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艺术在钢琴演奏中的体现
——以钢琴曲《皮黄》为例

2023-11-11 03:34韩钦宇
戏剧之家 2023年27期
关键词:西皮皮黄慢板

韩钦宇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一、京剧乐队伴奏——“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

(一)文场乐器

文场指的是管弦乐器的伴奏,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这四种乐器也被称为京剧的“四大件”。其中京胡与京二胡都称作胡琴,月琴和三弦属于弹拨类乐器。

1.胡琴

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音色的个性很强,虽然只有两根弦,有效音域也只有十度有余。但是京剧的写意型表演体系正是在这种局限里产生的。在这个历程中,还派生出一个新的胡琴品种,就是“京二胡”。京二胡的宽厚圆润加上京胡的高亮响脆,包裹的唱腔更加厚实有味道。

在京胡演奏中,滑音是很重要的演奏技法。他可以对应到钢琴演奏中相邻两个音的小连线,比如《皮黄》的“二六”这一段落中右手旋律的小连线,构成滑音的效果,在演奏时要追求声音集中、清晰有力。或者是81 小节中的小装饰音,也是同样的效果。也可以说这首曲子中的小二度音模仿的大多是胡琴的滑音音色。

《皮黄》的“摇板”中模仿戏曲中紧拉慢唱的特点,中间声部也是模仿的胡琴的音色,这里要控制住音量,贴键用指腹演奏,与其余声部形成对比,以达到胡琴拉弓延长的效果。“垛板”中的右手旋律部分则是模拟了拉弦乐器的急促快速拉奏,这里要求钢琴演奏者在两个突强和弦撑住后快速放松,后面的旋律部分逐渐加快,要干净利落,但注意不能飘。

2.弹拨类乐器

弹拨类乐器包含了月琴和三弦。月琴由古代的阮和琵琶演变而来,它的音量较小,声音清脆,干净明亮。三弦,形似京胡,奏法又与月琴、琵琶相似,它是四大件中音域最宽阔、音色最丰富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敦实,鲜明清脆,既有阳刚之气,又有柔美之韵。

比如《皮黄》的“二六”,一开始的左手伴奏是模拟了京剧的板鼓开场,后面右手旋律是由弹拨乐器与拉弦乐器构成,尤其在开头,右手的几个跳音,要弹得干净清脆有弹性,可以想象琵琶的声音。

在这首曲子的“摇板”和“垛板”中间有一段间奏,这段间奏比较精彩,胡琴、月琴、三弦、打击乐都用上了,音色很丰富。尤其是159-175 小节,这一段多个“f”和重音记号,在演奏时要很好控制掌关节支撑,力度下沉,用上大臂的力量,把声音弹实,同时也要清脆明朗,烘托气氛,为进入下一段落做准备。

(二)武场乐器

武场指的是打击类乐器的伴奏,主要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也称之为打击乐四大件。

打击乐器虽然只能奏出一个有固定高低的音,但是音响强烈、节奏感鲜明,一般重武打的戏,都以打击乐伴奏为主。京剧打击乐组合成的综合音响,能密切配合念白的语调与节奏感,从而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在一出戏开场之前,往往是乐队先打起锣鼓来,以打击乐的悦耳音色,制造出全剧的气氛,奠定全剧的情感基调。

在《皮黄》的“二六”开头,26-28 小节这里是模仿板鼓,由弱到强,由远及近,正剧开始,乐队的锣鼓逐渐响起来了。作曲家张朝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个板鼓在大厅里是有回音的。踏板能模仿这种音响效果使声音不会太干。”,所以我们在弹奏这里时,要给一点点踏板,为了保证锣鼓声的利落,踏板也不能完全踩死,踩一半有点回音效果即可。

“快板”乐段中开头两个音和左手的二度音程伴奏也是在模仿打击乐,102 到103 小节由强突然变弱,并转为跳音形式继续演奏,在弹奏时要控制好节奏和音量,营造果断、积极抗争的氛围。

“摇板”乐段音色比较丰富,也最具京剧特色,这里的低声部是模仿了打击乐弹拨乐的音响效果,左手控制好力度和节奏,贴键演奏,音色均匀饱满,突出“紧拉慢唱”的特点,营造焦虑急促的林冲雪中夜奔的氛围,锣鼓点紧凑密实,忽强忽弱好像大风呼啸。

