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2023-11-01 02:07黄文卫吴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7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文化

黄文卫 吴锟

[摘 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新时期。组建一支优秀的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通过研究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质与内涵,将大学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塑造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有力的跨文化管理者以及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课题“‘双一流背景下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WHZBX202006)

[作者简介] 黄文卫(1982—),女,湖南湘潭人,碩士,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化办学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吴 锟(1986—),男,湖南永州人,硕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课程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177-04 [收稿日期] 2022-09-15

引言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发展融合的过程和总体趋势[1]。通常以大学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强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等表现形式,推动区域乃至全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以实现人员、项目、机构的有效流动与共建,搭建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办学体系[2]。近年来,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发布,我国正努力构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新的要求,赋予大学教育国际化新使命和新挑战。

国际化办学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准,是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根本途径。我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的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校在近50个国家设立了100多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与4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525所孔子学院和1 113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1年10月底,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2 447个(包括1 295个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涉及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除哲学、军事学和交叉学科以外);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3]。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呈现规模急速扩张、推进速度快的特点。

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加快培养一批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才”[4]。新时代新形势对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提出了新要求,赋予其新使命。然而,现有的涉外办学管理队伍与大学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符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国际化进程。如伍宸等[5]认为,部分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缺乏对最新发展实践的理解与观照;张璐[6]认为,现有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办学管理人员主体意识亟须增强。

一、塑造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形象的含义

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处于对外办学的前沿阵地,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终极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国际化办学活动顺利实施的主要人员。新时期,大学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应以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为导向,践行使命、发挥作用,塑造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有力的跨文化管理者以及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有力的跨文化管理者以及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在理论逻辑上表现为继起和相互关联的关系,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贯穿和共同作用的关系。具体到个人,信仰是内在根基,文化是外在体现。要以坚定信仰为前提,做好中国文化的释信者和传播者,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身份,完成跨文化管理、中国文化摆渡的现实任务。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

国际化办学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这为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要抓好“培养人”这个根本,就必须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信念与力量。

国际化办学应坚守我方教育主权和办学主权。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方针过程中,始终把握中方教育机构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在管理人员的组成中,确保中方成员是执行行政负责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坚持以中方课程为支撑主体,开足学时学分。在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权益,同时在学历学位的颁发和认证上彰显我方教育主权。在具体实践中,国际化办学管理人员以目标导向贯穿始终,完整、准确、全面了解国情、省情、校情,明晰本校办学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提升自身主导权和领导权。

(二)有力的跨文化管理者

国际化办学是国家之间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的交互协作,实质内涵是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摩擦和融合。它是隐性的文化融合和理念互鉴,是不同办学理念和多元文化的交融[2]。文化差异作为首要影响因子,具体表现为价值取向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环境影响差异和语言交流差异等,并且时常给合作双方带来困难与问题。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如何消弭文化差异是国际化办学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对待文化差异应既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辨别性,能迅速识别西方意识形态所强加的不良思潮和文化陷阱,以期客观、准确、全面地解决国际化办学遇到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从队伍建设入手,引入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机制,推动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整体提质增效。

(三)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向外籍人士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中国形象、中国梦、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现行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等,是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的应然使命。

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近年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视察时做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无不指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立足新时代,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应以此为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为己任,担当与外籍教师、来华留学生的交流桥梁,讲好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中国故事,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传播远扬。

身为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所摆渡的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应挖掘与传播蕴含在高等教育大背景下的学术文化。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大多具备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且有一定的专业学术造诣,在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他国先进教育理念和前沿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向对方国家推介我国以及院校最新的学术科研成果,积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二、塑造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形象的意义

高校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建设关乎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好管理人才的形象是服从国家外交政策、顺应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彰显和体现。

(一)服从国家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方针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了顶层设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这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我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表明我国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国际化办学应服务于国家政策,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二)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举措需要

《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目标任务是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优化全球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9]。在高等教育层面,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目标,组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研制《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管理办法》,出台《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

(三)国际化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学教育应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地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国际化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推进国际化办学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培养国际化视野广阔、家国情怀深厚、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高素质涉外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基础保障。

三、塑造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形象的建议

(一)重视加强党建引领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发展教育事业和贯彻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国际化办学是党领导下的办学活动,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作为根本前提。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1.完善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国际化办学必须克服党的声音虚化弱化、异地办学党建工作滞后和党建工作力量不足、党建工作权责模糊等短板,做到党建工作“三同步”,即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同时,严把课程、教材、教师、课堂政治关。

2.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的行政业务和学术研究。加强党建引领,防止党建工作和国际化办学中心工作“两张皮”,注重常态化开展外事纪律和廉政纪律教育。注重党建阵地建设,以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为前提,有序指导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强化业务学习,开拓国际视野,深谙国际规则,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唤醒个体文化自觉

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作为管理主体,国际化办学管理人才应以唤醒自我文化内省力、自觉力为切入点,有机融合、塑造前述三者形象。坚持以文化习得为目标,建立能力培养制度,辅以学习培训和轮岗工作,不断提升个体的文化自觉意识。

1.设置语言培训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是学习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文化从学习语言开始。在国际第一大官方语言——英语的学习中,注重精通教育类用语。只有熟练2~3门学科专业用语,在国际化办学洽谈与谈判中方能规避办学风险,并确保我方教育主导权。在英语学习之外,基本熟练合作高校所在国家的语言,更有利于拉近与合作方的距离,增进双方感情。同时,还要温故汉语和国学,以期更精准地传达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举办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国际化办学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和趋势,难免遇到层出不穷、各种各样、可大可小的由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阶段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能提早防范和及时解决问题,消除与外方人员的误会甚至矛盾,同时提升对文化陷阱的警惕意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推动管理机制变革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与在地国际化成为国际化办学的“新常态”[10]。国际化办学囊括来华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和涉外办学等18种形态。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国际化办学形态的多样化对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以持续完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为目标,构建轮岗制的管理队伍机制势在必行。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人员流动与进出机制,能保障国际化办学工作抵御外部风险、健康运转,更能保障相关管理人才顺利通过多岗位历练,接触不同办学形式和活动的主体、对象和各方参与者,进一步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丰富国际化办学经验。

2.坚持改革创新,广泛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以技术赋能不断开发和升级在线教育新模式,建立健全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混合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索,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立体化网络。

结语

国际化办学是我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国际化办学管理队伍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有力的跨文化管理者和担当自信的中国文化摆渡者,实现国际化办学人才高质量培养、学术高品质发展、机构高效能治理,践行和推动大学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助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张浒.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变迁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2):116-125.

[2]刘毅,罗腊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逻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1):3-6.

[3]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EB/OL].(2021-12-3)[2022-06-10].https://cfcrsorg.xmu.edu.cn/info/1052/2561.htm

[4]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4-29)[2022-08-05].https://www.gov.cn/xinwen/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

[5]伍宸,宋永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价值取向及绩效评估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6-12.

[6]张璐.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管理问题和优化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226-227.

[7]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2022-08-0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4413.ht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8-06].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9]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EB/OL].(2021-02-04)[2022-06-1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04/content_5584796.htm.

[10]周岳峰.新冠肺炎疫情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影响[J].世界教育信息,2020,33(5):13-15.

Analysis on Building High-level Faculty of College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

HUANG Wen-wei1 , WU Kun2

(1.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Affairs and Social Work,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now in a new period of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opening and improving higher-level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Building higher-level facul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realiz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faculty into firm Marxist practitioners, powerful cross-cultural managers and confident Chinese culture ferries via clarifying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level faculty building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谁远谁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