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思考

2023-11-05 15:14吴宁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

吴宁宁

摘 要:将“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是助力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的立校之本,也是顺势而为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的现实之需,同时也是利于行业特色高校精准施教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历史境遇下“行业元素”观照着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历史,文化视域下“行业元素”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与行业精神,时代背景下“行业元素”彰显着改革创新成就与民族复兴战略,从而使“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为此,要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基于行业特色高校学情特点,探索内容、方式、环境、评价、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渠道融合“五维协同联动”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扎实推进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业元素”;思政课;融入;教学模式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1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81-05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行业特色高校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深受国内发展态势影响的一类院校,行业特色高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往往走的是“特色化、精准化、求实化”的发展道路。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是行业特色高校充分发挥行业育人价值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课程。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运用“行业元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发挥出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

一、“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1.立校之本:助力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初建时期,隶属国家行业部门管理,涉及农林水、地矿油、军工、电力、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各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伴随着国家自立而生,因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重塑而变,并在行业转型中不断改革创新。如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行业特色高校在赓续传统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凸显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行业学科发展特色,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行业特色人才。

将“行业元素”融入到思政课有利于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是行业特色高校治校之基,也是立校之魂。“特色化立德树人”本质在于“立德树人”,这是“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学以有德,行以立德,做可用之才、有为之人,行业特色高校必然要以此为重要遵循。同时,“特色化立德树人”,更要注重“特色”,这是“如何培养人”的重要问题。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和学科特色,具备强大的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能力,在立德树人旨向上能够将“特色”转化为“优势”,形成育人的战略主动。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主渠道课程,是行业特色高校形成“特色化立德树人”发展道路的重要课程,将“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很好地契合行业特色高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行业育人价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推动行业特色高校走特色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实现“特色化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2.顺势而为: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

新时代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转变已有建设发展思路,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3]近些年来,高校思政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次改革,愈发体现出对思政课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出思政课在高校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价值。推动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要在现有教育格局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拓展育人大视野,提升育人新境界,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大思政课”发展格局。

“大思政课”之“大”,要求有大视野、大融入、大协同,将“行业元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显然是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拓宽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视野,深入“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大结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协同效应。“视野要广”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一定要从国家事业发展和世界格局转变中来看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特点和行业优势使其对国家发展与世界视域有着较强的敏锐度,能够以“行业元素”的相对优势更好地带动思政课把握时代、解读时代。同时,将“行业元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能够将“行业元素”作为立足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联动,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向社会大课堂进行延展,以“行业元素”的实践场域提升思政课课堂的教育价值。而立足“行业元素”发展背景,是凸显本行业专业课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协同效应的有效之举,有助于打破专业课和思政课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教育壁垒,实现育人同向同行。可以说,将“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是十分必要的。

3.精准施教:利于行业特色高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是思政课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围绕学生学情特点开展思政课教学创新,可以靶向性地满足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的认知诉求和求知需求,优化教学供给,有效提高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当前,行业特色高校青年大学生特征鲜明,他们关注社會和国家发展大势,对关涉行业发展的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极大热情,具有很强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学习目标指向明确;他们学习和生活逻辑清晰,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具备很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热衷于个体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等等。显然,这些学情特点为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了最佳“触点”,可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将“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认知需求与期待,实施精准施教。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行业元素”作为经典教学案例和教学引入有助于大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能够从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出发,有效对应学生知识的侧重点、兴趣点,以最佳的方式满足学生求知期待,经由“行业元素”的引导很好地打通学生知识盲点,形成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内容延展和理性思维培养。与此同时,将“行业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环节,可以打破当前“千人一课”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行业元素”渗透性强、影響力深的强大优势,使思政课教学更显具体化、专业化,能够对应学生多元化个性知识需求和关注时代发展、注重现实的专业发展愿望,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高质量供给和教学形式的针对性输出,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教学转变,营造出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定制化”的教学环境,助力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比较优势

