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龙江医家学术经验在金匮要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5 16:44常佳怡姜德友韩洁茹陈飞李富震李文昊解颖孙许涛马琳段芳芳曲迪李颖
高教学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线上教学改革

常佳怡 姜德友 韩洁茹 陈飞 李富震 李文昊 解颖 孙许涛 马琳 段芳芳 曲迪 李颖

摘  要:抗战时期发行的《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后更名为《滨江省汉医学月刊》,以下简称《月刊》)刊载了龙江医家对仲景学说等中医经典理法的阐述和应用心得,不仅反映出其对寒地高发疾病丰富而独到的经验、端正的研习态度、医患沟通技巧,还展现出其坚守中医药事业的不屈精神,可作为中医类课程塑造临床思维、培养实践能力、提高思政水平与职业素养,并进行相关测验、考核的资料。该文总结将《月刊》论文用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金匮要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素材筛选原则、应用方式、实施评价与反馈、讨论与反思,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匮要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龙江医派;教学改革;思政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126-05

Abstract: Journal of Harbin TCM and Journal of Binjiang Province TCM (both called Journal for short) issu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ublish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docto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the elab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theories such as Zhongjing Theory, which not only reflected their rich and unique experience, study attitude,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the high incidence of diseases in cold areas, but also showed their unyielding spirit of sticking to the cause of TCM. They can be used as the data for TCM courses to shape clinical thinking, cultivate practical ability,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nduct relevant tests and assess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terial selection principles, application methods,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Journal used i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f JinGuiYaoLve, which is the clinical basic course of TCM in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courses.

Keywords: JinGuiYaoLv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Longjiang Medical School;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al and political goals

“醫派”是指某一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使当地患者的病因病机与医生的治法方药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进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学术特色和诊疗经验的医家群体[1]。学习各地区医派的学术经验有助于医生尽快熟悉当地患者的体质特点,运用前辈医生的优势辨治思维及方药,领略感悟医派群体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加速中医人才成长。

龙江医派是近现代形成于我国北疆的中医医派,奠基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来自黑龙江省二十余市县的中医药从业者以《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后更名为《滨江省汉医学月刊》,以下简称《月刊》)为平台,发表学术成果、交流临床经验[2]。《月刊》相关研究发现,龙江医家对仲景学说等中医经典理法认识深刻、准确,对寒地高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独到经验,并从侧面展现出研习中医药学术应秉持的态度及医患沟通技巧。同时,抗战时期龙江医家突破日本侵略者及当时国内反中医势力的重重阻碍,在混沌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保持清醒的学术理念,利用《月刊》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传播中医药学知识,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体现出龙江医家坚韧不屈、切实奋进的心志[3]。

因此,将《月刊》所载龙江医家的学术主张融入相关中医药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能积极培养、恰当运用中医药理法防治疾病的职业习惯及领悟医患沟通技巧、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传承龙江医派的“八大精神”,激发其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龙江医派学术经验选讲和中医医案学等课程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价值。本文以金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例,介绍以《月刊》作为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与实践成果。

一  素材筛选原则

(一)  突出地域与时代特色

1937年7月—1941年11月,《月刊》共连续发行53期,刊发了包括经典释疑、证治探讨、方药研究、中医汇通、疫病防治、医史、医话、医事政策、外文译著和诗赋书法等多种类别文章626篇。其中547 篇学术论文还包括了秦伯未、时逸人、孙允中等外埠名家的论著,以及张子和、汪石山、许叔微等古代名家医案[2]。

基于利用龙江医家学术经验展现知识的实用性、突出医派特色、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目标,所选素材应限定地域和时代。故排除外埠及古代医家论著,筛选出来自黑龙江地区的74位医者发表在《月刊》上的351篇学术论文作为备选素材。

(二)  具备原创性、科学性与独特性

由于抗战时期学术界尚无规范的论著引用制度和论文查重系统,为保证教学资料的严谨性,需要对备选医案进行原创性和科学性的考评,并选择个人观点明确、特色突出且无明显科学纰漏的素材。

第一步,通读备选素材,去除文中明确标注为转述论著或观点的素材,去除以目前公认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素材,去除涉及已被证伪的落后知识的素材;第二步,将各篇素材的主要论点、主要病症作为关键词,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平台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确定素材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最终,筛选出237篇备选素材。

