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的悲剧意识

2023-11-05 05:58王明慧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莱特海明威青年人

王明慧

尼采认为悲剧的态度是“同时直面人类最大的痛苦和人类最高的希望”。悲剧主人公的结局无不是事件表象上的失败与个人精神上的胜利。海明威的小说叙事情节趋向平淡缓和,没有杀戮、死亡与恐惧。但冰冷残酷、专制蛮横的现代社会确实造成了人们孤立无援、迷惘无助的压抑空虚之感。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思想态度与道德观念,从中也展现了作家对现实的准确把握。

由格特露德·斯坦所写、作为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道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青年人普遍的精神面貌。

“‘迷惘的一代’是一个在文学研究领域已被广泛接受的术语,用来指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精神幻灭的青年一代以及作为他们代言人的青年作家。”一战后人们在肉体与精神上遭受了巨大创伤,辛勤工作、顺从规范、勤俭节约的“清教主义”思想在人们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遭受严重质疑并产生动摇。易接受新生事物、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青年人在面对残酷战争、欧洲流行的虚无主义思想时,更容易产生内心的迷惘与无助,由此成为“迷惘的一代”。

小说对战争的直接描写并不多,而是更多表现战后青年人的精神状态。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充斥着跳舞、饮酒、旅行、钓鱼等各种娱乐活动,挥霍钱财,饮酒过度,通宵玩乐。他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人生不得,个人价值又无法实现,由此转变成放纵任性的生活方式,种种正是上世纪20 年代美国青年生活的缩影。小说着重展现了主人公爱情受挫的经历:杰克与勃莱特彼此相爱却无法在一起。一战中杰克严重受伤,尽管这并不影响他的思考、饮酒与娱乐,却直接湮灭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杰克在深夜多次独自为勃莱特伤心哭泣,勃莱特也曾坦言:“不是挺糟吗?我口头说爱你是一点用也没有。”事实上,勃莱特对西班牙斗牛士佩德罗·罗梅罗的爱远胜于杰克。当她把罗梅罗割下的牛耳朵用杰克给予的手帕包好,使劲塞在她床头柜抽屉最里边,便是最好的证明。小说结尾两人在骑警指挥的出租汽车中依偎而谈。专制蛮横的社会现实中,孤立无援的个体,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慰藉来抵抗孤独。

杰克与勃莱特成为一战中遭受重大打击的青年代表,他们无不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与颓废。就如比尔·戈顿对杰克的评价:“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冒牌的欧洲道德观念把你毁了。你嗜酒如命。你头脑里摆脱不了性的问题,你不务实,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杰克对现实的逃遁、在异乡巴黎的空虚无助代表了一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海明威正是通过人们在寻求幸福生活、个人价值实现的路途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经历,展现人生悲剧的不可避免与无法解脱。

尽管在世界冷酷无情的独裁与压制下,青年人只能在及时行乐的生活中麻痹放空自己,但小说又处处展现了海明威直面悲剧、泰然处之、冷静接受的价值取向。

杰克深深爱着勃莱特,“就是这个勃莱特,为了她我直想哭……在白天,我极容易就可以对什么都不动感情,但是一到夜里,那是另一码事了”。尽管爱意汹涌,但也只是在黑夜独自无人的时候黯然神伤,白天可以照常对任何事物坦然接受、不动情感。杰克深深背负着爱情的痛苦与无奈,他采取现实的态度勇敢面对,安然接受了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杰克与勃莱特、勃莱特与罗梅罗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即一战所导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价值选择,即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的悲剧意识。悲剧不仅仅是不可抗争的命运所决定的,同时“又取决于人自身,显示了他是他自己失败或毁灭的最后作者”。

海明威不仅以这种“勇敢准则”来塑造准则英雄,更以此评价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西班牙斗牛士罗梅罗遵守准则不说英语,在科恩的威逼下仍不肯臣服,通过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迷惘也不彷徨,罗梅罗无疑是海明威所高度赞扬的“准则英雄”典范乃至理想。主人公杰克、勃莱特、迈克、比尔等虽然对人生价值充满痛苦迷茫、孤独困惑,但仍以“勇敢准则”激励自己,在悲剧面前保持沉着冷静,试图达到“准则英雄”的理想;而小说中犹太人科恩则成为过分表达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者,在爱情面前显得幼稚而充满幻想,种种行为都与以杰克为首的、以“勇敢准则”激励自己的青年团体格格不入,以至遭到旁人的嫌弃与厌恶。作家的种族政治观点以某种微妙的形式展现,折射出当下社会团体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评价体系。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势必以文学所特有的方式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

“准则英雄”的塑造,正是海明威面对一战后的美国现实所褒扬的价值态度:在悲痛面前保持体面,保留自己的道德底线并对抗痛苦。尽管海明威个人深知这种“勇敢准则”对冷酷残忍、专制蛮横的社会现实改造毫无意义,但仍以“准则英雄”作为理想去奋斗,这正是外在孤立无援与精神上胜利的悲剧意识体现。而电报式文体与“冰山原则”的艺术风格,也使小说中的悲剧在海明威的叙述中更加冷峻客观。“……将战争的经过作为生活的经验,不夸张也不诅咒,只是将这一切如实的作为素材运用了起来,朴实的描写着战后少年人的不安定和对于一切过往信仰的幻灭。在这种题材的运用上,海敏威便是最出色的一个。”

“《太阳照常升起》标志着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形成。”主人公在一战后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重压下,以“勇敢准则”激励自己成为“准则英雄”。海明威将古希腊的悲剧形式,以更贴合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显示现代社会命运悲剧不可抗拒的同时,也以勇敢坦然、冷静沉着、直面而行的优雅风度鼓励人们,催人奋进。

海明威作为一战期间自愿参加战争的美国青年,以个人的切身经历为素材描绘战后“迷惘的一代”的生存现实,展现青年一代在传统道德与个性自由冲突中对“准则英雄”的自觉追寻。以个人经历为题材,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得作品更令人信服。但这个阶段,海明威对悲剧的认识与感受,势必以个人经历即一战的外部因素为主,“所以他的创作思想尚且带有浓烈的功利色彩,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忧伤的情感宣泄”“具有狭隘性、针对性和清晰可辨的自我失落感等特点”。显然这种悲剧意识更多的是个人经历的展现与情感的宣泄,是参与过一战后的青年人对战争无意义、人生无价值的情感宣泄,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悲剧意识。这种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作家的人生体验有关,但这并不影响《太阳照常升起》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风靡,并不影响海明威成为“美國十大文化偶像”之一。

《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后,尽管受到以海明威父母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批判与诟病,但其以真实冷静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美国青年在一战后普遍的精神迷茫与困惑,受到了当时青年人的追捧与好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作为海明威悲剧意识形成的开端,也为其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莱特海明威青年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莱特兄弟的飞行王国
清仓莱特币
真正的飞行者:莱特兄弟
43岁田畴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