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拔节』

2023-11-03 04:06王沈伟,陈霞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公交车村庄农村

浙江新农村20年的美丽蝶变,恰与目前高中生、大学生的成长时期重合。从他们的童年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听他们来讲讲——

王沈伟 嘉兴高级中学:

欢迎乘坐101路“幸福号”公交车!

“欢迎各位游客朋友乘坐嘉兴101 路‘幸福号’公交车!”公交车上,温柔又熟悉的广播声如春风般拂面而来,让我想起了101 路公交车陪我成长的故事。101 路公交车的线路往返于大新路公交枢纽站与凤桥镇公交枢纽站之间,全长24 千米,途经南湖景区(中共一大会址)、梅花洲景区等30 多个站点,是嘉兴市第一条运游融合的公交线路。

我和101 路公交车一样,都是“00 后”。小时候,妈妈和奶奶经常带我乘坐101 路公交车从余新镇到城里玩。当时的101 路公交车是中型柴油车,车上的座位很少,配套设施比较简单,站台也很简陋,等待的人多,发车间隔久,基本上每趟101 路公交车都座无虚席。沿途的风景变化极大,乡村农田多,城里马路多,很容易将城与乡分隔开来。之后我们从镇上搬到了城里,于是坐101 路公交车的次数就少了。

再次乘坐101 路公交车,还是在初中刚入学军训那天。那时的101 路公交车已改名为游1 路了。巧合的是,我就读的初中正是余新镇镇上的中学,初中三年上下学都要乘坐游1 路公交车,沿途的景色一天天变化,变得越来越美丽。

后来,我上了高中,游1 路重新改为101 路,并升级为现在的“幸福号”,公交车的外观形象有了崭新的变化,车身印上了南湖红船图案及“开往幸福”四个大字,车子也变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新能源的大型公交车,车厢内设备完善,干净整洁。作为市区乘客密度最高的一班公交车,101 路发车间隔时间也缩短成七八分钟,班次多了,乘客等待的时间少了。

“幸福号”的路线连接着数个村庄,20 年来,每个村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凤桥镇的联丰村。10 年前,联丰村是个臭气熏天的大型“养猪场”,家家户户都靠养猪来维持生计,那里的猪舍随意搭建,猪粪、污水等都排入河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臭味,村民们都不敢开窗,“脏乱差”成为当时的联丰村的代名词。之后,“千万工程”“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使得联丰村渐渐地从一个“养猪场”变为一个“网红村”。蓝天碧水又重现于联丰村,村庄景区化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绿道、咖啡馆、民宿、农家乐等纷至沓来,一个浙江省3A 级景区村庄就此诞生!

一路走来,“幸福号”带领我们找寻幸福与美好,它的发展见证了城乡公交的3 次变革,分别是城乡客运公交化、城乡公交国有化和市域公交一体化。20 年来,“幸福号”一直穿梭于嘉兴城乡之间,渐渐成了展示嘉兴奋力发展、努力蝶变的重要窗口之一。

董佳霖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乡村虽不语,但它身上有着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丽水缙云仙都

我的家乡董村,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曾经被困于弯弯绕绕的山路中。这蜿蜒坎坷的山路如时间的绑带,捆绑住了村庄前行的脚步。村里的河流与人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有一天,轰隆作响的机器带来了钢筋水泥,铺起了一条康庄大道,将外面的世界带进了小村庄,也让小村庄的人们走出了大山。

十几年间,一排排新式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河流再次充满生机。新农村建设让董村走向现代化,走向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时代。如今让我惊叹的美丽乡村,已不只是老牛与水车、稻田与落日,不只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座“边城”。新农村建设让我的家乡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美丽:兼具历史与现代的痕迹,蕴藏传统与创新的文化。村里有一处晋窑遗址,小时候我常常去周围捡碎瓷片,听老人们讲述它的前世今生,想象它原本的模样。在这里,流传着抗日英雄郑振庭的故事,代代流传,家喻户晓。如今,这里建立了纪念馆,通过现代技术将过去的故事进行更好的维护与再现,让董村之外的人共同感受悠久的文化,体会不朽的精神。

指导老师:沈鹭宵

桐庐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桐庐言几又胶囊书店

陈乐薇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荷塘村色,打包一份绿水青山送给你。

我的家乡梅东村是萧山区党湾镇的老先进村了,它曾获得过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浙江省园林绿化村”等荣誉称号。

在父母口中,20 年前的村庄没有靓丽的洋房与整洁的路面,只有古旧的平房与泥泞的土路,那时的人们攒了许久的钱也舍不得买件新衣。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村里引进了带着大烟囱的工厂,人们对大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使得碧蓝的天空染上了污浊,曾经璀璨的星空被一片阴霾遮盖。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遂昌王村口

杭州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

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这样的村庄都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农村”。梅东村的村中心小公园中,有一组别出心裁的“围垦记忆”雕塑:一台巨大的老式电影放映机矗立在路边,连接着放映机的胶片徐徐展开,上面是一幅幅当年萧山人民战天斗地参加围垦的放大的照片。在公园另一头有一座浮雕,展现的是萧山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围海造田的感人场景。除了改变外表,村里还注重弘扬精神,倾力打造了“忠孝文化”,村口处不仅有“梅东村”的村名,更有“孝行天下”四外大字引人注目。

如今的稻田不再是农人赖以生存的来源,而是村民在高速通往未来的路上保留乡村原汁原味的选择,这是新农村人独有的浪漫,是新农村人难忘的初心。“千万工程”让我们看到了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发展的完美融合。

指导老师:沈鹭宵

张誉严 德清县第一中学:

水,深入万千乡村的生命机体。

我的家乡在德清县禹越镇夏东村。每次回家,漫步在乡间的路上,青山有思,白鹤忘机。如今,那一块块稻田已成为一片片鱼塘,乡间小路成了黑色的柏油路,村中的小路边竖立着太阳能除虫器。天穹渺远寥廓,河流涓涓。屋后的池子旁竖起了“河长”的牌子。也正是因为有了“河长制”,农村的河不再像小时候一般浑浊。水面随清风荡漾,泛起柔柔的波。白鹭三五成行,在那河岸的树林里开成了一朵朵白花,绚烂肆意。旧时林立在河边的工厂已被拆除,那飘浮于天边的白烟也早已消散,耳边传来的不再是机器的轰鸣声,而是那袅袅的莺歌。村里的小公园里处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村民,或闲话家常,或道古论今,或锻炼身体。

闲云野鹤的农村生活与日新月异的农村科技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千万工程”既留住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态环境,又给村民们提供了美好生活。

指导老师:陈 霞

“江南最后秘境”的村庄——杨家堂村

猜你喜欢
公交车村庄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你们认识吗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
村庄在哪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