1.历史境遇下,“行业元素”观照着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历史

相比于综合性高校,行业特色高校一直以来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于时代变迁的挑战应运而生,正是因为此,行业特色高校所蕴含的“行业元素”可作为观照时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与此同时,行业特色高校本身具有特殊的发展定位,使其在建设过程中,积淀着不同于综合性高校的特殊行业发展历史,有着鲜明的行业文化传统和底蕴,这些重要的行业特色高校历史资源可以充分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资源,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把握时代机遇,赓续历史使命。

将“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顺应时代发展、赓续办学历史传统、彰显行业发展特色为主旨,具有培养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和行业自信的特殊优势。一是“见微知著”。“行业元素”的历史发展小视角可以折射出我国时代历史变迁的大蓝图,以行业发展作为国家历史变迁的缩影,可以形象地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在思政课教学中以行业自信树立发展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以小立大”。行业特色高校自身的发展历史是对高校本身而言的“小历史”,但“小历史”可以发挥大作用,具有时代发展特质以及蕴含丰富行业高校办学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行业发展史是强化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形成行业理性认同,激发使命担当意识的重要抓手,使青年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投身到行业学习之中,立大志、明大任,成大才,进而“从行业认知走向职业崇尚,从行业自觉走向人生自信,提升知、情、意、行各方面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2.文化视域下,“行业元素”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与行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行业类高校及其对口的行业都创造了光辉的发展历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积淀了发扬优良传统、反映行业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业精神,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用好用足这些行业资源,讲好行业史,传递行业情,激发行业志。”[5]在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行各业发展需求的目标指引下,行业特色高校依托特有办学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具有广泛认同并含有传承价值的行业特色文化和行业精神,将蕴含着丰富的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的“行业元素”融入到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彰显思政课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实现思政课学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将“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赓续行业文化血脉,弘扬行业文化精神为主旋律,具有新时代开展行业特色高校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优势。一是“文化育人”。以行业文化作为依托,可以营造良好的思政课育人环境,打造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育人生态,形成行业特色高校人才教育的软实力保障,实现思政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助力做好行业特色高校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二是“精神塑人”。以人物为主体,以故事为依托,重点挖掘榜样行业人物和行业故事,阐释行业品格,凝练行业精神,可以培养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业精神的砥砺中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3.时代背景下,“行业元素”彰显着改革创新成就与民族复兴战略

某种意义上,行业特色高校的使命历程折射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行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以及民族复兴对于行业发展的期待。立足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行业特色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强国大业培育了众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产业英才,为实现复兴伟业涵养了深厚的人才基础,正因为此,将“行业元素”融入到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将“有利于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国情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报国热情,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最终通过战略人才的供给切实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6]

将“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以颂扬改革创新伟大成就、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为旨归,具有行业特色高校新产业、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一方面,“人才锻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行业特色高校在育人育才、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支撑,将充满正能量的“行业元素”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学生树立行业理想和行业抱负,自觉自主练就过硬的行业专业才能和培育行业道德素质,成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梦想融合”。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将行业发展伟大成就与中国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将个人梦想与行业梦、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在服务行业、奉献行业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时代新人。

