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包容中坚定文化自信

2023-11-30 11:03胡印斌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根脉风雅美美

● 胡印斌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宋人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中这段话,寥寥数语,道出了长江“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的原因。唯有以开放的姿态,包容接纳,细大不捐,才能成就浩浩汤汤的磅礴气势。

大江大河如此,文化亦然。自古以来,华夏人民相互密切联系,彼此频繁交往,对待各种新生和外来事物,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源源不断地丰富新的内容,增益新的动力,最终形成了文化繁盛的局面。

可以说,中华文化的“生成史”,就是一部叠加、吸纳、新生的历史。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源于自身根脉的强大,也在于能够不断接收外部滋养,并互鉴互通、化为己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论见高瞻远瞩,指明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是建立于中华文化根脉之上最深沉、最雄浑,也最具活力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基因密码”。

坚定文化自信,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并没有改变海的本色;细大不捐,也不失大江大河的气度。究其根本,中华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代代风雨,融汇了各种文明。有荟萃才会有绚烂,有深流才看上去好似静水。

以服饰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服饰从宽袍大袖变为紧瘦窄小;唐代服饰流行圆领袍和幞头,则是吸纳了外国的元素和各民族的服饰元素,进而形成唐代衣冠。至于再往后的旗袍、中山装等等,概莫能外,都是融合创新的产物。

正因有了不同民族、地域,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鉴、交融,中华文明才得以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当人们赞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风雅韵”,沉醉于这份“中国式的浪漫和风雅”时,殊不知,其中也在款式、色彩、纹样上借鉴了西式裁剪的结构工艺。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自信不会凭空而来,而是在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中积累起来的。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了这样的博大气象,才能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坚定文化自信,也要主动开新局。“却故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如果说,回望历史,是对过往岁月的敬意,那么,进入新时代,就更应该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世界潮流中寻求滋养,守其正、创其新,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

以近年的“国潮”而言,人人只见流行,而在流行的表层下,则有着扎实的努力。比如,苏州丝绸博物馆目前推进丝绸纹样的数据化,古老的丝绸纹样,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焕发出灿烂的时代光华。又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奇妙游”爆款作品的背后,同样是推陈出新的努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何明体达用?怎样体用贯通?面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任,唯有开放怀抱、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猜你喜欢
根脉风雅美美
美美
锻铸
——云南各民族中国精神根脉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 张崇琛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颂风雅征稿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跳舞美美的
着风雅汉服,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