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视阈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23-11-15 09:08于晓萱
中国商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促进作用门槛

于晓萱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1 引言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盘棋活,全盘棋活”。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下,金融无疑是经济社会最核心的要素,所有经济部门都离不开金融,因此金融更像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润滑剂。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并不只存在线性效应,而是当所选门槛变量发展水平不同时,影响程度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了解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对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战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及理论机制的分析,在研究金融发展线性促进作用的基础上,还将探讨科技创新门槛视角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作用。

2 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焦点问题:

一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线性促进作用。谈儒勇(1999)和冉茂盛等(2002)均研究了股票市场、银行系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货币银行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Abu-Bader和Abu-Qarn(2008)构建了多种金融发展指标,并得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资源或通过投资效率的提高来影响经济增长的结论。与上述研究者不同,Nguyen等(2022)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发的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对22个新兴市场进行研究,认为扩大金融发展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非线性的影响。学者对门槛变量的选择不同,所得到的结论自然也有差异。黄智淋和董志勇(2013)认为,在通货膨胀视角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表现为倒“U”型。张雪芳和戴伟(2020)将经济增长作为门槛变量进行研究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杜佳毅和陈信康(2021)研究发现,当地区收入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金融发展才开始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现有文献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方法与经验,但是依旧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文献对金融发展指标的选择多数局限于几个分项指标而非综合指标。其次,已有研究对门槛变量的选择范围虽然很广泛,但是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研究略少。因此,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有:首先,利用熵权法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其次,在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外,进一步探究科技创新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3 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第一,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金融通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凭借其功能和发展,调动了社会上大量的闲置资金,并进行资金的吸纳,增加了储蓄总量。另外,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扩张功能,有效利用此前吸收到的资金,使闲散资金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金融发展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体系通过保险、对冲交易等方式对实体经济或金融行为中蕴含的风险进行管理、防范和化解,将有形资产产生的风险在资金供求双方之间重新配置,从而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使得公众更愿意在市场上进行投资。

第三,金融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发现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社会上的经济资源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配置,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基于以上机制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3.2 科技创新的门槛效应影响机制

第一,投资渠道。对于那些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和有效内部管理的中小企业而言,新的金融模式有助于其克服获得资金的困难及降低高昂的财务成本,缓解金融抑制从而拉动经济效益。

第二,消费渠道。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过程中,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使消费者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并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购物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构建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三,对外贸易渠道。随着金融业的不断丰富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交易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上被广泛使用,增加了跨境交易的数量,得到了国际金融服务交易的机会,从而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科技创新门槛。

4 研究设计

4.1 变量选择与度量方法

4.1.1 被解释变量

经济增长(l_gdp)。本文选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进行衡量。为了避免价格因素对其造成干扰,故以2003年作为基期,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4.1.2 核心解释变量

金融发展(fin)。为了更全面地对金融发展综合指数进行度量,本文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采取熵权法进行金融发展指标度量。一级指标有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稳健性及金融功能。金融发展规模包括金融业贡献度、银行业发展规模、保险深度、证券市场发展规模及社会融资比;金融发展效率包括金融业劳动生产率、贷存比及保险赔付率;金融发展结构包括融资结构、证券市场相对结构及保险业相对结构;金融发展稳健性由不良贷款率衡量;金融功能包括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使用率与保险密度。

4.1.3 门槛变量

科技创新水平(tec)。借鉴陈钰芬和陈劲(2009)的构建方法,本文选用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4.1.4 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5个控制变量,分别是:(1)政府支出(gov),用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2)劳动变化率(lab),使用当年就业人数相较前一年的就业人数变化量与当年就业人数之比表示;(3)人口密度(peo),以当地人口数与当地面积之比计算并取对数来衡量;(4)贸易开放程度(tr),利用各省市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衡量,其中进出口总额利用当年汇率换算;(5)基础设施建设(str),以各省份公路线路里程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来衡量基础设施水平。

