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预先”助力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2023-11-01 12:18冯博琛刘光育
政工学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武装基层理论

冯博琛 刘光育

刘志勇/摄

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历史智慧积淀和时代思想精华的汇聚、凝合与升华,不仅是理论灌输的重点内容,也是推进事业的力量来源和精神保障。习主席指出,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基层作为强军事业的根基所在,必须更加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正如军事斗争中超前谋划、先敌一步方能夺取主动、抢占先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也须做好充足“准备活动”,做到“先行一步”以提升基层官兵对理论成果的吸收率和转化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展理论武装前做好预备工作,才能有效打通理论传输链路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直达根基、滋养末梢、武装前哨。

一、预先建构认识框架,有效破除传播阻碍

理论武装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认识论前提,必须通过建构科学完善的认识框架,为创新理论进入基层官兵头脑铺路搭桥、破障去阻。如果缺乏基本的认识框架,理论内化就会受阻,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内容就会显得艰深晦涩、不知所云;对于教育者而言,理论灌输也只能照本宣科、浮于表面。首先,练好“学原著、读经典”和“学思想、读原文”基本功。学习原文原著,为的就是近距离接触理论原貌、了解理论渊源、建立直观印象。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不仅读过大量马列著作,也多次推荐或要求党的干部阅读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文本,而他却谦虚地说:“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有很多我还没有看过,只看过少数。”因此,学习原著经典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延续保持这种优良学风。其次,对理论知识进行结构化、模块化、系统化处理。如果面对原著经典抱有孤立机械的思维,那么只会在汪洋浩漫的内容中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最后还是变成划重点、记标题、背字句,理论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基层政治干部要学会构造思维导图,帮助官兵从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入手掌握其内在结构,在脑海中绘制学习“路线图”,从而厘清各个理论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其继承、发展和创新关系。做到了这一点,当新的理论成果呈现在面前时,官兵就能够将创新理论与既有理论相关联,从而提升知识留存率。

最后,从现实出发对理论进行展开和阐释。有的人之所以会产生“理论就是辞藻术语的堆砌”的误解,就是因为在理论阐释的过程中将党的创新理论抽离于具体事业、现实问题和时代特征,因此必须用现实解读理论、从现实走进理论,绝不能让理论变成虚浮于纸上的词句。

二、预先明确重要节点,精准开展筹划组织

着眼前沿才能紧跟前沿,基层政治干部和理论骨干对各种特殊或重要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预判规划学习内容,提前考虑组织形式,针对每个节点在脑海中建构起相应的理论学习初步预案,从而避免临阵磨枪,防止理论武装工作与军事训练工作和日常行管工作产生对冲。其一,明确事件节点的具体性质。我们的关注点包括党和军队重要会议、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重要人物诞辰和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纪念表彰活动等等,从单位具体工作安排来看,还包括领导人著作及学习读本发行、法规文件出台、主题教育活动等。这些事件活动中呈现的理论内容各有不同侧重点,必须分门别类予以关注。其二,明确思想理论的呈现形式。在不同场合,理论的载体和呈现形式都有不同,因此要从事件活动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理论武装的实践形式。官方新闻、书籍报刊、重要讲话、文件法规、著作读本、媒体视频、网络文章等不同的理论载体,都是开展理论武装工作的内容来源和资源依托,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法,根据不同事件节点对相应理论载体形成预期,便能够明确理论武装方法手段的选取范围,提升准备筹划精准度。其三,明确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前两方面基础上,理论武装工作筹划者要进一步思考,关于理论学习形式是参加宣讲还是官兵自学、是现地教学还是集中讲授、是依托仪式集会还是依托党日活动。不同的教育学习场景需要不同的物质保障和工作准备,只有做好前瞻把握、提前设计,理论武装工作才不会变成业务负担。