三、“五维协同联动”:“行业元素”融入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7]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特色发展,可基于行业特色高校学情特点,探索“五维协同联动”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扎实推进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维”:教学内容创新。创新性地挖掘“行业元素”教学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是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进行有效教学输出的关键。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改变现有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赋予思政课教学內容以“行业性崭新”呈现,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思政课的实用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抬头率。在具体做法上,可通过“破—立”“特色—前沿”两大维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重构。一是破除中学政治课程内容输出惯式,立足行业特色高校学生学情特点规划和整合教学内容,将青年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通过“行业元素”的融入进行“新阐释”,将“行业元素”作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二是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结合前沿行业热点高阶知识以及行业特色育人元素,完成课程内容创新性改造,以行业前沿问题的“新知”唤起所需掌握的内容“应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样融合,打造课程教学内容新高度。要加强师生课程教学内容的共建意识,充分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爱思考、善思考的特点,鼓励青年大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行业知识相融合,提出新主张新认识,激发青年大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二维”:教学方式革新。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何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增加具有感召力、渗透力和吸引力的新方法,通过精湛的“工艺”和时尚的“包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以教学方式的转变督促学生产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将“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案例教学的优势,立足于典型性行业教学案例,按照“基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坚持“有理有节”即“行业元素”使用“有道理”、运用“有节制”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行业元素”教学案例以“案”论理、以“案”说理、以“案”明理的教学优势,赋能传统案例教学以高质量行业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以行业元素的亲和性作为教学有效引导,基于“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主旨不断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立足于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性的特点,以“行业元素”作为破解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抽象性的密钥,彰显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学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实融入+专题教学”“显性引导+隐性渗透”等方式,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学情需求,打造专题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盘活“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维”:教学环境出新。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浸润青年学生学好思政课的重要支撑,也是思政课教师开展好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包括行业特色高校在内的很大一部分高校思政课倾向于课中时段的教学,在课前与课后阶段延展性不够,为此,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发力的行业特色高效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做法上,课前,要鼓励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结合行业学习需求预设教学内容的相关疑点和兴趣点,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创建高效课堂。课中,深挖行业特色元素,巧思设计环节:针对核心知识点,采用“课堂设问+深度讲授”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基础思维供给;针对热点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切国家大事,了解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现实问题,采用“教学案例+行业故事”的方式,回应学生对行业发展的关注,提升学生观照现实的能力。课后,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实践环节任务,预设以行业为基点的学习议题并向社会大课堂延伸,将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实践能力构建。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8]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特天独厚的实践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行业企业等行业特色高校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环境。总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发力,努力构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人格”全面发展的高阶性课堂。

“四维”:教学评价立新。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要形成多维评价体系,以动态化、个性化为引导,主以过程化考核,考察学生不同能力层级,使课程成绩评定更贴近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程教学案例和学习任务专业定点匹配,激发学习潜力,改善整体学习行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要积极运用过程化考核,开展“即期(综合课堂表现)—近期(课后作业+社会实践)—远期(期末测试)”三阶段学习评价,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充分激发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保持持续性学习的动力。要特别侧重于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的行业价值观评价,引导行业特色高校学生主动形成行业认同,确立行业自豪感,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五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渠道融合用新。推动提升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跳出固有教学视域,树立大思政课的思维格局。要“梳理各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衔接深度和配合效度,推动‘思政课 +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纵深发展。”[9]特别要善于将行业特色高校高特色化专业课所蕴含的行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用思政课课程具有的价值导向助推专业课教学,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具体而言,一是要做好传承与创新。依托行业归属,赋能时代创新,要重点运用行业特色高校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渠道融合建设过程中蕴含的高校办学特色精神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精神,把专业课情怀融入思政课,用思政元素点亮专业课;二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守住行业特色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共性,发挥思政课程在“铸魂育人”中的靶向引领作用,挖掘各类专业学科课程在“铸魂育人”中的助推器作用。同时,凸显个性,依托行业特色高校主干学科打造“非同质化”基因式个性“思政课+专业课”学科模式,形成思政课程“品牌效应”,丰富课程育人画卷;三是要以特色创优势。以行业特色助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的优势,构建“人无我有”“不可替代”教学模式,赢得协同育人的主动,做好行业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勇,林丽娇,曲瑛德.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形态与评价研究[J].大学与学科,2022(3):10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8]“‘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3).

[4]张星昭,厉磊.试论行业院校思政课特色发展的意义、目标和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9):116.

[5]刘丽敏,李媛.新时代行业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发展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22(5):15.

[6]方文彬.行业特色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22(3):17.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9]刘先春,佟玲.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的多维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119.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