4.2 模型设定

4.2.1 基准回归模型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l_gdpit为被解释变量;finit为核心解释变量,Xit为控制变量体系;µi为地区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

4.2.2 门槛效应模型

单门槛效应模型如下:

各指标含义同上,需要强调的是,I(·)为指标函数,括号内相应条件成立时取1,反之,则取0。α1为当tec≤γ成立时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α2为tec>γ成立时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

通过单门槛模型可以延伸出双门槛效应模型:

4.3 样本来源与数据来源

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EPS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及各省统计年鉴,实证分析均运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研究。为避免异方差性的影响,以下实证过程均选用稳健标准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5 实证分析

5.1 基准回归分析

5.1.1 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2模型(6)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金融的不断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可以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和配置,使企业能够扩大规模、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设1得到验证。另外,通过逐步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建模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系数总是正向显著的,更加验证了假设1。

5.1.2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p_gdp);第二,为了消除极端值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影响,对所有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第三,由于中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总体经济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均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故本文将4个直辖市的样本数据剔除。

由表3可知,三种检验方法均表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替换被解释变量方法下的系数值与原模型系数高度一致,再次验证了假设1,也证明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与可靠性。

表3 稳健性检验

5.1.3 异质性分析

本文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两组: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别对这两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相较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内陆地区更为明显。在内陆地区,fin的系数更大,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能是因为内陆地区的金融市场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因此金融的发展更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表4 异质性分析

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金融市场规模已相对饱和,各类金融机构非常多,金融产品、服务种类也非常丰富,因此金融的发展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得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稍弱且不显著。

5.2 门槛效应回归

5.2.1 门槛个数检验

首先,验证门槛是否存在,再进一步确认门槛的数量及数值。本文采取自体抽样法(bootstrap)进行300次门槛数量的确定,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双重门槛检验的P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三重门槛检验的P值不显著,故可以认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表5 门槛效应检验

其次,将全国样本分为沿海地区及内陆地区两部分,分别进行300次bootstrap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沿海地区仅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内陆地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5.2.2 参数估计

表6中(1)列为全样本下门槛效应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可见在科技创新水平低于7.89时,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弱;当科技创新水平处于7.89~11.54时,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强;当科技创新水平高于11.54时,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故本文认为,在不同的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假设2得以验证。

表6 门槛效应回归结果

在科技创新水平高的地区,各项技术与金融行业会有较为深入的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能够使金融服务更加高效,资金循环周期缩短,提高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科技水平过高,就会增加金融行业内的资金投入及人才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区域差异的扩大,优势资源向数字头部地区集中,进而形成市场垄断,使得促进作用减弱。

表6中(2)、(3)列展示了分地区门槛效应的参数估计结果。对于沿海地区而言,其科技水平门槛值相较内陆地区更高,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效用递减。结合我国实际,沿海地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会比内陆地区更加深入,许多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中,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价格被推到一个虚高的水平上,虚拟资本急剧膨胀,出现经济泡沫化,最终导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弱化。

对于内陆地区而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边际促进效应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全国样本类似,但对应门槛区间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强于全国样本数值。可能的原因是: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缺乏优质的公共资源,一旦金融行业得到改善与提升,就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推动财富增长等方面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当科技水平过高时,会出现成本过高等情况,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减弱。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以及基于科技创新门槛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沿海地区而言,内陆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较强,存在区域异质性。

第二,当以科技创新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全国样本下观察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呈现出边际促进效应先增后减的趋势。

第三,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沿海地区样本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在低于门槛值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会较强且显著;内陆地区样本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边际促进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6.2 政策建议

第一,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是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降低潜在金融风险,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农村和创新产业的金融支持,扩大金融服务和市场覆盖面来满足更多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扩大投资及消费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第二,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科技创新要保持在一个适当水平,要从战略上鼓励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金融生态体系,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促进作用门槛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北方内陆地区城市人工水系规划研究——以邢台市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