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1-15 09:08谢榕
中国商论 2023年21期
关键词:片区长沙发展

谢榕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理委员会 湖南长沙 41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2020年设立以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以下简称长沙片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建设贸易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长沙片区与主要省会城市自贸片区的发展进行比较,有利于找到长沙片区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长沙片区的发展指明方向。

1 长沙片区建设发展情况

1.1 外贸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长沙片区利用国字号平台优势,抢抓机遇、比照先进,发挥引领作用,于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202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17.16亿元,同比增长41.6%,占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量的2/5;实际使用外资2.224亿美元,同比增长41%,实现高速增长。

1.2 制度创新不断拓展开放空间

获批两年多时间,长沙片区1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111项,实施率为98.2%;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其中10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报告(2022年)》,是全国片区平均水平的3.4倍,排名全国片区第6位,省会片区第1位。其中,“‘邮快跨’业务集约发展模式”被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介。

1.3 产业集聚增强发展动能

长沙片区通过招大引强和本土企业增资扩股,造就了其和企业家的“双向奔赴”。2022年,新引进项目104个、总投资1090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21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6个。截至2022年底,实有企业2.8万家、外贸实绩企业918家、外商投资企业320家,分别比2020年底增长27.7%、49.3%、14%。

1.4 人才汇聚构建经济发展支撑

长沙片区一直将吸引海内外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出台“长沙片区人才政策45条”,兑现奖补资金1亿多元。截至2022年底,认定高层次人才643人、骨干人才2327人,4万多人通过人才新政落户长沙。长沙片区通过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认证体系、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了人才资源活力。

1.5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吸引力

长沙片区推动设立自贸片区人民法庭,出台市场监管“免罚三清单”,长沙中院创新涉外商事审判,成为中部唯一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十大典型案例。随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的施行,长沙片区逐渐成为法治湖南建设的桥头堡。同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推出25项极简审批事项和80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在4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设立贸促会服务中心和经贸摩擦预警点,一系列举措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和通关便利化。

2 长沙片区的优势分析:基于比较的视角

2.1 长沙片区位于“一带一路”节点地区

以沪昆高铁为标志的我国东西向大通道与京广大通道交集在长沙,使长沙与全国联网并贯通全球的“一带一路”区位及其优势真正形成,这是长沙片区最核心、最关键的发展优势。长株潭城市群直联岳阳,凭借水、陆、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长沙南中国高铁交汇中心的地位,成为国家三大顶层战略交集联通的中心区,使湖南在我国“联结南北不属南北、承东启西不是东西”的空心地位真正转换成沿江沿河沿路大开放大开发的经济中心,成为内陆开放开发的高地和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长沙片区面积较大

在21个自贸区中,按照具有三个片区、各片区均属不同地级市、包含一个省会城市片区这三个条件进行筛选,找到了其他11个与长沙片区类似的省会城市片区,分别为东部的南京、济南、杭州、福州,东北部的哈尔滨、沈阳,中部的郑州、武汉、合肥,西部的昆明、南宁。在这12个省会城市自贸片区中,长沙片区面积79.98平方公里为最大,略高于哈尔滨和昆明,比同一批的合肥多了15平方公里,比4个东部省份城市超过了一倍多(见图1)。

图1 12个省会城市自贸片区面积比较

2.3 长沙片区产业特色显著

2.3.1 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

在67个自贸片区中,提到高端装备制造的有10个,但长沙片区的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长沙工程机械行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产业集群总产值连续第11年稳居全国第一。位于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区块的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稳居全球工程机械50强,同时结合自贸片区建设,探索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新模式,进一步打通国内工程机械出口堵点,促进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2.3.2 中非经贸特色

21个自贸区中,提到中非经贸的只有长沙片区,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长沙片区以中非经贸为“名片”,深入对非贸易合作,打通咖啡、可可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获批成立全国首个对非、首个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2022年,长沙片区实现对非进出口额95.3亿元,同比增长209.4%,自设立以来,其对非进出口额连年保持在200%以上的增长速度。

2.3.3 标准产业特色

针对中国企业及社会组织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缺乏话语权的问题,打造国内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芙蓉标准化小镇”,引进企业和机构51家,成立20余个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建设30余个标准化运作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引进4家国际标准化组织。长沙片区通过标准合作,助力企业突破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助推优质产品出口,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2.4 长沙片区配套基础较好

2.4.1 进出口总额处于中上游水平

202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17.16亿元,同比增长41.6%,进出口总额在16个省会片区排名第6位、中部12个片区第3位,总体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2.4.2 长沙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中欧班列(长沙)2022年共发运1012列,发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省。在中部地区,仅落后于郑州的2800列,高于合肥的768列和武汉的538列,也高于石家庄的500列和沈阳的627列。

2.4.3 长沙经济支撑能力较强

自贸片区所在的长沙市,经济总量和人均量具备一定优势。从GDP总量来看,2022年长沙GDP总量13966亿元,居省会城市第6位、中部第2位,仅次于武汉,比郑州高出1000亿元,较强的经济实力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长沙片区的短板:基于比较的视角

3.1 外贸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均有提升空间

外贸是反映自贸片区建设最重要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以2022年数据为例,在长沙、武汉、合肥、郑州、济南、杭州、昆明、南宁8个省会城市自贸片区中,长沙片区1317亿元的进出口总额仅居第4位,在4个中部省会中仅高于郑州自贸片区,与居前的武汉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3.2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不高

实际利用外资是衡量自贸片区对外开放、真正体现自贸片区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以2022年数据为例,长沙片区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远落后于中部的武汉、合肥自贸片区,分别减少2.98、3.2亿美元。从单个体量来看,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仅3个。

