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证经验

2023-11-10 18:3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黏膜炎放射性气血

许 梅 石 玮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西 南宁 530003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华南地区是流行区,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放疗期间几乎所有患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的炎症、溃疡,尤其是放化疗同期进行时候,这种反应更加明显。据文献[1]报道,在头颈癌患者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发生率高达80%,同步放化疗导致的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达43%[2]。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导致患者不能进食,营养缺乏,进而引起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当黏膜失去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屏障,可能诱发化脓性感染,严重的会进展为菌血症,从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修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病机理

研究[3]表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病机理主要为三个阶段:开始的炎症阶段,由于射线诱发的组织损伤导致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例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这些介质可能会增加血管的渗透性从而增加损伤,进而导致更多的炎症细胞渗透;第二个是上皮细胞阶段,辐射导致上皮细胞产生增殖性的基底细胞凋亡。紧接着是溃疡阶段,上皮层破裂,溃疡发生,整个过程是上皮细胞凋亡导致基底膜破坏、之后溃疡假膜形成和大量炎症渗出物附着在表面。溃疡阶段还会产生严重的疼痛,因为覆盖在黏膜层的神经末梢的保护屏障被损坏了[4]。

中医认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属“疮疡”“口疮”的范畴。《内经》首次记载“口疮”,《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提出火、热是本病发病的基本因素,其主要病机为:射线为“火毒”“热毒”之邪,作用于人体后导致热毒炽盛,火热郁内,耗伤阴液,而发于本病。

壮医称本病为“起党”,壮医认为“三道两路”通畅达到人体“三气同步”,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化生、储藏、输布、运行的场所。人体的消化吸收与谷道内脏调节相关,呼吸运动与气道内脏调节相关,水液代谢与水道内脏调节相关,三道各司其职,协调运行。“两路”是指龙路、火路,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通路。壮族人民认为龙能制水,所以龙路在人体主要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火路是人体的传感通道,其中枢在“巧坞”(大脑),主要功能是接受和传感信息。当射线作用于人体,阻滞谷道,气道失宣,水道失充盈,龙路火路失通,火热在上,中焦失养,水道不利,导致“天、地、人”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而发为本病。

2 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可以通过阻断炎症反应通路达到减轻黏膜反应,包括前列腺素E2、米索前列醇、泼尼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减轻炎症反应[5]。以及现代报道的生物活性药物、激光方法、冷冻疗法和抗生素综合疗法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也取得良好的疗效[6-8]。

中医方面,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药内服或中药含漱具有一定的疗效,大多数以清热解毒、养阴补益为法[9-12],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患者因口腔黏膜疼痛无法吞咽中药汤剂。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壮医药线由多种名贵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精制而成,具有通络止痛、消炎退热、 散结消肿等功效。壮医药线点灸就是通过点灸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可以直接祛邪外出,调节人体气血平衡,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恢复天、地、人三气同步[13]。《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记载:“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可以看出皮部为邪气出入之通道。射线的“火热”邪气作用于头颈部,使局部热毒炽盛,灼伤阴液,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口腔溃疡体表投影的皮部,而达到灸的温热作用,以及药的清热解毒作用,火郁而发之,如暑极反凉。壮医药线点灸,达到“以热治热”的作用,能鼓舞气血运行,使正气充盛,令深入的邪气由皮部排出,使天、地、人三部协调,三气同步,龙路、火路两路相通,而达到行气活血,气血平和,改善疮疡邪毒以及淤积的气血得以消散,同时改善周边的血液循环,祛腐陈新,以致口疮得以治愈。

3 典型案例

廖某,女,35岁,患者因体检“鼻咽肿物”于202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检查、活检病理确诊“鼻咽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T3N2M0,Ⅲ期),于2021年11月底至2022年1月行三周期诱导化疗,并于2022年2月9日行放疗,剂量分别为6MV-X-95%PGTVnx 70.95Gy/33f/6w+、PGTnd69.96Gy/33f/6w+、95%PGTVnd-low 6MV-X-64.02Gy/33f/6w+、95%PCTV1 6MV-X-62.04Gy/33f/6w+、95%PCTV2 6MV-X-54.12Gy/33f/6w+。放疗期间于2022年2月10日、3月2日同步放化疗。具体方案为“顺铂40 mg,静脉注射两天,每3周一次”。患者在放疗第22次时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自诉咽喉部烧灼疼痛,吞咽困难、口干口渴、乏力、食欲不振、时有恶心欲吐、夜寐欠佳,查体:咽喉部充血明显、局部有溃烂,口腔黏膜两处溃疡,面积约6 mm×4 mm、3 mm×3 mm,手心发热,下肢冰凉,舌质红,少苔,津少。经临床诊断为Ⅲ度口腔溃疡。因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予暂时停止放疗。我科予以壮医药线点灸咽喉部溃疡、口腔溃疡体表投影皮部以梅花穴、莲花穴,直到潮红;并于少商穴、耳尖放血治疗;同时于曲池、合谷、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照海、涌泉穴位药线点灸,每穴3壮。两次治疗后,患者自诉咽喉的火热感明显减轻,疼痛也较前减轻,经5天治疗,患者自诉症状明显改善,查体口腔溃疡处基本愈合,咽部仍有充血,但咽部溃烂已明显改善,食欲、乏力症状较前改善,继续予以鼻咽部放疗。在放疗期间,继续隔天给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直到患者放疗结束。

4 按语

本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上焦热毒炽盛、中焦脾胃虚弱、下焦元气亏虚,即壮医的天、地、人三部不协调,龙路、火路不相通。治疗:给予少商、耳尖放穴疗法以泄上焦热毒,配合曲池、合谷清热生津;“梅花穴”“莲花穴”是壮医的特定穴,根据壮医“寒手热背肿在梅”中 “肿在梅”的取穴原则,取局部咽喉部、口腔部溃疡体表投影以梅花穴、莲花穴以清热透邪,调节气血;点灸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引气归元,补益中焦气血;照海、涌泉滋阴泻火、引火下行。诸穴配合,达到解毒、化瘀、调气、和血的功效,使龙路、火路相通,天、地、人三部复归同步,则疾病可愈。

5 小结

壮医药线点灸既有灸的温热作用,又有药的清热透邪作用。它可以清热解毒,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去菀陈莝。壮医药线点灸运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使射线郁闭在口腔黏膜之火热,通过以热引热,引气和发散之功,达到火热毒邪外散,实现壮医的调三道、通二路,使人体三气同步,疾病痊愈。其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黏膜炎放射性气血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