(三)  突出课程针对性

《金匮》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对提高中医临床能力、塑造临床思维具有明确而独特的作用。故所选素材既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文,更应向学生展示辨治杂病的原则、规律,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4]。对照《金匮》各篇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在前述备选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选择素材95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样例见表1。

二  应用方式

(一)  线上教学视频

在金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月刊》中与《金匮》有关的验案进行剧本化编写,由课程主讲人扮演医生,研究生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及学徒,拍摄案例情景短剧为线上相应教学内容导课。

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导课内容为《月刊》第8期李西园医生的验案:“唐氏女,年十六岁。辛酉冬,十二月初旬赴邻里筵席,归而感寒,遂患咳喘下利病。至壬戍春二月,病势危殆,行步需人服侍。屡用参芪,迄无效果。予诊其脉浮而微,咳嗽、喘息、胀满、腹痛、下利、不能食、不知味、微恶寒、鼻流清涕、面色苍白、肌肉消瘦,风寒之证俱在。而元气已虚宜补虚,兼驱风寒,乃用金匮薯蓣丸。变为汤剂,与四剂竟有转机,八剂病愈多半,再与薯蓣丸五十粒,月余病痊,二月康壮如初。”用文字、衣着、体态、神态、语言和气息等展示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治疗史和病症表现,由“学徒”引出辨治思路及疑惑:病机虚实夹杂,是否应先解表、再补虚?如此虚象应补何脏?以此营造临床实践氛围、增强学习者的代入感,并对具体疾病形成直观认识,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随后的授课视频中,教师在讲解薯蓣丸证原文后复盘此病案辨治思路,与导课内容相呼应,解答“学徒”疑惑,使导课与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且结构完整。

(二)  线下课堂或直播授课

将《月刊》素材以原文或方证解析与应用的形式融入线下课堂或直播授课教学内容,尤其是临床验案,可作为方证应用解析的病案素材,引导学生自主输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月经病后,将《月刊》第9期张恩阁医生的验案作为思考讨论题面:“吾乡高云梯先生之侄媳,已患经闭,扪腹中结块,其大如掌,体瘠气微,一息奄然。”要求学生口头表述或在网络学习平台“头脑风暴”区讨论其可能患有的病證或方证,进一步讨论下一步诊疗措施及辨治路径。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后,教师展示张氏所用方剂为大黄■虫丸合三甲散,且该患正处于妊娠期。学生讨论张氏辨治思路及漏诊风险与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妇科诊疗时谨慎用药的必要和妥善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学生进一步分析此案与《金匮》妊娠病治则、虚劳病治法、血分病病机的关系。通过以上一系列辨析过程,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强化理论知识、深入体会辨治思路,进而增强实践意识、塑造中医临床思维。

(三)  思政及素养教育

《月刊》多篇论文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龙江中医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展现出龙江医家顶住多方压力护卫百姓健康、助力中医药教育、规范中医药发展及振奋医学精神的爱国情怀、不屈意志、职业素养和崇高使命感。在金匮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中,讲述由《月刊》相关论文演绎的历史故事,可在潜移默化中从家国情怀、人格品质、科学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及素养教育,具体要点如图1所示。

(四)  测验考核

1  封闭性试题

在平时测验或结业考试中选择与《金匮》方证对应度较高的《月刊》验案,将验案中的基本信息及病证表现作为选择题或病案分析题题面,要求学生分析病因病机,进行《金匮》病证诊断,确定治法和方药;将验案实际诊疗方案作为参考答案。

如第50期赵福成医案:“妇人怀孕六七月,遂然脉弦发热,少腹冷痛,不能屈伸,胎几欲坠。”参考答案诊断为妊娠腹痛,病因病机为阳虚寒盛,治法为温阳散寒,处方为附子汤,用药为炮附子、人参、白术、芍药、茯苓。

2  开放性试题

在结业考试中选择与《金匮》方证相关,但辨治难度略大、有误治经过的《月刊》验案,与前述线上、线下案例分析组合成不同梯度的案例分析环节,实现“递进式”教学[5]。具体方法为以诊治过程为题面,要求学生分析误治原因,以及医家的辨治策略、遣方思路。

