动教学技术,带领学生探究三维球体的渲染,从中抽象出色彩互动和构图要素,通过拓展练习、独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感受。例如,鼓励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考察,使其对光影和色彩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触发学生对于色彩感知的独特感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照、模仿、实验等方式,自主发现画面构成和色彩表达的规律。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绘制单一物体的不同色态、不同角度的作品。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发现色彩和构图元素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最后,教师还应加强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将一些现实中的事物或人物纳入风景画中,以扩大学生感知的范围。以人教版高二美术鉴赏“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梵高画作《麦田里的乌鸦》为例。作品以金黄色和蓝色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壮丽奔放的感觉。画面中的乌鸦成群,反映了梵高对当时人类社会及其无人贡献的悲观评价,与其生命中的痛苦和精神折磨形成鲜明对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梵高的生命历程,将乌鸦的形象与梵高的情感经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这幅画的理解。依据梵高的《麦田里的乌鸦》等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寻找自然中的美好,将这些经验带入美学课程中,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美学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临摹和创作,体验自然的美妙,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二、小色稿练习教学法: 在小色稿练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色调感知

小色稿练习是一种有效的、适合高中鉴赏课短期训练的形式。通过练习几种简单颜色的搭配和调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色彩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在小色稿的练习中,学生通过色调练习、色块练习、深入刻画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色彩敏感度,还可以更好地辨别和识别不同的颜色,了解调配丰富的色彩关系。小色稿练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例如色彩填充、色彩组合等。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技巧。

1.色调练习

色调是指一组色彩范围的整体效果。色调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用简单的颜色调配丰富的色彩关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准确识别色彩的能力。在色调练习中,学生需要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善于通过冷退暖进、灰退鲜进、湿退干进、薄退厚进、疏退密进、弱退强进等基本技巧,调配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这些技巧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指导和训练。例如,对于一些色彩训练较差的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色调和色彩组合,开展手工色块拼贴、对色彩进行分类、涂色等活动,以此训练其对颜色的基本认知能力;对于一些色彩训练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色调练习,开展几种颜色的渐变组合、不同色彩的层次排布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和写生画面色调感知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指导。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调色时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通过提供样例作品让学生观摩和分析,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调练习中的技巧和规律。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教师演示、教师示范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色调练习的效果。

2.色块练习

色块练习是高中鉴赏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不断寻求变化明度、纯度、冷暖的能力。明度、纯度、色温度(即冷暖)是影响颜色表现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体现颜色的特性和表现方式的重要依据。在色块练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教授学生色彩三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的特征。其次,需要训练学生对于明度、纯度、色温度变化的敏感度,让他们能够较准确地辨别不同明度、纯度、色温度的颜色,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色块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例如,用固定的颜色,通过调整明度、纯度、色温度的变化来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在色彩表达方面,通过色彩三要素的灵活调整,表现画面中的不同情感和氛围;利用彩旗等色彩示范工具,演示并推广不同色彩要素的效果表达;等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一些色彩训练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色块练习;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减少颜色的数量,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3.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教学着重让学生通过掌握和运用不同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画面中物体的空间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不同色彩关系的表现方式和规律,以及它们在表现空间中的作用。例如,对于鲜灰对比、冷暖对比等色彩关系,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其表现效果和作用。另外,教师还需要训练学生对比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从画面角度出发,准确把握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快速做出决策,驾驭好色彩关系的变化。

此外,在深入刻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示范和指导。通过演示和讲解著名画家的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睡莲》等作品,让学生对比这两幅作品的色调、色彩搭配、明暗对比、饱和度等色彩因素的差异,进而发现画家在运用色彩方面的特色和策略。也可以让学生研究和分析画面的构造和空间表现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画家的美学构思和创作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作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整色彩关系来提高画面的表现力。教师可让学生尝试模仿和拓展这些画家的构思和表现技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共研拓展法: 小组共研和课后拓展相结合提高学生色调感知力

通过开展小组共研和课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鉴赏少量名作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首先,在共研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展示主题,可以选择色调、光影等与色彩表达有关的主题。同时,为了让学生更专注于展示主题,每个小组展示的作品数要控制在3~5件。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艺术作品,要求数量不少于3件,并对选取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分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选的经典美术作品,展示该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强调作品所表现出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对其进行透析和表现,最后形成一份作品。为了让展示活动更丰富,同时也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感受和理解色彩,教师可以设立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游戏或比赛等,加深学生对色彩、光影的认识和感知。为了让展示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展示后进行反馈和自我总结,让学生发挥自我评价、课程反思、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完成拓展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和说明。学生可以选择实体手抄报,也可以采用数字版拼贴和制作工具,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

作为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如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小色稿练习和共研拓展法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猜你喜欢
感知力色块色调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足球色块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In Spring!春之色调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