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2023-11-15 09:08向娟邓景阳
中国商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普惠农村居民

向娟 邓景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1 引言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技术被应用到金融领域,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应运而生。2020年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国家数字化农村试点,加速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即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助力乡村振兴,解决小额资金融资等问题规划出一条明确道路,“十三五”以来,湖南省金融行业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合作,致力于服务“三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涉农、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适配的普惠型金融产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在风险防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影响路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推进,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助力了乡村振兴。

2.1 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农村居民资金来源渠道

传统普惠金融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置分支机构、增加分支机构人员等方式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来说,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相较与高成本不匹配的利润而言,大大打击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导致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和覆盖率一直很低。就农村居民而言,信息闭塞、金融素养较差,选择参与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农村居民能在手机和电脑等远程终端上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App投入金融服务中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获取金融相关的信息,参与到金融服务中来。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传统金融模式,摆脱了对银行网点分支机构的依赖,随时随地就可以参与到金融生活中来,解决了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问题。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增长,Ahmad Mahmood等(2021)认为过去几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金融服务中来,为更高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李泯朵(2022)认为,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所具备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覆盖更广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融资缺口,惠泽农村居民生活。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随着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能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农村居民贷款获得的便捷性,拓宽了农民资金来源渠道,从而提高居民收入。

2.2 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增加农村居民投资收入

数字普惠金融是多元化的、多类型的、多形式的。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农业银行提供了农银理财、活期理财、定期理财、代销理财等多个理财板块的选择;基金、养老保险、年金养老、人寿保险等多个基金保险板块的选择;贵重金属的买卖,以及每月26日可以申领的国债等理财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增加收入的方式和选择。农业银行的App中还有乡村振兴板块,包含兴农商城、发县之旅、公益助农、惠农贷款等,助力农村居民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便捷的小额贷款,帮助农村居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刘彩明(2019)、吕琴(2021)、罗晗(2022)、田静怡等(2022)分别选取了安徽省、山东省、广东省等省份的县域数据等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法建立数据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够完善,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经济体系框架,加强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又要联合其他因素发展乡村,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等一系列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拓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从而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渠道。

2.3 改变产业结构助力整体经济增长

传统金融业对小微企业存在明显的金融歧视现象,数字普惠金融则是具有包容性的,无论是实力强大的大公司,还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甚至是农村居民,都可以成为助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总财富,进而发挥“涓滴效应”,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田光宁、木妮热·热合曼(2022)认为,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蒋凯(2021)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向农村地区释放了“数字红利”。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湖南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升级,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从而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3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3.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不包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另外,本文选取湖南省人均GDP、财政支持力度、教育支持力度作为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及其含义解释

3.1.1 被解释变量

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选取湖南省统计年鉴的2016—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代替值,其中有部分数据错误,在剔除或补充样本数据之后,再进行实证分析。

3.1.2 核心解释变量

数字普惠金融程度: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在2021年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作为参考数据,选取其中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湖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替代值。

3.1.3 控制变量

(1)人均GDP:选取湖南省2016—2020年的人均GDP作为替代值。

(2)财政支持力度:选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衡量财政支持力度,政府财政支出能够大力促进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3)教育支持力度:本文选取湖南省地方教育支出来衡量湖南省的教育重视程度。

3.2 模型设定

在研究经济学问题时,只选取一个解释变量是不客观、不全面的,测算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所以本文选择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也是为了更好地诠释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降低实验误差。因此,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α1,α2,α3,α4表示系数;C表示误差。

4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湖南省13个地级市的多个变量建立面板数据,以方便后续的模型构建,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被解释变量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平均值为15836.17,最大值为34754,最小值为7802,其中相差26952,这表明因为发展程度的不同,地区差异等,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异。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程度的平均值为221.6626,最大值为295.62,最小值为172.21,相差123.41,也是地区差异和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但其标准差为25.7149,较小,表明其波动较小,较为稳定。人均GDP的平均值为53686.29,最大值为139877,最小值为20987,相差118890;财政支持力度的平均值为3816618,最大值为15012319,最小值为241503,相差14770816;教育支持力度的平均值为494553.7,最大值为2310537,最小值为934,相差2309603。

4.2 F检验和Hausmann检验

由表3可知,F检验中的Statistic为44.175542,Prob值为0.0000,小于0.05,检验结果对其显著,拒绝原假设,所以存在个体效应,且个体效应显著。Hausman检验中,Chi-Sq.Statistic的值为9.775269,Prob值为0.0444,小于0.05,检验结果对其显著,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存在随机效应,因此确定模型形式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表3 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

4.3 实证结果

本文选用EViews11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回归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数字普惠金融程度(X1)、人均GDP(X2)、教育支出力度(X4)与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程度(X1)、人均GDP(X2)、教育支出力度(X4)的提高,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Y)也显著提升。其中,可决系数R-Squared=0.988687,趋向于1,拟合程度较好,表明这些解释变量可以更好地解释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Y)的变化情况。

表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数字普惠金融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由表4可知,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回归系数是62.32878,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诸多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以农村地区为主战场的普惠金融工作推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金融服务可以服务更广泛的农村居民及农村的小微企业,使更多农村居民愿意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中来,通过国债、基金,股票等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式,拓宽创收渠道,取得更多的红利。与此同时,间接地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4.4.2 其他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力度各不相同

人均GDP、财政支出和教育支出力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42089、-0.000281和0.002509。其中,教育支出力度(X4)P值为0.0151,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湖南省教育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其他两个变量的P值均大于0.10,说明湖南省人均GDP和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人均GDP、财政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度各不相同,可能原因是教育支出能影响到农民对创收及金融的认知,让更多农民改变低效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完备的基础设置框架是承载更大规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桥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扩大基础网点建设、扩大服务器规模、增加网页浏览量,以应对更多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者,提高宽带和通信基础设备的覆盖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已是重中之重,湖南省的农村居民也具有很强的数字普惠金融投资意愿和投资潜力。因此,我国应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增强农村居民使用金融设施的意愿,帮助其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中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实现多渠道创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5.2 提高金融素养,提高农村居民使用金融产品的能力

就银行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已是重中之重,湖南省的农村居民也具有很强的数字普惠金融投资意愿和投资潜力。因此,应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同时政府等相关机构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农村居民正确看待普惠金融服务,不要出现谈“保险”色变等一系列认知误差。同时,推广防诈防骗知识,降低电信诈骗发生的频率,为农村居民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客户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接受能力,减少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排斥心理。另外,增强农村居民使用金融设施的意愿,帮助其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中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实现多渠道创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5.3 促进服务产品创新,产品多元化

鼓励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产品多元化。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创收的可能,给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农业银行App上的“银利多”,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将卡上的钱存入“银利多”,并享受和定期存款一样的利率,给客户节约了时间,带来了极大便利。除此之外,“双利丰”是农业银行针对转账较为频繁的个体工商户研发的,当客户账户上的金额超过一定数额时,就会自动存入,享受一定利息,和活期一样,随时可以取出,既利用了客户少量的闲置资金,又给其带来了更多红利。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普惠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