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碳氢燃料过氧化值

2023-11-09 02:49赵华丽刘治国聂海英王亮袁华
化学分析计量 2023年10期
关键词:碘量冰乙酸碳氢

赵华丽,刘治国,聂海英,王亮,袁华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湖北襄阳 441003)

高密度高热沉碳氢燃料[1-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推进剂原材料,在燃烧前裂解吸收飞行器高温组件的热量,既有效利用能量,提高比冲,又能提高部件的耐热性能,目前主要用于超高音速飞行器。但碳氢燃料在受热或长期存放和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反应[3-6],生成沉积物,降低燃烧效率,堵塞喷管等。过氧化物是碳氢燃料氧化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7-10],是沉积物的前驱体,因此过氧化值可以有效表征燃料的氧化程度和氧化安定性,也可评估抗氧添加剂的效果[11-12]。

目前,测定过氧化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碘量滴定法[13-14],其它还有硫氰酸铁比色法[15-16]、液相色谱法[17]、碘量分光光度法[18]等。其中硫氰酸铁比色法检测速度快,但灵敏度低,一般用于定性测试,不适于过氧化值较低的碳氢燃料;液相色谱法对所测过氧化物的具体成分有针对性要求,实际应用较少,也不适于碳氢燃料这种复杂体系;碳氢燃料中过氧化物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滴定法[7,11],但该方法样品用量大,如过氧化值在10 mg/kg 以下的样品,需取样50 g,不适用于研发阶段的快速筛选或样品量受限的情况。一般的碘量滴定或碘量光度法都是采用淀粉显色,反应在水相中进行,而碳氢燃料一般不溶于水,需用有机溶剂溶解,与显色液充分混合后再分离,操作繁琐,且在混合分离过程中的振荡操作易造成空气对碘化钾的氧化,引起较大误差。碘量分光光度法用于碳氢燃料时存在线性相对较差,测定结果重现性不良,淀粉对吸光度影响较大等问题。笔者在文献[19]的基础上,直接利用I3-在紫外波段的吸收进行定量,通过优化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碳氢燃料过氧化值的碘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碳氢燃料过氧化值的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Lambda 900型,配有5 mm石英比色池,美国PE公司。

分析天平:CP224S型,感量为0.1 mg,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酸式滴定管:50 mL,A级,天津天科玻璃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碘化钾:分析纯,质量分数不小于99.0%,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乙醇:分析纯,质量分数不小于99.7%,上海振兴化工一厂。

冰乙酸:分析纯,质量分数不小于99.5%,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过氧化氢:分析纯,质量分数不小于30%,洛阳市化学试剂厂。

高锰酸钾:分析纯,质量分数不小于99.0%,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草酸钠纯度标准物质:编号为GBW (E)060021K,批次编号为2104,质量分数为99.96%,扩展不确定度为0.03% (k=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硫酸溶液:浓硫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4。

碘化钾-乙醇饱和溶液:称取4 g 碘化钾于100 mL乙醇中,溶解,静置。

碳氢燃料样品: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自制。

1.2 仪器工作条件

扫描速度:500 nm/min;采样间隔:1 nm;PM 增益:2;检测波长:360 nm。

1.3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0.1 mol/L,称取3.2 g高锰酸钾于烧杯中,加入100 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棕色细口瓶中,用水稀释至1000 mL,摇匀,密闭,于暗处静置10~14 天,用虹吸管吸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棕色细口瓶中,以备标定。称取0.20~0.22 g于115~120 ℃下干燥3~4 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草酸钠纯度标准物质,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50 mL水、20 mL硫酸溶液溶解,然后以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加热至60~70 ℃,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 s不消失即为终点。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照式(1)计算:

式中:c1——高锰酸钾(1/5KMnO4)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m——草酸钠的质量,g;

V——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1——草酸钠[M(1/2Na2C2O4)=66.999]的摩尔质量,g/mol。

过氧化氢标准溶液:取30%过氧化氢3 mL,加水稀释至100 mL,此溶液质量浓度约为10 mg/mL。准确移取待标定的过氧化氢溶液25 mL 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水、20 mL硫酸溶解,摇匀,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即为终点。使用前用无水乙醇稀释1 000 倍体积。过氧化氢标准溶液的浓度按照式(2)计算:

式中:ρ——过氧化氢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mg/mL;

c1——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1——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2——移取的过氧化氢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2——过氧化氢[M(1/2H2O2)=17.006]的摩尔质量,g/mol。

过氧化氢系列标准工作溶液:过氧化氢标准溶液标定质量浓度为10.61 mg/mL,用无水乙醇稀释1 000 倍体积,质量浓度为10.61 μg/mL,分取0.1、0.20、0.40、0.60、0.80、1.00 mL 分别置于6 只10 mL比色管中,加入乙醇至1 mL,再加入0.50 mL 冰乙酸,用碘化钾-乙醇饱和溶液定容至标线,轻轻摇匀,配制成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6 1、0.212 2、0.424 4、0.636 6、0.848 8、1.061 μg/mL 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避光放置90 min。

