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助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11-15 09:08王邦州韦子军
中国商论 2023年21期
关键词:贵州高质量数字

王邦州 韦子军

(1.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2.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0)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并开始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并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也逐渐成为激励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以工业4.0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在经济发展中占领新的制高点,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亟须培育新动能,以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等对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机制以来,学术界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2018年以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讨论的热门词汇,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证论证。理论研究方面,任保平和文丰安(2018)、洪银兴(2019)等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展开探讨,其普遍认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辜胜阻(2018)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任保平、孙一心(2022)认为,当前应以数字产业化为方向,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创新驱动新优势的培育。实证研究方面,袁宝龙、李琛(2021)采用我国30个省份从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IVTobit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创新能够化解市场风险,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冉征、郑江淮(202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曹洪军、张绍辉(2022)利用二阶PLS-SEM模型识别并检验了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现状,提出一些贵州未来技术创新的建议,为贵州从“速度追赶”转向“质量追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创新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文明战略,迎来了贵州发展历史上的“黄金十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较大的成效,绿色成为贵州最靓丽的底色,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收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绩,高铁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贵州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164.58亿元,比2021年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321元,比2021年增长1.2%,但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还低于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份,与发达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结构来看,贵州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0.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5%,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提升,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一张名片,贵阳成为“中国数谷”。2022年,贵州成功跻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序列,贵阳市、贵安新区也先后入选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贵州成为集聚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成功吸引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在内的多家世界著名大数据企业落户。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数量已达到37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更达到14个。贵州的科技创新实力正在稳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由2015年全国第22位提高至2020年第20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也从2015年的全国第30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27位,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51.01%。此外,贵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飞速增长,2020年贵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到1897家,是2015年的5倍,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1.12亿元,是2015年的10倍。2022年,贵州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已超过90%,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90.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在科技创新投入上,表1、表2反映了贵州、云南、四川、浙江四省近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贵州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保持缓慢上升势头,2021年共计26717(人年),低于云南,与四川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上来看,贵州不仅落后于云南、四川等西部省份,还与浙江有较大的差距,可知目前贵州在科技创新投入上存在不足,与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

表1 近五年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在科技创新产出上,本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件)、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项)来衡量。由表3、表4可以看出,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017年以来保持增长趋势,在2021年时达到9357件,但是仍然低于云南,也落后于中西部发达省份;在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上,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还处于较低水平。

表4 近五年各省国内专利申请受理量(项)

2 贵州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创新投入少,成果转化水平低

贵州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涵养财政收入能力较低,每年需要中央大量转移支付的支持,因此在科技创新的投入上远低于中西部发达地区。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当前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入驻贵州的世界500强企业较少,省内大部分科技型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多数科技型企业以模仿创新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本土具有核心技术、设有研发机构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缺少创新能力较强的领军型企业。由于创新动能不足,贵州多数企业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体系以中低端为主,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不强。

2.2 创新体制机制不顺畅,科研平台不完善

当前,贵州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在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方面,简政放权力度不够,科技政策的制定未真正形成全盘的统筹、协调,条块分割现象导致整体机制的不完善。很多单位把科技创新当作口号,但在真正落实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高校或科研部门目前基本都以理论研究为主,承担纵向课题较多,而在横向课题上的研究较少。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尚未建立,创新的容错机制不健全,部分科研人员要承担创新风险,在科技资源共享、项目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上存在滞后,导致科技创新不能释放充分的活力。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目前贵州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较少,同时平台设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覆盖面窄,高端学者团队或企业的科研项目缺乏平台支撑,难以实现成果转化。

2.3 本土创新人才培养难度大,高层次人才缺乏

近年来,全国各省在争抢人才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省份甚至花巨资引进高端人才,导致贵州在人才引进上的难度日益增加。目前,贵州在高层次人才结构和人才分布上不合理,一些高精端领域人才梯队建设断档,重要领域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贵州现有“双一流”院校仅有贵州大学一所,“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数相比中西部其他发达省份较少,目前贵州有博士点的高校仅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少数高校,在校博士生数量仅高于西藏、青海等欠发达省份,且多数高校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留在贵州就业创业的意愿不高。

3 贵州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

3.1 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创新风起云涌,全球多极化趋势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空前紧密,科学和技术高度融合,科技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一些重大科技领域已经或正在取得颠覆性突破,创新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科技发展不仅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资源,还带来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变化,科技创新在创造社会财富上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世界各国正享受创新带来的巨大红利,科技创新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关键,也是各国寻求下一轮竞争新优势的核心。

3.2 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创新,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科技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立足实际,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体现了总书记对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贵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等内容,对贵州科技发展是很好的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科技创新成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3.3 数字经济发展激发贵州科技创新活力

近年来,贵州持续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贵州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借助“东数西算”工程,为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产业指明了方向。2022年1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为贵州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当前,贵州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领域正在加速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并创造社会价值,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数据创造价值,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贵州科技创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4 推动贵州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4.1 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

今后,贵州需加快出台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各大创新主体增强研发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创新平台。同时,完善顶层设计,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管理体制经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容错机制、科技项目竞争机制、项目监管等体制,改进现有体制弊端,针对一些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科技项目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硬性指标,增加弹性指标,构建弹性的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另外,坚持以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引导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突出贵州优势产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等政策配套,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升级,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4.2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给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学习先进企业发展经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等制度,加大对企业科技平台建设的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主科研机构。在激发高素质人才创新活力上,必须贯彻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深化人才引进、培养、发展机制,加大对具备创新潜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引进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支持高端专家团队、中端科研团队建设。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要大力支持省内各大高校“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机制方面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成紧密对接机制。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上,要尤其重视博士点申报、博士生培养,推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以创新能力、主要贡献为指标,健全科技人才评价系统和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一批技术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

4.3 加快推进传统经济转型,支持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有序推进淘汰煤炭、钢铁、建材等传统型产业,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倒逼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系列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质量化和精准化推动传统产业走向技术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坚持在围绕“四新”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赋能贵州“四化”发展,推进产业发展走向高端化,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围绕贵州工业优势,紧扣产业链各环节,尽快形成一批产业发展后劲强、带动力强、社会经济辐射广的核心技术,争取在FAST关键技术、东数西算、区块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等科技领域取得新突破。围绕山地特色农业优势加快农业创新,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山地农业的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的进程,努力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建造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4.4 继续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

贵州要以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为契机,继续引进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加大对贵阳贵安建设国家数据中心的支持,持续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贵州应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加大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力度,推动云计算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继续推进“千企引进”“万企融合”行动计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引进的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保障,推动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旅游数字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发展,促使实体经济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坚持开放化、创新化、差异化、特色化原则,不断壮大新科技、新业务,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让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各行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贵州高质量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贵州,有多美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