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2023-11-07 07:47昊翔王颖张智芳孙宇燕刘羽
世界农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剂苦参碱枯萎病

昊翔,王颖,张智芳,孙宇燕,刘羽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呼和浩特 010031)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因其独特冷凉的气候条件成为优质马铃薯种植主产区[1]。然而随着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不断发展[2],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之土壤板结、土壤微生态系统失衡[3-4]、土传病害加剧[5]等一系列耕地质量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马铃薯枯萎病发生日益严重[6]。马铃薯枯萎病(PotatoFusariumWilt)具有土传和种传两大特点,且具有寄主种类多,地理分布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至今没有找到适合药剂有效控制枯萎病发生[7-10]。

基于枯萎病防治相关报道[9,11-12],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肥料)和化学农药,于2020 年进行了枯萎病药剂防治小区试验,基于研究结果,2021 年确证了植物源农药防治枯萎病大田示范试验,旨在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控枯萎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品种:夏波蒂,种薯级别:G3 代。

试验药剂:植物源农药:1.5%苦参碱水剂(山西德威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农药(肥料):天然海藻叶面肥海绿素水剂(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枯草芽孢杆菌肥料:益生元微生物颗粒菌剂+水溶肥[京青仲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药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廊坊农药中试厂)。化学农药:30%甲霜·霉灵水剂(河南比塞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块设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土格木村,海拔1 450 m,平均年降雨量105~300 mm,降雨集中在7-8 月。土壤类型属栗钙土,平均无霜期108 d。前茬作物为小麦。

1.3 田间管理

播种前撒施基肥撒可富复合肥9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第1 次中耕追施撒可富复合肥300 kg/hm2,现蕾期追施尿素180 kg/hm2、硝酸钾180 kg/hm2。除试验处理相关设置外,其余均按大田常规栽培方法管理。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1.4.1 2020 年小区试验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各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为6 行区,行距90 cm,行长6 m,小区面积32.4 m2。试验设5 个处理,每处理4 次重复,另设清水喷施作为对照(CK)(表1)。2020 年5 月5 日播种,8 月5 日调查枯萎病发生情况,9 月12 日收获。

表1 2020 年田间试验方案

1.4.2 2021 年大田示范试验

试验设置在33.33 hm2(500 亩)喷灌式马铃薯圈内,药剂处理为1.5%苦参碱水剂,示范试验面积为16.67 hm2(250 亩)。于2021 年5 月13 日播种,播前进行拌种处理,拌种剂量1.5 L/hm2,6 月7 日、6 月14 日和6 月21 日各进行1 次叶面喷施,用量1.2 L/hm2,田间管理同大田常规栽培方法管理相同。8 月7 日调查病害发生情况,9 月20 日收获。对照为16.67 hm2(250 亩)不施药。

1.4.3 调查方法

⑴出苗率:齐苗后,调查各处理小区出苗率;⑵小区试验调查:每个小区调查3 行,每行调查20株;⑶大田示范试验调查:按照对角线法取5 个点,每点调查10 m2;⑷产量及商品薯率:待植株自然死亡时收获,小区试验取3 行、每行20 株进行测产,大田示范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测产,每点挖取3 m2。

1.5 数据采集分析

用Excel 2007 整理数据,SPS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uncan)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20 年小区试验

2.1.1 不同药剂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

播种齐苗后,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由表2 可知,各处理的出苗率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出苗率无明显影响。

2.1.2 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发生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各药剂处理后枯萎病发生和马铃薯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可见,与CK 相比,各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控作用,其中1.5%苦参碱水剂的防治效果最佳,达60.42%。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测产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1.5%苦参碱水剂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20.1%;益生元微生物颗粒菌剂+水溶肥、甲霜·霉灵、寡糖·链蛋白的增产效果递减,分别为15.3%、13.2%、12.1%;海绿素的增产效果最低,为5.4%。

2.2 2021 年大田示范试验

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见表4,末次用药后47 d,1.5%苦参碱水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的防效为76.1%,增产率为12.9%。

表4 1.5%苦参碱水剂对马铃薯枯萎病防治及马铃薯增产效果(药后47 d)

3 结论

枯萎病作为一种系统侵染性土传病害[13],防治难度大,且多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缺乏生物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14],土壤消毒,药剂拌种、沟施,健苗、壮苗,选用良种等措施,有利于枯萎病的有效防治。本试验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肥料)和化学农药对马铃薯枯萎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出苗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后续对小区试验中防效和增产效果均最好的1.5%苦参碱水剂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其防效达76.1%,增产率为12.9%。综合2 年的试验结果,1.5%苦参碱水剂对枯萎病的防效显著,增产率稳定,建议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水剂苦参碱枯萎病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维药苦豆子中苦参碱的提取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