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探究

2023-11-05 13:35骆郁廷余焰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骆郁廷 余焰琳

摘 要:“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是当前立德树人重要的时代课题。深入探索回答这一课题,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整合优质资源,培育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要突出重点,着重将红色资源展陈的历史成就、呈现的英雄形象、蕴含的建党精神、绘就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在重点融入中深化“大思政课”育人。新时代,要加强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拓展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传承好红色基因,确保时代新人茁壮成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思政课”;育人功能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12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69-07

习近平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运用红色资源育人,是“大思政课”育人的重大课题之一。深化和推进“大思政课”育人,就要发掘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的时代课题

红色资源育人融入“大思政课”,是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时代课题。红色资源具有的价值引领功能与“大思政课”育人高度契合,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有助于新时代新征程塑造时代新人,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赓续红色血脉。

1.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逻辑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史,红色血脉始终贯穿其中。“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3],“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4]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跨越历史时空,铭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蕴含着我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血脉基因,深深滋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红色资源产生的历史根基,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场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举措,奋斗、传载、发掘、育人,构成了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逻辑。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场馆保存传载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不仅有利于提供充分精神滋养,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更有利于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5]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红色文化始终是我们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整合力量,馆校协同,自觉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者、继承者、传播者,共育时代新人,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强国复兴的伟大事业。

2.“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的重要任务

“大思政课”立足“社会大课堂”育人,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其注重社会实践的育人导向,观照现实的突出特点,参与体验的具体途径,多主体协同的大思政格局,是基于全局视角培养广大青年学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定其政治立场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思政课教学既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以及学校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领,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娱乐化、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6],又存在对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館等“大思政课”优势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因此,注重“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充分发掘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优质资源,将其全面融入“大思政课”,既是推广“大思政课”优质资源育人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当前思政课建设成效不彰难题的破解之道。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各地各校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7]国家和各地创建的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蕴藏着大量的革命物质文化遗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大思政课”育人的优质资源。这些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维护和保存;另一方面,又没有有效地纳入到“大思政课”的育人体系,造成了红色资源保存与红色文化育人的脱节。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思政课”教学,能够为“大思政课”提供鲜活素材,丰富教育内容,为思政课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当前思政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思政课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3.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塑造新人的时代要求

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8]而红色资源能够为“大思政课”的开展提供鲜活的素材与思想滋养,助力塑造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时代新人。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不断丰富红色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贯穿红色资源育人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契合当今时代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是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9]红色资源中承载和展现的坚定信念、革命精神、远大理想、责任担当等思想精华,对提升广大青年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子品味红色文化的思想魅力,感知红色文化的精神伟力,思考红色资源与当代现实的结合路径,更好契合新时代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下,能够促进广大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使其深刻认识自己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争做主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的融入重点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重点是否明确、清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思政课”红色资源育人的实效。要将红色资源中展陈的历史成就、呈现的英雄形象、蕴含的建党精神、绘就的精神谱系作为重点,自觉融入“大思政课”,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励青年学子坚持弘扬红色优良传统,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1.红色资源展陈的历史成就融入“大思政课”育人

红色资源记载了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是“大思政课”育人的珍贵教材。邓小平指出:“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10]习近平亦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运用红色资源承载和展陈的历史成就增强“大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讲好红色革命故事,铸强青年精神力量,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充分肯定了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壮阔的史诗,是我们在新时代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要用好红色资源传载展陈的党的历史成就,如红岩博物馆展现的革命烈士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军事历史博物馆展现的“三大战役”、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中开凿的红旗渠等,自觉巧妙地融入“大思政课”,推进广大青年学子学习党的历史成就,展现红色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党的奋斗征程中汲取精神养分,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党的恢弘史诗中感受伟大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智慧和力量,增进其对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认同感,使他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深刻意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开阔的历史思维和深厚的历史情怀,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谱写崭新的历史新篇章。

2.红色资源呈现的英雄形象融入“大思政课”育人

红色资源记载了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涌现出的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呈现和展示了他们高大的英雄形象,为今人和后学提供了值得永远学习的历史榜样。“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13]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如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姐,坚守阵地、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无畏牺牲的董存瑞,奋不顾身、勇堵枪眼的黄继光,坚守纪律、英勇就义的邱少云,“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等,作为无数英雄人物的代表,他们用鲜血绘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画卷,用汗水谱写了祖国建设的壮丽篇章,呈现了永垂青史的光辉形象。革命先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新时代指引我们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指路明灯,是最生动的“大思政课”教材。