如第9期张恩阁医案:“男患,年四十余,素患咳嗽、下利,近日少腹痛,痛时响声大作,登时腹满胀痛。此《金匮》所云之寒疝病也。前医之主芒硝、大黄,诸症更甚。余思《金匮》附子粳米汤与此症颇合,加以干姜、五味子。服数剂而痊。”参考答案为:饮入于胃,由胃入三焦,由三焦入肾,由肾入膀胱,膀胱之后,为气海,即命门火所行之处,膀胱借此火蒸动水气,上入三焦。若命门火衰,膀胱之气不化,太阳寒水之气上入三焦,则由少腹上攻而痛,腹中水声大作。前医见腹满痛而误以为实热证,故处以芒硝、大黄,忽略了肠鸣大作的水饮症状。张氏以炮附子益命门火而化寒水之气;半夏降逆行水,而走三焦;粳米、甘草、大枣益脾,以助三焦之气。干姜、五味子为仲景治咳嗽、下利常用药,且干姜可助甘草、大枣温脾,五味子可助粳米生津以救舌燥。

三  评价与反馈

通过封闭性试题评价知识目标达成度;通过讨论表现、开放性试题评价能力目标达成度;通过学习进度、学习活动完成情况评价素养目标完成度。以上评价通过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体现。经一轮实践后发现,与同一教师改革前教授的同专业班级学生成绩相比,改革班成绩在最高、最低、平均分及曲线分布方面明显优于改革前班级成绩(图2)。

通过微信平台“问卷星”小程序评价改革成果、思政与素养目标完成度(图3)。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将《月刊》案例应用于金匮教学很有必要,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其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其次是提高思辨能力、塑造临床思维,再次是激发学习兴趣,但仅有不足50%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执业勇气。大多数学生认为融入了《月刊》素材的多种教学活动和平时考核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改良了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约4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中医诊疗及遣方用药,提高了文字表达、分析总结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了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更热爱本课程的学习。少数学生认为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临诊能力,坚定了未来从医的信念,能够冷静面对误治。

四  讨论与反思

从教学活动实施情况和成绩反馈来看,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基本端正,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及考核环节,并基本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说明融入《月刊》素材的金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顺应性良好,基本科学可行。从“问卷星”反馈的学生自评结果来看,此次课程改革对学生个人素养和学习热情改善最明显,对思想政治水平改善却不明显。这既与思政素材的选择、加工、呈现形式有关,也与教师的思政教学方法欠佳和能力有限有关,更可能与线上直播授课形式有关。部分学生在直播学习中可能溜号、松懈、焦虑,因此对非知识性内容较为淡漠甚至排斥,导致思政目标达成率低。

未来,应继续探索将抗战时期龙江医家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执中致和的包容精神、仁爱诚信的厚德精神、求真创新的博学精神、重育贤才的传承精神、铁肩护道的爱国精神及济世救人的大医精神,即龙江医派“八大精神”融入金匮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手段,突出将案例教学贯穿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各环节在增加挑战度、快速培养临床能力的优势,有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案例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打造具备“两性一度”的金匮“金课”[6]。

参考文献:

[1] 郑齐,黄玉燕,张立平,等.2020—2021年度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1):1733-1779, 1780.

[2] 常佳怡,李富震.抗战时期龙江医派医家学术经验集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21.

[3] 常佳怡,赵春森,孙娜,等.黑龙江省抗战时期中医药学术期刊特色与旨要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8):59-63.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5(6):25-27.

[5] 曲道炜,郭晓东,张丽艳.分层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金匮要略课程教學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7):19-21.

[6]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基金项目: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无编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中医经典理论传承专项“《温疹述要》史实与现代科普价值研究”(ZYW2022-049);黑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基于抗战时期黑龙江地区中医学术期刊探究当时龙江中医发展概况”(ZHY2021-WH01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金课’标准建设《金匮要略》线上线下混合课的实践研究”(GJB14213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项目“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金匮要略课堂内外的实践研究”(1603117010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伪满时期龙江医派学术经验的现代中医药教育价值与应用研究”(15041190056)

第一作者简介:常佳怡(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龙江医派研究。

*通信作者:姜德友(1960-),男,汉族,黑龙江东宁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龙江医派研究。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线上教学改革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