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3-11-27 10:37曾胜男
科技与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群组发文文献

曾胜男 可 星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500)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概念,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战略,也是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学者们已从各个角度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阐释,20世纪90年代Cooke教授首先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区域研究新视角。21世纪初生态学理论被用来解释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1]、演化进程[2],生态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受到更多关注。国内学者在此研究基础上促进了系统协同创新的发展[3],并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属性[4]、运行机制[5]、评价等进行研究。由于国外研究开展时间较早且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成熟,梳理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有助于推进国内研究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 Space的数据挖掘和图画功能,实现多元化、多时段、动态性可视化网络分析,综合直观呈现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热点和动态,并为我国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的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和“Review”,检索式设为TS=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 OR local Innovation Ecosystem$ OR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 OR local Innovation Eco-system$,得到934篇文献,经过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后筛选不相关文献,最终保留229篇有效文献。

2 基础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发文量趋势统计分析

发表的文献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研究方向受学者重视的程度。根据图1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文量曲线图可以看出,2003—2015年最大发文量只有5篇,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此关注度不高。直到2016年发文量开始迅速增加,后续每一年数量都逐步增加,并在2020年达到高峰40篇。近两年稍有回落,但数量仍远超前10年的发文量。按年出版发行量,总体趋势是持续上升的。通过HCC研究中发表增长的多项式曲线拟合可知,发表年份和发表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确定系数R2=0.920 8),得到公式Y=5.648+2.455×(X-2013)+0.208 3×(X-2013)2-0.001 92×(X-2013)3(X表示预测年份)。通过曲线拟合,2023年出版文献数量预计可达49篇。

图1 2003—2022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文献数量趋势

2.2 作者共被引分析

通过对共被引作者的分析,可以定位领域的核心学者。在Cite Space中,将node types设置为“cited author”,作者共被引情况(Top10)见表1。

表1 作者共被引频次表(Top10)

在文献共被引作者分析中,Henry Etzkowitz的共被引频次为53,他提出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模式成为分析创新动力产生的基础模式;Adner的共被引频次为49,其指出企业已从单打独斗的发展形态转变为多合作对象之间的协作调节,并由此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hilip Cooke的共被引频次为45,其将“区域”“创新”和“制度”的概念具体化,并主张区域层面的能力是促进系统学习和互动创新提高的重要推手。

2.3 国家统计分析

在Cite Space中,将node types设置为“country”,得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发文情况(见表2)。可以了解主要国家在该研究方面的发文影响力,识别核心研究国家。美国发文量最大(41篇),占前10位国家发文总量的1/4,中国发文量为39篇,英国发文量为18篇。另外,从中心性来看各国的影响力,英国中心性最大(0.63),中国中心性为0.50,美国中心性为0.36。我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中心性与英国有一定差距,美国发文量居第一但中心性处于第3位,发文量与中心性不匹配的情况说明各国要增加合作以增强学术影响力。

表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国家发文情况(Top10)

3 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旨的高度概括。若某一词语与其他词语的联结越多,说明该词语代表的研究现象越复杂,学科交叉性也越强。

图2为该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关键词大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

动力因素:政策(police 18、strategy 15)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区域政策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要与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相一致。知识和技术是保证创新体系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显性知识(knowledge 23)的交换为企业发展提供互补性知识,迅速增加企业创新知识存量,而隐性知识的传递是创新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建立起创新过程的可持续性。技术(technology 12)变革也是创新的重要力量。风险投资对创新有催化作用,VC企业被视为“生态系统工程师”[6]。总而言之,政策、知识、技术等构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投入,金融可得性是其发展的关键要素。

系统管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的主体多元决定了管理(management 16)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如何发展高效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如何提高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绩效(performance 30)、如何加强主体的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 5)等都是管理重点。另外,探究生态系统演变(evolution 10)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absorbing ability 8)也是关注热点。其中吸收能力是指系统内外参与者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流入流出,增强创新活动的异质性,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

内部结构:创新生态系统内存在多个主体间复杂合作关系。Smorodinskaya通过对区域集群(cluster 12)、全球价值链和平台网络(network 17)的刻画,进一步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思维方式[7]。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雏形三螺旋结构是指政府、高校、产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创新。其中,大学(university 7)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引擎,具有促进知识流动、技术授权和构建人才网络的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特别关注与科学、技术和商业息息相通的新兴行业(industry 21)和内部初创企业(firm 13、entrepreneurship 13),它们都依靠政府资源的哺育。因此要加强企业需求与生态系统供给间的对应联系[8]。目前,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研究正向多螺旋结构(helix)发展,如四螺旋结构增添了用户主体(us 6),五螺旋结构则将人才、知识、技术、资金和自然环境整合成一个升级协同创新网络系统。

系统特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是动态变化的(dynamics 11)。相关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突出的结构特点(framework 4)是网络结构开放、模块化程度高,且专注系统内部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9]。系统内主体间非线性联系可以消耗发展过程中多余的外部溢出,实现系统稳定。通过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看待创新生态系统,其特点是网络行为体的多向动机转变,接受反馈程度高,结构转型持久。因此,生态系统受多种学科交叉影响,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联网性等特征。