“垛板”左手的伴奏是很明显的鼓点,由慢到快,由弱到强,这里要保证右手旋律清晰,同时左手的鼓点不能散,声音集中,均匀控制节奏,协助右手完成全曲最快的板式段落。

二、京剧的声腔系统

京剧的声腔系统属皮黄声腔系统,是板腔体的音乐结构,以板式组合变化为特征。这里的板式变化也就是钢琴演奏中常说的节奏节拍变化,在京剧中也是“板”和“眼”的变化,我们所说的强拍也叫做“板位”,而弱(次强拍)叫做“眼位”。

(一)西皮(主腔)——《皮黄》的主要腔体

西皮曲调活泼明亮、刚劲有力、节奏较为紧凑,唱腔明朗轻快,更适合表达欢快、愤懑、高亢的情绪。西皮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导板、回龙、滚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

(二)二黄(主腔)

二黄节奏比较平稳,是一种较平和、凝重、深沉、抒情的腔调。由于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更适合表达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因此二黄腔多被用在悲剧题材的戏曲当中。二黄的板式有原板、慢板、中三眼、快三眼、散板、摇板、导板、回龙、哭板、滚板、反二黄等。

(三)皮黄腔在《皮黄》钢琴曲中的应用

原板在京剧中是基础板式,流水、散板、快板、慢板等等都是由原板变化发展而来的。作曲家张朝老师巧妙地将京剧板式融入钢琴曲中,《皮黄》就以原板为中心,发展出了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十个互相关联的段落。

“原板”,其他板式的“原型”。在此曲中,原板是弱拍起,强拍收尾,符合“西皮原板”的“眼起板落”规律。“西皮原板”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这里的原板段落正是描绘了作者五六岁时对世界的初感知,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境。作者曾说,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把它写成“原板”。这种好奇和新鲜感、琴房和教室随处可见的清澈见底的滇池,正是作者的音乐创作灵感来源。身处大自然中,空气和呼吸都是自由的,这段的乐句之间也是可以不完全按照节奏来,多一点弹性,像皮筋一样,这也是中国戏曲的特点。在弹奏过程中,想象戏曲演员在台上收放自如的唱功和身段,多一些留白和呼吸,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美感。后面的“二六”“流水”“快三眼”皆由原板发展变化而来。

“二六”这个板式只应用于“西皮”腔中,从“西皮原板”紧缩简化而来。“西皮二六”的句子中间是没有过门的,一般都是上下句连着唱到底,因此听起来开头紧凑,强弱缓急对比也十分明显。《霸王别姬》中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和《空城计》中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唱段也是“西皮二六”,字多腔少,板头紧凑,主题出现很快,抒发急切的情绪和快慰、得意的感情。在《皮黄》中,这段是表达作者儿时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情怀,速度较快,左手模仿板鼓控制节奏,助推右手旋律强弱缓急起伏。踏板可以踩一点,不要破坏活泼的氛围,同时营造剧场空阔的回音效果。这一段的装饰音、跳音和小附点的点缀都渲染在活泼生动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当时舒畅快意的心情。

“流水”板式也主要是在西皮声腔中运用,节奏特点为“有板无眼”,每个分句间的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慷慨激昂的情绪。这一段的节奏比“二六”更加紧凑、速度更快,左手的伴奏反复呈现“小三-大二度”的音程关系,这是中国民族调式的独有特点,作曲家巧妙地将其融合到钢琴曲中,增添了中华民族的独有韵味。弹奏这一段时想象在滇池边上,池水静静流淌,微风阵阵沁人心脾,右手控制好每个音符,力度均匀,节奏快速准确,踏板要换干净,给人清爽温润的感觉。在这段的结尾,不断下行的同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准备衔接下一段落。

“快三眼”是一种附属板式,通常不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出现,大多是用来过渡。“西皮快三眼”是一种速度、节奏介于“西皮原版”与“西皮慢板”之间的板式,西皮原版扩充一倍后就是慢板,比慢板稍快的就是西皮快三眼。“西皮快三眼”的节奏特点是一板三眼,曲子中这一段采用了4/8 节拍,保留了快三眼最关键的特点。右手部分回到了原板的主题,将原版的主旋律进行扩充加花,左手持续性的分解和弦,使节奏更加紧凑,73 小节开始呈现出三拍子的感觉,这是京剧中常有的特点。75 小节出现切分节奏型,突然弱下来,与后面的“f”要有明显的强弱对比。作曲家为了使音响效果更加饱满丰富,将81 小节的装饰音改为了双音,使用左手辅助演奏。后面一长串的琶音上行,速度逐渐放缓,过渡到下一段抒情的慢板部分。

