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策略分析

2023-11-15 18:35杨瑞雪韩彩欣
现代食品 2023年15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部门

◎ 杨瑞雪,韩彩欣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1 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1.1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我国食品行业群体庞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能仅依靠部门、组织、媒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主体相对较少,许多地区还是以部门、组织、媒体的监督管理为主,没有增加其他监督主体,导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质量和效果不理想,无法更好地为监管质量提供保障[1-2]。

1.2 相关法律法规待优化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日渐提升,获得了显著的监管成效,但是在监管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优化的问题。我国政府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

1.3 消费者未能发挥作用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发挥消费者的监督管理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广大消费者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共同监督管理中,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驾护航。在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消费者未能发挥监管作用的情况,尤其是在实际食品消费中,一些消费者考虑到自身利益,通常会选择购买部分低价商品,导致商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时,相关消费者出于害怕心理,不敢向相关政府和媒体部门举报,这样的现象在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使得很多无良商贩无视法律,为所欲为[3]。

2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价值

2.1 有利于开展专业化管理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迎来新机遇,新公共管理给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带来较大的借鉴价值。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在新公共管理引导下,地区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需要确定如何做、向谁做。管理者需要积极行使公共管理职权,真正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转变以往单纯接受他人命令的工作状态。新公共管理强调,监管工作人员要将管理当成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优势作用。随着新公共管理的不断实施,逐渐减少对专家型人员的任用,增加大量的管理型人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重复监管、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域中合理应用新公共管理,有利于正确开展专业化管理,对提升监管质量水平有着现实性价值,能够使安全监管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强化监管整体效率,带动国家和监管部门提升食品安全行政效率,真正达到统一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效果,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合法权益提供最大化的保障,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展现出现代化监督管理的特征和优势[4-5]。

2.2 有助于落实绩效的管理

当前在新公共管理中,绩效管理实际上是指一种过程,该过程的基础目标是公共服务绩效,指通过向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所有程序,结合程序进行监测的方法,能不断得到更为完善的绩效评估。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应用绩效管理,加强监管部门和实际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促进监管部门设计与制定更为合理的绩效目标,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有着较大价值。不仅能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整个监管部门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针对性地将食品安全监管中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时找出,从而达到理想的食品安全目标,带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优化创新,以此构建形成更为健全的监管体系,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3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3.1 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域,运用新公共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政府食品安全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水平。①在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中,可以设立食品安全职业化监督管理部门,积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化管理工作。将绩效引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中,要求级别较高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次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绩效目标,通过绩效评估系统管理部门内部,及时公示相应的结果和信息。为提高职业化监督管理效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展开合理的成本计算,及时公开详细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市场化管理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目标,多方面提高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和优化其工作主动性,进一步获得可观的工作成效。②为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可以设立专门化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和协调等相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构建和设立一体化运行系统,包含信息收集、整理等,对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统一。通过设立专门化的职能部门,可以顺利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达到全方位汇总历史数据和实时新闻的效果,促进我国食品安全隐患的消除和问题的解决。在设立专门化职能部门时,可以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各个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打造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信息的监测数据库,及时预警和评估相关数据,了解食品安全状况,第一时间把握食品市场的走向,真正达到早发现、早解决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效果,促进监管工作全方位开展。③在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优化监管部门问责制度。除了需要加强执法部门人员教育以外,也需要强化体制内外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从体制方面出发,积极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创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问责制度,要求人员结合制度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考核和内外部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制度作用,规范部门和人员的实际工作行为和观念[6]。

3.2 优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重要保障和基础。在优化相关法律法规期间,需要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还需要对国家目前的发展情况和食品安全领域呈现出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时出台与法律法规有关的司法解释,合理解决法律法规在实际落实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所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围绕一项核心进行建设,即“食品安全”。在法律法规体系优化创新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当作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母法”,更好地促进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真正实现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统领、整合的目标。

3.3 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意识

目前,为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展,落实新公共管理相关理念和要求,需要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维权和安全意识,使消费者在源头上把控食品质量,不再因为价格便宜而购买一些有问题和安全隐患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发挥直接监督作用与优势,是政府部门和食品商贩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地区和政府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电视、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平台展开宣传。加强宣传工作中自媒体的运用,如开设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关的QQ、微信公众号等,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公众号上设计宣传、咨询、投诉等板块,提升安全管理监督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在发现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时,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投诉,帮助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问题,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核查和惩治等工作。这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用,推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有效达到全民监督管理的良好效果。

4 结语

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效果,需要优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成果,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部门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