三、预先定好重点主体,准确把握职责分工

理论武装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作,不能让理论教育变成固定的某几个人的事,也不能让理论学习变成固定的某一些人的事,所以必须对理论武装工作的相关主体及其职责、作用和定位有清晰明确的认知。一是基层政治干部要“站排头”。基层政治干部是开展理论武装工作的主力先锋,因此要成为称职合格的“排头兵”,在教育之前必须先围绕教育主题固强补弱,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自我教育,保证怀揣“硬通货”“金刚钻”。二是基层理论骨干要“挑大梁”。理论骨干与战士之间关系更近,他们开展理论教育的过程比起单向灌输更接近沟通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同志们的表达欲,更能够实现“一鱼多吃”、一举多得,即把理论灌输过程变成思想教育、谈心交流、团结互助的过程。因此,要依靠理论骨干展开理论铺垫和前期宣传,确保同志们端正认识、提前思考、充分准备。三是基层“特长生”队伍要“搭把手”。具备某些特长才能的同志在理论武装工作中同样有一席之地,他们在理论学习的事前筹划和氛围营造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发掘写作、演讲、绘画、手工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能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军史、政治学等人文社科专业人才,或者接受过通识思政课程教育的大学生士兵,充分发挥这些“特长生”的技能专长,结合不同的事件节点采用不同的创意,在理论学习前后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栏进行暖场,推动构建起主动学习、认真感悟、积极交流的浓厚氛围。

四、预先制定工作范式,高效助力任务开展

理论武装工作不是抽象、笼统、空泛、随机的过程,必须依循《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相关要求,注重工作方法,形成工作范式,将理论武装的实践流程固化下来以备即时取用。一是定好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制定理论武装工作范式的牵引,必须首先明确对于新的理论成果要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在多长时间内掌握,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理论武装具体任务。二是做好经验借鉴。要学会有针对性地搜集理论教育资源,根据内容领域分门别类收集各种微信公众号、政府办公网、军内网站,在最新理论推出之前能够有目标地追踪动态。同时,做好内部经验交流,并通过新闻报道总结借鉴其他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创新做法,预先积累、灵活转化。三是搭好教育框架。广泛搜集相关的理论文章、课件素材、教学资源之后,对其进行重构编排、提炼升华,剔除过时内容、过时形式、过时理念,去粗存精、去陈存新、去弊存优,最终形成一套可以嵌套最新理论成果的高效教育框架。四是教好自学方法。灌输理论告诉我们,理论武装工作不仅需要依靠外部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受众自觉,充分彰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所以必须在平时培养官兵主动学习意识,做到“鱼”“渔”兼授,教会官兵查找理论资源、利用理论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学习互助,从“让我学、教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五是搞好监督检验。监督检验是反馈理论武装成效、查找问题不足的重要环节,要构建简便可行的监督检验机制,结合理论学习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方式,选取理论考核、理论知识问答、心得体会撰写等检验方式,推动理论学习落地见效。

五、预先铆定实践基点,鲜明体现主责主业

在一些单位理论学习常常沦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实践转化,一旦党的创新理论仅仅漂浮于官兵脑海,没有在强军实践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发芽、散叶、开花、结果,那么最终只会沦为精致的“展览品”,一段时间之后便遗忘于角落积尘吃灰。因此,在理论武装工作的事前准备中,也要考虑与理论相挂钩的实践基点,从而帮助官兵强化实践转化能力,发挥创新理论的先导作用。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将理论的价值导向与理想信念相联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必然一以贯之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导向。依据理论的具体内容,这种精神内核会有不同的呈现形式,而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归纳分析,在不同理论中寻找切入点,发挥理论的思想教化和涵养育人功能。二是将理论的实践指向与矛盾问题相联系。理论是对现实需求、现实问题的回应,理论武装工作要始终怀有问题意识,不能因为理论太宏观、太抽象就认为它和自己关系不大。从理论指向的现实问题入手,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创新理论,就能有效引起共鸣,感受到理论在指导实践上的重要价值意义。三是将理论的现实依据与形势背景相联系。理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党的创新理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前社会历史阶段及国际国内背景密切关联。在理论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民情社情国情世情,通过理论从宏观视角透析当前形势背景,我们便能够将理论学习有效融入当前工作职责和使命目标,从理论中明确实践方向。

猜你喜欢
武装基层理论
爱红妆更爱武装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M-24武装直升机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