要将红色资源中的英雄形象融入“大思政课”,运用革命先辈们的一个个伟大形象和感人事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英雄模范。“通过运用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容易使教育对象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效仿和对照榜样,它较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14],从而提高“大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广大青年学子能够自觉向前辈学习、向英雄学习、向榜样学习,从而激发斗志,砥砺意志,顽强拼搏,奋力开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大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中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3.红色资源蕴含的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課”育人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是红色资源育人的根本。“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5]伟大建党精神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先进分子救国救民的探索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6]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蕴含的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奋斗,始终服务人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17]中国共产党从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小党一步步成长为拥有9 800多万名党员并长期执政的世界最大政党,离不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强大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自觉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18]中国共产党成功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史是充满矛盾、考验和斗争历史,因而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既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实践淬炼。共产党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终身为实现党的理想信念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伟大建党精神历史地承载和生动地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遗存的红色资源之中,集中地呈现在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承载的红色资源之中。红色资源是伟大建党精神最生动、最深刻、最深沉的注脚。因此,我们要将红色资源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自觉融入“大思政课”育人,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珍贵的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和忠诚品质,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起源和内在逻辑,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源流关系,坚持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自觉践行党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弘扬新时代的斗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4.红色资源绘就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育人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奋斗征程,形成了许多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9]在百年来的奋进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红色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西迁精神,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的精神共同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昂扬精神风貌。

红色精神谱系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共产党人的追求、意志、信念,汇集着全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提升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竭的力量源泉。将红色资源绘就的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育人,有利于广大青年学子深刻领会红色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红色精神谱系的育人作用,推动红色精神谱系在新的时代里、新的奋斗中赓续传承、发扬光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全党全民尤其是青年学子思想淬炼,厚植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坚定青年学子心中信仰,强化青年学子使命担当,并将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接续奋斗的实践力量,从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的实践进路

深入探究红色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推进红色资源育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20]因此,运用“大思政课”推进红色资源育人,要加强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拓展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创新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

1.加强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

红色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21]因此,要在注重保护红色物质遗存的同时,加强保护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赓续红色文化的历史文脉,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科学保护红色物质遗存。红色物质遗存是红色历史文化的承载与记录,是讲好“大思政课”的关键素材,需要科学地对其进行保护。对于珍贵的红色物质遗存资源,不仅要加大投入,精心保护,还要逐步推进其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以此扩大红色物质遗存资源的受众,使红色物质遗存资源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使用与学习,更好发挥红色物质遗存资源的育人作用。“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2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典藏古籍等红色物质遗存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对其进行科学与综合的利用,不断发扬光大其傳载的优秀红色文化。

加强保护红色非遗资源。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红色歌曲、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红军标语、苏区舞蹈、苏区歌谣等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红色非遗的保护对延续红色历史文化、传扬红色革命精神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要增强对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性保护,增强人民群众保护红色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运用新媒体、多媒体传播红色歌曲、故事、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传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红色文化温度,体悟红色革命情怀。同时,要发现、挖掘和整理流传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具有红色基因的非遗项目,鼓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标准将其列入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行保护,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红色非遗的科学保护,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红色精神的浓厚氛围。

2.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

深化对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是使红色资源焕发育人活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要开展系统研究。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23],使“大思政课”的教学更具有理论深度,充分显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厚度与理论价值。

系统梳理红色文化。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要加强对红色文献资料的梳理、整合和研究,做好红色文献资料的查找、收集、编辑等工作。高校要积极利用好自身丰厚的学术资源,发挥学校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探究其产生背景、红色精神及其现实价值,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大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红色历史文化更好地“开口说话”。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24]深度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尤其是每一种红色文化蕴含的特殊精神,把握好这种精神传承的历史脉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红色文化内核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相结合,赋予红色文化资源新的时代意涵,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深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还要展现好红色历史史实,讲述好红色革命故事。要着力从“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的重大历史节点与历史事件,讲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红色革命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同时,要从红色革命故事中总结历史经验,使学生在聆听与思考中,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找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成功之道的密码和答案,进而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3.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