“慢板”是这首曲子中首次出现“二黄”旋律唱腔的地方。“二黄慢板”是一板三眼形式,是原板扩展放慢一倍的板式。旋律舒缓细腻,善于表达较复杂的感情,和感叹、忧伤的情绪,抒情性较强。曲子中的慢板主旋律出现在左手的低声部,由于这里是多声部旋律,所以声部感要强,注意突出主旋律。右手的低音要保持,高音“re”作为背景音出现,快速离开。这里是连断奏,时值可以不必弹满,触键上轻柔,手腕、前臂应稍微带动手掌、手指起落,似连非连的感觉。好像绵绵细雨在微风里飘荡,缠缠绵绵。作者身处滇池边,看着晚霞,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三、京剧中的武戏

(一)京剧中的武戏

武打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段,用于表现戏剧舞台上各种不同的打斗和战斗场面,对人物的塑造和气氛情绪渲染都有很大作用。在京剧中,武打其实并不注重交代双方交战的过程,而在于集中笔墨去刻画双方精神气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京剧武打不是“打过程”而是“打性格”,这也是观众观看武戏的重要目的。在武打过程中,每个人的性格从无到有、从浅入深,一旦人物性格刻画清楚,这场斗争也就有了结局。

(二)武打音响效果

在演员们进行武戏表演时,通常会有锣鼓点伴奏,但是这个锣鼓点并不是生活中打斗真实存在的声音,而是人物在动作中感觉到的声音。京剧就将这种声音加以夸大。有了锣鼓点,打斗双方都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刻画自己的性格,所有的人物性格都鲜明有特色,京剧也就更加有韵味。

在《皮黄》中,也有一段武打戏,就是“摇板”中对京剧剧目《林冲夜奔》的描绘。“摇板”也成为“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摇板部分完全为自由节拍,右手的上声部主题旋律音压住拖长,像是人声的拖腔,在模拟一个人在大风雪中远远传来的凄凉的声音。中间声部是胡琴,下面伴奏声部为弹拨乐和打击乐,节奏紧凑,构成“紧拉慢唱”的音响效果。这里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技术支撑,在快速的震音反复中,体现其中隐含的旋律线条,强弱缓急对比要鲜明,同时也不能只突出头音。

这首曲子中的“摇板”成功地描绘了林冲多次无奈被害,风雪中艰难前行,一声声呼喊却被淹没在大风的咆哮中的逃难场景。刻画了林冲委曲求全的忍耐、忍无可忍的报复、又谨小慎微的细致的人物性格。在演奏时可想象“林冲夜奔”的画面,焦急、无奈、愤怒、不甘的多种情绪。

(三)武打结束的“亮相”

在紧张的武打过后通常有一个短暂亮相,旨在通过强烈的“动”“静”对比相互映衬来突出打斗的激烈。或许“此时无声胜有声”比较能够解释这一动作。

在《皮黄》中,“摇板”与“垛板”衔接处两个“sf”和弦后也有短暂的停滞。猛烈地震音、刮奏,不断渐强的音量,两个音域相差极大的和弦,“sf”后的“mp”。

这里就是京剧中演员们在武打过后的“亮相”,给听众们听觉冲击,时间过长的“打斗”或许会让听众绷着的弦渐渐松懈,但是这样的暂停会让心弦在即将松弛的那一刻,猛然再转换一种节奏,调动听众的情绪波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皮黄》运用了中国板式结构的戏剧性代替西方奏鸣曲式的矛盾冲突。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板式结构与钢琴技法的结合,提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现代作曲技法编写,让听众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中;也能看到中国京剧舞台艺术在钢琴演奏中的活灵活现,这也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在优秀音乐创作者不断前进探索的途中,相信我们中国钢琴作品有朝一日一定会带着我们中国独有的民族魅力,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猜你喜欢
西皮皮黄慢板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高亢刚劲,流畅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