3.3 制度创新水平偏低偏后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日前发布了 “2021—2022年度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从“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5个方面,具体选择了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对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进行了评价打分。其中,长沙片区的得分为75.76分,仅居参加评价自贸片区的第27位,在12个省会城市自贸片区中仅居第8位,在中部4个省会城市自贸片区中居第3位,中部地区得分最高的武汉自贸片区为82.12分,居全国第9位;郑州自贸片区得分为78.52分,居全国第19位。

3.4 企业主体数量偏少偏弱

企业市场主体是自贸片区发展的根基,2022年长沙片区新设企业0.66万家,至2022年底实有企业2.8万家;而同批获批的合肥自贸片区年新设企业达到1.2万家,至2022年底实有企业达到4.8万家;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南宁自贸片区,2022年新设企业超过1.6万家。无论是实有企业数量还是新设企业数量,长沙片区都总体偏少。同时,支撑性外贸企业不多,年进出口额超50亿元企业仅2家,没有年进出口额超100亿元的企业。

3.5 开放通道有待畅通增强

机场货邮吞吐量是衡量地区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2022年,长沙市黄花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为15.58万吨,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5.3万吨,同比下降25.5%,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5.88万吨。这一货邮吞吐量在12个主要省会自贸片区城市所在机场中居第8位,属于中下游水平,比武汉少了14.3万吨,比郑州更是少了46.9万吨,差距非常明显。

4 长沙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沙片区承担着长沙乃至湖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应发挥其在开放型经济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增长极。

4.1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区块协同共筑开放高地

长沙片区要避免内部功能定位不清、布局混乱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内部竞争内耗,需要充分突出区块特色和功能布局,打造各有所长的地区综合新优势:长沙经开区区块可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功能区,形成具有全球产业链掌控权的高端制造基地;临空区块可着力打造临空经济功能区,成为中部航空枢纽和发挥口岸作用;会展区块可着力打造会展功能区,成为国际中高端会议会展承办首选地;芙蓉区块可着力打造国际种业创新功能区和以标准化为引领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雨花区块可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2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贸区也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未来,长沙片区可抓住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针对试验任务落地实施所遇制度障碍和片区发展存在的瓶颈困难等,结合长沙片区主导产业,将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有效推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2.1 创新对非贸易模式

把握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和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机遇,拓宽对非贸易通道,形成中部地区对非商品出口集聚区和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工及内销中心。依托中非经贸资源优势,探索对非新型易货贸易,建设易货贸易平台,拓展中外双边产品、客商等资源,提升跨境结算、供应链等综合服务水平。探索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充分利用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进口关税等政策,拓展非洲产品进口新通道。

4.2.2 探索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

发挥长沙片区芙蓉区块标准化产业优势,完善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检测鉴定体系和认证体系,赢得国际话语权。加强再制造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同时探索搭建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交易平台,促进线上线下交易,打造出口服务新生态。政府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出台扶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建设全国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平台+基地”。

4.2.3 “四品一械”产业创新突破

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可争取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争取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自主审批授权,争取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医疗器械试点,探索设立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保税仓等,拓展市场新空间。食品方面,创新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模式,推进货物进出口通关“零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4.3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4.3.1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

争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以工业品跨境电商为突破口,研究海关、税务和外汇等一揽子改革举措,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建设百微云长沙跨境云平台,助推湘品出海。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特色建设,创建区域化跨境电商协同工程,以订单为中心的跨区域协同与以物流单证为中心的产业协同为目标,以马栏山视频文化园创建为契机,持续扩大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对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效应,从供应链、价值链和资源链上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形成综试区规范发展、创新发展的局面。

4.3.2 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

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市场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导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吸引境外采购商常驻采购,提高市场外向度,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探索税收配套政策,建议参照跨境电商企业税收政策,制定市场采购贸易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同时对市场经营户个人所得税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数字化转型,建立采购商大数据管理库。

4.3.3 加快推进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

支持符合条件的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产融联动,发起设立专业化的融资租赁公司,鼓励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兼并重组,培育大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企业集团。结合长沙市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优势,推动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大型农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基础建设等领域,建设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集聚区,加速国家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4.3.4 因地制宜发展新兴经济

以亚太经贸自由化为契机,深度挖掘元宇宙产业发展新需求,搭建中非经贸博览会元宇宙平台,推动数字产业与元宇宙的融合发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依托新经济产业龙头企业,以内容和创意为王,引领产业发展,建设认证合规的数字藏品平台市场及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打造集数字藏品交易、用户自治、虚拟场景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抢占数字藏品发展制高点。

4.4 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引领:强化平台载体联动

4.4.1 加强与岳阳、郴州片区联动发展

推动长沙片区与岳阳片区、郴州片区联动发展,通过政府协同、多方参与、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湖南自贸区三大片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用好国家赋予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共同推出一批创新型、引领型的改革成果,推动三地自贸区联动发展、协同发展,放大制度创新外溢效应。

4.4.2 加强与省内开放平台的联动

进一步推动长沙片区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叠加长沙片区、长株潭都市圈、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湘江新区等平台功能,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联动发展。

4.4.3 深化与省外自贸区的对接合作

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自贸区的联系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共同探索发展路径,推进政策互通互鉴,巩固强化各自的特色优势,推进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交流。

4.5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高水平推进“四路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十四五”时期,是长沙市积极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要紧紧围绕长沙片区在国家、湖南的功能定位,全面对接“一带一路”、西部路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统筹谋划“大交通”顶层设计,推动陆上、空中、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融合,以完备的铁路、公路、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对外衔接,不断完善互联互通的快速网、衔接高效的干线网和广泛覆盖的基础网,高质量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123高效快货物流圈”,进一步提高长沙片区国际直达能力、区域联通能力和区内服务能力,实现“区港联动、内外互动、要素流动”,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片区长沙发展
长沙之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我眼中的长沙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