红色展陈是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习近平表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25]。革命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红色展陈储存着深沉的红色记忆,蕴含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因此,建立红色文化场馆、构造红色教育情境,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有利于生动直观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及其红色精神,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使红色文化通过“大思政课”得到更好、更形象、更广泛深入的传播。

建立红色文化场馆。红色博物馆、党史馆、纪念馆、遗迹旧址等红色文化场馆是党和国家珍贵的红色基因库,是中国红色革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要以“大思政课”实现红色资源育人,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红色文化场馆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是感知红色记忆、学习红色文化的关键场所。因此,要借助所在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场馆,打造红色精品展陈,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红色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26],使红色文化场馆和展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的同时,能够兼具创造性与艺术性,进而不断提升红色资源的感染力、吸引力,增强学生的感触与领悟,实现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构造红色教育情境。习近平表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27]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是中国革命与解放事业的重要圣地,其所蕴含的革命情怀与历史意义构成了天然的教育情境,放大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效。因此,要依托红色精品展陈构建独特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特定情境中,能够身临其境地缅怀革命先烈对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更深切地感受红色力量,深化红色感悟。对于身处文化情境中的学生群体而言,文化情境发挥着积极的党史认同和价值同化功能,能够巩固与强化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及精神的认知,从而带动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及群体归属感的提升,使学生自觉铭记和不断实现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

4.拓展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

习近平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8],因此,要注重红色革命理论与红色实践活动的统一,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开展多样的红色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大思政课”全方位育人的价值。

拓展红色课堂体验。社会大课堂是使红色资源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一环,要将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开展丰富的红色课堂实践,拓展思政课堂的空间。结合红色节日和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将思政课从校园延伸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红色博物馆中去,开展现场教学,引领学生走革命之路、感红色之魂。并通过故事性、实践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探究式、体验式、情境式的课堂体验,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加深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感悟与认同,从而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

兴办红色文化活动。红色征文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话剧表演等活动均是“大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受教育者坚持和践行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能够使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这一堂“大思政课”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能力。如进行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话剧及舞台表演,在表演中体现红色革命历史,更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感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致敬先辈,学习先辈,脚踏实地,开创未来。

深化红色社会实践。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要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实践第一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悟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厚底蕴、真理魅力和精神力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进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期深入红色革命文化基地,领悟红色文化精神魅力,使学生经过实践的锻炼,把知与行有机统一起来,将自己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奋斗的历史和现实的认同感。

5.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

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是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推进红色资源育人的重要目标。因此,要依据学生的思维习惯、成长规律和现实需求,创新红色文化表達,革新红色教育形式,创建红色文化空间,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真正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

创新红色文化表达。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因此,要正确发挥网络在引导思想和塑造价值观方面的正向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智慧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党报党刊、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个端口同步推送红色文化资源信息,组织开展“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同时,要根据新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创作内容和传播主题的短视频、微电影、动漫、音乐、直播、云展览等,使红色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呈现,更易为学生群体所接受与认同。

革新红色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思政课教师主讲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大思政课”的红色文化育人成为双向互动模式,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切实地掌握红色文化内容。同时,要建立“大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29]创新思政课堂讲授形式,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于红色资源的正确认知。

创建红色文化空间。红色资源育人离不开一定的设施、平台和载体构成的特定的文化空间与意义场域。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的装置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依托VR、AR、AI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多媒体、装置艺术、算法影像、投影互动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注入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走进虚拟仿真场景中开展互动,从而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在娱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及精神。同时,坚持融纪念性、历史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阐释出红色文化场域中所潜藏的象征意义,充分挖掘出由教育者构建出的红色空间与虚拟场景所承载的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加深学生的红色记忆,切实提高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2]“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3).

[3][4][5][20][21][22][23][24][2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1).

[6][7][29]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8]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9]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66.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8.

[11][27]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1).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3][25]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1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291.

[15][16][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7,7,7.

[17]习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N].人民日报,2017-06-24(1).

[18]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人民日报,2017-11-01(1).

[28]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90.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