3.2 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

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可以识别知识聚类,探究该领域发展情况[10]。本文将node types设置为“cited reference”,进行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得到7个主要聚类(见表3),各聚类S值均大于0.9,Q值大于0.3,聚类效果良好,下面具体分析各知识群组的情况。

表3 文献共被引聚类结果表

群组0出现在2005—2020年,标签是创新生态系统。中心性最大的被引文献中,Ozgur Dedehayir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四类重要角色:领导者、直接价值创造者、价值创造支持者、创业生态系统角色[11]。其中排名第一的施引文献中,Gu Yanzhan采用耦合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文献综述法,弥补了当前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结构的认识不足,确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五个流派(技术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区域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化以及创业和创新)。排名第二的施引文献中,Matt D T肯定了借助生态系统概念探索工业4.0的意义。

群组1出现在2011—2019年,标签是创业。中心性最大的被引文献中,Ron Adner探索了技术替代的步伐以及新旧技术的演变,并对公司如何管理其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关键技术嵌入的溢出效应提出建议。Bhawe指出全球经济中异质性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知识转移和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鼓励创业增加创新机会的同时也要加强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动态互动。

群组2出现在2015—2020年,标签是社会创新。中心性最大的被引文献中,Carayannis E G提出区域被视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生态系统,其社会技术、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冲突与公司发展、研究、开发等活动有关,在此基础上探索四/五螺旋结构对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Terstriep研究发现,尽管社会创新理论基础有显著进步,但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推动创新活动发展的生态系统,目前还比较模糊,并指出生态系统与其他创新形式的兼容性和差异性。

群组4出现在2012—2019年,标签是商业网络。中心性最大的被引文献中,Ron Adner概述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战略特征为明确生态系统与其替代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Russell透过经济体组织的内部互动复杂性,评价各类商业网络的创新能力。Suominen为解决创新生态系统术语用法模糊,构建了系统概念框架[12]。

群组5出现在2012—2019年,标签是行动者联系。Taxt论证了高校的作用在于科研与教学,更在于提供合格劳动力服务企业,充当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者。因此,各参与主体的行动联系,表现为系统中的价值链及主体间的竞争、合作、进化[13]。

群组6出现在2008—2014年,标签是比较案例研究。该聚类结果表明,案例研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各地区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及特征的探索,总结出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和形态。有学者以巴西圣保罗州的5个生态系统为比较案例,强调了大学与系统内各主体之间要建立互惠共生的关系。Hosseini通过以乡村城镇为对象的案例研究,提出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为解决农村数字化发展问题提供有效途径[14]。

群组7出现在2015—2019年,标签是智慧城市。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子系统[15]。城市(city 11)是区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能够实现城市内资源要素的迅速流动并使其在合适的位置发生效用。Gagliardi认为智慧城市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和社区的ICT战略和发展解决方案。因此,构建一个协作开放治理体系是必要的[16]。

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在Cite Space中,某一个聚类中突发节点数量越大,则代表这个领域越活跃,并反映了今后的研究新动向[17]。利用阙值突现监测算法,选择阙值Top20,得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关键词突现词表(见表4)。首先,System(系统)、R&D(研究与发展)、Innovation(创新)、Economic development(经济发展)、Knowledge(知识)这5个词的突现时间较早,表示该领域的早期研究方向。其中,Innovation和Economic development突现时间较早且持续时间长,说明创新与经济发展是研究的重点。其次,突现强度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Firm(公司)、Platform(平台)、Innovation(创新)、Impact(影响)、Proximity(邻近),它们是2003—2022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最受关注的主题。公司始终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主体,如何利用生态系统提高企业绩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平台被视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孵化器。创新一直是研究的主旋律,影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邻近性是影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理邻近为系统形成提供先天的基础条件,文化、政治邻近性成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让其从单纯地研究创新问题向生态系统治理结构(Helix)与治理方式(Management)转变。近5年来的突现关键词为:Regional innovation(区域创新)、Impact(影响)、Helix(螺旋结构)、Organization(组织)、Network(网络),较好地体现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趋势。

表4 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前20位突现关键词表

4 讨 论

本文通过对WoS核心数据库中主题为“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等相关搜索,收集2003—2022年文献信息,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研究主题特征

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在实践中发展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回应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价值链、集群、网络等概念的异同。理论也使实践朝更多元纵深发展,除了研究系统内创新主体及其创新活动,还有绩效、结构、发展模式等研究。

4.2 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梳理,我国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上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多螺旋结构管理生态系统。目前国内主要用三螺旋结构来解释系统中多主体间的复杂互动,国外研究已提出五螺旋结构,增添了用户和环境。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研究其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强化政策嵌入和结构平衡。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区域等的形成都离不开政策的牵引作用,但目前政策在贴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产生有效创新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借鉴国外经验,公共政策必须创造开放的创新环境以协调生态系统内新的溢出,有关公共部门也应提供明确的监管框架和分担研发风险。

区域发展要立足本土。不能随意划定区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要利用好当地现有条件,有序吸引异质性伙伴进入系统,促使各行为体之间形成自下而上的协同和合作。

猜你喜欢
群组发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