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泰国三国文化热

2023-11-17 11:06王晓乔 李迎春朱增伟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王晓乔 李迎春 朱增伟

摘 要:泰国也有三国文化热。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两国民众共同感兴趣的三国文化的互联互通,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种互惠的机遇,尤其是可以将泰国文化中没有完全展示三国原著故事所传递的思想进行讲述,充分表达三国文化中的仁政思想、忠义精神、英雄主义、人才观念、智慧为胜等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宣传中国的优秀的文化,是推动中泰两国民众共同感兴趣的三国文化的互联互通最佳方式。

关键词:中泰交流;一带一路;三国文化;讲好故事;世界了解

中国与泰国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其文化的交融与沟通,尤其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传播已成为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共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中泰两国民众共同感兴趣的三国文化的互联互通,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种互惠的机遇,其传播的意义、方式与途径、影响等,值得研究。

一、泰国也有三国文化热

在泰国的发展历史上,华人功不可没,故汉文化对泰国有很大的影响。1802年,为了重振泰国古典文学,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命泰国大诗人昭披耶帕康将中国的《三国演义》译成泰文,并将其作为振兴泰国“国家文学”的重要措施之一。[1]

昭披耶帕康翻译《三国演义》的方法很另类。他招来一些精通中文又略懂泰文的华人移民,让他们给一些精通泰文的学者讲三国故事,然后让这些泰国学者将三国故事记录下来,再用泰文对故事进行润色。这种“意译”而来的《三国演义》,虽然在故事内容上存在不同,却因这种再创作融入了泰国文化,必然会贴近泰国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因此,《三国演义》的第一部泰文译本也被视为一开始就展现了具有持久魅力的泰国本土文学。

这本泰文《三国》语言简练、流畅优美,轻快生动,又带有几分与泰国不同的中国异域风情,从而开创了泰国散文体文学的先河。在这之后,不仅《红楼梦》《聊斋志异》《七侠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纷纷按这样的方式翻译成泰文,而且开始出现了各种可称为“魔改”类型的泰版《三国》著作,例如《咖啡版三国》《资本家版三国》《发展版三国》《医生版三国》《卖国版三国》《喽啰版三国》《凡夫版三国》,甚至还有《说书艺人版三国》《艳情版三国》,等等。这些新“三国”著作让三国文化在泰国进一步本土化,也让新的泰文《三国》类书籍源源不断地出现。

据统计,截至2012年,泰国已经有大约一百余种关于三国故事的各类版本。[2]现在,这种风潮仍然在继续,《三国》的各种泰文版本仍在不断推陈出新。

从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后,三国文化在泰国落地生根,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泰式三国文化”。雷华《论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3]、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4]等文均认为,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汉文学走进泰国,助推了泰文古小说文类的生成。

由于三国故事在泰国的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了泰国特色的三国文化热潮。不仅是文字书刊,泰国的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都将三国故事列为主要播放内容;泰国国王将《三国》列入军事领域学习战术的必读书目;泰国教育部门在编中学教科书时,专门节选部分精彩的三国故事,供学生们学习并了解三国文化;泰国民众将《三国》作为历史教科书,对《三国》的痴迷犹如吃饭一样热衷。而昭披耶帕康的三国译文,竟然形成一种“三国文体”,被看成写作楷模,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所追摹学习。

二、泰国人也喜欢蜀汉英雄

犹如中国的三国文化存在“扬刘抑曹”一样,在泰国形成的三国文化中,泰国人也特别喜欢蜀汉英雄。

泰国享有“千佛之国”的声誉,佛教在泰国那里就是国教,是神明。尽管如此,许多泰国人因为喜欢三国文化,仍然将一些三国人物也奉为神明。

据《三国文化为何风靡泰国,泰国人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所述,泰国青年曾经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过投票,最后结果是:刘备和诸葛亮并列第一,关羽排第三,后面五位人物的排序依次是:张飞、曹操、董卓、吕布和貂蝉。[5]这样的结果令人非常惊讶,因为前四位都是蜀汉人物,却没有赵云,而被国人唾弃的董卓竟然在列。这说明,三国文化在泰国非常普及,中泰两国确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泰国人的眼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为了“伸大义于天下”的共同理想而结义,他们的举动都是为了天下百姓。[6]

蜀汉的灵魂人物刘备是被作为“仁”者来描写的,他最大的特点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施行仁政。曹操大军压境,他不得不撤离新野。可是他不忍让平民百姓受难,竟然带上几十万平民共同撤离,而顾不上自身安危。这样的执政者,这样的仁爱之心,使旅居国外的侨民对其顶礼膜拜。在泰国,有著名的“刘氏宗亲会”,称刘备为祖先,给予香火祭祀。刘备崇拜由此而成为华侨和华商加强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帶。