1.4 实验方法

1.4.1 反应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物与KI 反应,生成黄色的I3-,I3-在360 nm 处存在最大吸收,且其吸光度与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1.4.2 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0.1~0.5 g样品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乙醇至1 mL,轻轻摇匀,使其充分溶解,加入0.50 mL 冰乙酸,用碘化钾-乙醇饱和溶液定容至标线,轻轻摇匀,避光放置90 min,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360 nm处测定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波长选择

按1.3配制过氧化氢系列标准工作溶液,显色后在320~450 nm 波段扫描,得到图1 所示的吸光度谱图。由图1 可以看出,最大吸收峰在360 nm 处,因此选择检测波长为360 nm。

图1 不同质量浓度过氧化氢标准溶液中I3-紫外吸收光谱图

2.2 溶液酸度选择

过氧化物与I-的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度低则反应慢,酸度高则干扰大。考虑到样品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好,不溶于水,选择用冰乙酸调节体系的酸度。分别加入0、0.1、0.2、0.3、0.5、0.8、1.0 mL 冰乙酸,考察冰乙酸用量对吸光度及其稳定度的影响。图2 为加入不同量冰乙酸显色后,1.061 μg/mL过氧化氢标准溶液吸光度(扣除空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图2可以看出,随显色时间的延长,吸光度趋于稳定,且酸度越大,稳定速度越快。在冰乙酸用量为0.5~1.0 mL、显色时间为80~100 min范围内(图2 虚线方框所示),吸光度误差不超过0.02,相对误差不超过1%。

图2 不同冰乙酸用量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图3 为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变化趋势。由图3 可以看出,当加入0.1~0.5 mL 冰乙酸时,空白试样的吸光度值保持稳定,且随显色时间延长吸光度仍保持稳定,同时吸光度值均小于0.05;当冰乙酸增加到0.8~1.0 mL 时,空白试样的吸光度略微增大,尤其当冰乙酸增加到2.0 mL时,空白试样的吸光度显著增大,同时随显色时间的延长,吸光度逐渐增大,所以冰乙酸用量应控制在0.1~0.5 mL范围内,否则对空白试验产生严重影响。

图3 不同冰乙酸用量时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综合冰乙酸和显色时间对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吸光度的影响,选择冰乙酸用量为0.50 mL、显色时间为90 min进行显色反应。

2.3 溶剂选择

显色体系的溶剂应满足以下条件:能充分溶解碳氢燃料;H2O2、KI、I3-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小于1 mg/mL;在320~450 nm波段透明;兼顾操作性、毒性等。对比了乙醇、氯仿、异辛烷、四氢呋喃4种有机溶剂,其中四氢呋喃在存放过程中易产生过氧化物,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四氢呋喃过氧化值(以过氧化氢计),结果差异较大。乙醇、氯仿、异辛烷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但KI在氯仿、异辛烷中溶解度较小,因此选择用乙醇作为溶剂。当某些特殊样品不溶于乙醇时,可先采用少量(小于5 mL)异辛烷、氯仿溶解,再用碘化钾-乙醇饱和溶液定容。

2.4 其它操作条件

除碘量法需要注意的常规操作要点外,还需注意:(1) 碘化钾-乙醇饱和溶液使用前应超声20 min以上,去除溶解氧;(2) 溶液定容后避光存放;(3) 摇匀要轻缓,防止大量空气进入溶液。

2.5 线性方程与检出限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于360 nm 处测定过氧化氢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吸光度,以扣除空白值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为y=0.894 6x+0.015 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线性范围为0.106 1~1.061 μg/mL。

多次测定空白溶液,得到空白溶液吸光度,将响应值等于3 倍时对应的质量浓度作为方法检出限,得过氧化氢检出限为0.015 μg/mL。

2.6 精密度试验

取不同批次的碳氢燃料样品,按照1.4.2方法分别平行测定6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适用于碳氢燃料氧化程度和氧化安定性评价,以及抗氧添加剂的快速筛选。

表1 精密度试验结果

2.7 加标回收试验

称取某碳氢燃料2.0 g,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分取1.00 mL 于10 mL 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3、0.5、0.7 mL 质量浓度为10.61 μg/mL 过氧化氢标准溶液,按1.4.2步骤显色、测定,计算过氧化氢回收率,结果列于表2。由表2 可知,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3%~103.6%,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较高。

表2 样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3 结论

(1) 利用过氧化物与KI 反应,生成黄色I3-,在360 nm波长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碳氢燃料的过氧化值。

(2) 该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溶液酸度,当冰乙酸用量为0.5 mL,定容体积为10 mL,避光显色90 min条件下,吸光度稳定。

(3) 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在0.106 1~1.061 μg/mL 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6 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猜你喜欢
碘量冰乙酸碳氢
碳氢燃料管内氧化结焦影响规律研究
碘量法滴定分析中影响分析质量因素的研究
降低发动机催化器起燃工况下碳氢排放的方法
碳氢制冷剂在基站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碘量法测定高含量冰铜中筛上和筛下铜的含量
氟碳-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及其灭火性能
氧化法测量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为例
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亚胺代甲醚的含量
氯化铷与氯化钾在冰乙酸-水中溶解行为研究
水封碘量瓶口对造粒间苯二酚中间苯二酚含量测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