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不仅英明神武,更是“大义”的象征。在其历史演变中,关羽被敬称为关公,并且成为所有华人心中的英雄。在泰国,关公在不同行业都有着不凡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法庭、警察署这些掌握公权力的部门,为显示执法公正、能神勇破案,都设立有关公雕像。泰国华人弘扬“忠义仁勇、关公为媒”的传统美德,传播了中华正气,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张飞生性耿直、粗犷,虽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但他最突出的性格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忠诚勇敢。作为“桃园三结义”的一员,张飞自始至终都对自己的兄长充满了尊重,始终忠于蜀汉。张飞是一个非常讲义气,重感情之人。他们兄弟三人都非常地重情重义。关羽死后,张飞伤心欲绝,整日酗酒,殴打手下,最后被手下给暗杀。而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举兵伐吴,彝陵之战惨遭败绩,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之所以最受泰国人喜欢,是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泰国,人们欣赏《三国演义》,不仅仅将它看作文学作品,更主要的是视其为谋略之书。所以,“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智慧故事在泰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三国故事计谋太多,久读会让人变得狡诈,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诸葛亮的喜爱。他们认为,刘备正是因为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尤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让泰国人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

泰国有水灯节,即每年泰历之十二月(公历11月),此时正是河水高涨的季节。按照泰国传统习俗,在圆月的那天晚上要祈福——寄托心中的愿望和祝福。祈福活动就是水灯节。水灯节其中有一项活动是点天灯,也就是中国的孔明灯。孔明灯是诸葛亮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发明的一种用来传递信息的空飘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让孔明灯的飘送渐变成节庆仪式。在泰国,孔明灯更常用于祝福。

三、讲好三国故事的意义

在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7]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已经形成的泰国三国文化热,为“一带一路”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可以将泰国文化中没有完全展示三国原著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予以进一步讲述,以充分表达中国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例如:

仁政思想。刘备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最后成为蜀汉的君王,他自然有着自己的成功之道。应该说刘备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仁义。陈寿评价刘备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8]三国故事中蕴含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仁政民本思想。因为刘备宅心仁厚、爱民如子,而曹操奸诈残暴,所以刘备常常在刘、曹斗争中取胜。这也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言的不虚。

忠义精神。三国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充盈着“忠”和“义”的精神。诸葛亮为了忠于刘备、忠于蜀汉,几次拒绝了亲生兄长的邀请,一心辅佐刘备,追求政治大业的成功。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这对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是“大义”。而诸葛亮亦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关羽的“夜读兵书”“挂印封金”等故事,更是将“义”字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单骑救主”的赵云、为报兄仇而亡的张飞等故事,都显扬了一个“义”字。

英雄主义。三国故事中有众多饱含英雄主义情结的人物,例如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周瑜、吕蒙、张辽、许褚等等。他们之所以深受广大中外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都表现出勇猛刚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些英雄人物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充分说明了中国是一个崇敬英雄的国度,中国人民拥有英雄主义的思想文化。

人才观念。三国故事中有许多才华横溢、才能出众的人才。《三国演义》被称为人才资源管理的典范。可以说,人才是三国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曹操《求贤令》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唯才是举”。三国时代的领导者,都很重视人才,甚至可以说是求贤若渴。他们对人才的选拔、任用,做到了不问出身,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典型事例如“三顾茅庐”“汉中拔魏延”“收姜维”等。

智慧为胜。三国故事中包含有许多纵横捭阖的外交战略、足智多谋的军事策略,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智慧和谋略。《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智慧之书,众多谋士、将领,为了自己的事业斗智斗勇。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安居平五路”“空城计”等,体现的都是高超智慧。《三国演义》描写了林林总总的谋略,诸如周瑜假书赚蒋干、庞德设计下长安、甘宁百骑劫魏营、黄忠疲敌定军山等等。这些谋略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它们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才能智慧。

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都随着《三国演义》在泰国传播,极大地影响着更多读者。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中泰两国民众共同感兴趣的三国文化的交流,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最佳方式。

中国有优秀的文化,想要让世界了解,必须有更符合国外认知方式的方法。因为文明可以相近,文化却不一定相同。虽然我们传播的是中国文化,但需要用国际语言,需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讲故事。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要充分了解中国自己的文化,利用多样化表达,传递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助力“一带一路”成为“文明之路”。

昭披耶帕康翻译《三国演义》的另类方法值得学习。其方法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即文化传播不仅是要使用当地的语言,更要注意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思维方式等具有差异性的文化背景,与之相结合,才会让当地人听得懂,感兴趣。

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要宣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用当地人所熟知的语言、熟知的方式,弘扬和传播富有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而三国故事就是其中最容易讲好的一种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吸收泰国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自会有所加强,使之焕发出更新的活力。沿着“一帶一路”,在泰国乃至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既可彰显中国独特的东方智慧,更有益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注释:

[1][2][6]李萍等:《巴蜀三国文化符号泰国传播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76页,第80页,第110页。

[3]雷华:《论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载《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6期。

[4]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0卷第4期,2007年。

[5]《三国文化为何风靡泰国,泰国人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网易首页: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1PCHO50553UFXK.html.

[7]《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第1版。

[8](晋)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64页。

[9](晋)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第682页。

(本文为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三国文化在泰国传播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2DFWH013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