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明晰化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2023-12-09 02:48邵玉鹏梁甜甜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语料库

邵玉鹏 梁甜甜

沈阳建筑大学 沈 阳 110000 中 国

一、引言

明晰化,有学者又另称之为外显化、显化、明朗化和明示等。法国学者维奈(Vinay)和达尔贝勒纳(Darbelnet)最早于1958年在其合著的《法英文体学比较翻译方法》中提出明晰化这一概念(Klaudy,2009: 104-108)。用通俗方式来定义,明晰化是指目标文本以更清晰明确的方式来表达陈述源文本的信息的一个过程。该过程中,译者会对源文本进行补充,如增加一些解释性内容、明确表达源文本的暗含之意以及通过增加连接词来增强目标文本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在我国,翻译领域的学者们对于明晰化的论述已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总的来说,相较于其他翻译理论或翻译策略而言,对于明晰化的研究还略显单薄,关于其的综述文章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梳理出明晰化翻译策略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特点,本文对相关翻译研究进行了客观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国内学者对明晰化翻译策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及使用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以下几点问题:1)国内明晰化翻译的整体发展方向;2)国内明晰化翻译的主要研究力量;3)国内明晰化翻译的研究热点与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中国知网上有关明晰化翻译的所有文献,后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所统计文献的关键词共线聚类图、关键词突现图、机构共线图、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图以及近年整体发文量趋势图,并依据以上图表总结出明晰化翻译发展的特点以及研究热点。

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吕俊杰, 2022: 105-111)。该软件具有优秀的文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其领域的研究整体状况做出一定程度的评估,本文即是利用该软件的这一特点对明晰化翻译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三、明晰化翻译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

通过使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功能,笔者筛选了共326篇可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其时间跨度为1992年-2021年,共三十年。本文即以得到的326篇检索记录为研究对象,对明晰化策略的研究进行量化分析。

1.发文量整体趋势分析

笔者将从中国知网上导出的文献检索记录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导出所有文献的发表年份并依此统计出各年份发表的文献数量,并绘制出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发表年度趋势图

由图1可知,1992~2005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明晰化翻译策略的文章数量极少,7年间仅发表了6篇文章,此时我国学者对于这一翻译概念还了解甚少。从2005~2007年间文献数量略有增长,但不明显。2007~2010年间文献数量增长速度开始大幅上升,2010年便已经有不止15篇文献发表。2010~2015年间发文数量激增,并于2015年达到发文数量的峰值33篇。而从2015~2022年间,发文数量有大幅度的波动,但总体上来看,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有关明晰化翻译的发文数呈减少态势。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近三十年来,人们从对明晰化翻译策略的知之甚少,再到发文量明显增多,最后到发文量稳定在每年20~30篇左右,表明了人们对明晰化翻译策略的整体关注度在逐渐增大,尤其是在2007~2015年间,对于明晰化翻译的研究热度逐年增加,2015年以后,其发文数量才逐渐趋于稳定,但与2007~2015年相比,从整体发文数上看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在明晰化翻译领域需要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

2.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导出CiteSpace软件中检索记录的全部信息,再使用excel软件将其统计在一起,笔者筛选掉了一部分发文数量过少的机构,将历史发文数在4篇以上的机构统计出来,汇编成图表,得到了近年来明晰化翻译研究发文量排名前29的机构分布图,如图2所示。从发文机构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表文献数量为50篇;其次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发文数量为29篇;其余发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机构均为外语类院校,分别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剩余25所机构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下,实力相当。发文量前十名的机构中,有5所是外语类院校,其总发文量占到了前十名机构发文量的73%。由此可见,目前对于明晰化翻译的研究主力仍然是各类高校,其中外语类院校格外突出,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绝大部分,可见其研究实力相对较强;就研究成果而言,相对于其他经典翻译理论,例如目的论、翻译转换理论等,目前明晰化翻译领域的成果还并不突出。

图2 各机构发文数统计

3.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提取出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凝练。某一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越热门的研究热点。因此,通过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集中体现了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谭春辉 桑静,2013: 132-138)。

为了更好的抓住明晰化翻译研究中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笔者使用CiteSpace软件,将时间切片设置为一年,生成了明晰化翻译领域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

图3中的每个节点都代表了一个共现关键词,而节点周围的线都连接着其他节点,表明着两个节点之间存在联系,节点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主题相关性越大,连线越密集,代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为更好地呈现出主要关键词聚类的效果,笔者设置仅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个关键词,即#0-#9。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有:显化、明晰化、语料库、显化策略、翻译、隐化、口译、衔接等。基于该图可以分析得到:学者们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显化、隐化以及语料库几个方面,研究热点还辐射到口译、衔接、隐性信息等,且图中各聚类之间连线密集,表明研究热点之间联系紧密。

4.明晰化翻译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在任何的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时间的积累,研究层次的深入而逐渐变化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该领域内不同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以及各个时间段当中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对上图中体现出的热点关键词加以验证。通过关键词突现图可以对未来该领域的热点和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的预测。笔者通过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继而生成了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中,深色部分表示对应关键词的突现时期,是该关键词突现的生命周期,“strength”下的数字代表着该关键词的突现强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突现出的关键词及其强度各不相同,因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得出在明晰化翻译这一领域,国内学者的研究重心以及研究趋势。

如图所示,不同时期各关键词的突现强度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隐性信息、翻译共性、翻译技巧、英译、交替传译、连接词、显化翻译、外显化、英汉翻译、同声传译、文学翻译、翻译。其中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为“隐性信息”,由图可知,隐性信息这一关键词首次出现于2020年,于2022年结束,但由于笔者检索文献的时间同样为2022年,突现生命周期仍有延续的趋势,因此说明该关键词仍是当前明晰化翻译领域研究的热点,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其现有关注度。

5.关键词聚类维度分析

为考察明晰化翻译研究的演进历程、掌握其研究现状、把握其热点主题,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了关键词时间线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以直观地观察其关键词的聚类维度。从关键词聚类维度看,图中8个聚类维度可依相关度分为5个方面:显化策略、语料库、隐化、口译以及翻译共性。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共现图谱

(1)显化(聚类标签#0、#2和#3)

显化就是可以明确推断出语义中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这句话或者文章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把推断的信息添加到目标文本中。通过分析图5可知,学者在研究显化时,其应用方向多集中在“#0显化”“#2明晰化”及“#3显化策略”等聚类上,其下节点主要有“政治文本”“新闻”“英汉翻译”“典籍翻译”等关键词。例如,刘芳通过结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探究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概念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刘芳,2017:148-151);曹春玲探讨了影响新闻标题文本翻译外显化的文本因素和译者因素,指出外显化是翻译过程的固有属性,既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又是翻译的局限性所在(曹春玲,2008: 53-56)。

(2)隐化(聚类标签#5)

隐化,即目标文本通过概括信息或删除连接词等有意忽略或省译源于文本中的某些部分。隐化与显化相对立,但同样是在翻译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传达源文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学者在研究显化和隐化的过程中使用到了图中所示关键词的媒介“儿童文学”“语法显化”等。如孙佳怡对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显化及隐化策略的具体应用进行分类探讨,并进一步总结了显化及隐化策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显化及隐化策略的原因(孙佳怡,2022);许悦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指导下,从概念意义隐化(包括文化要素隐化、语法成分隐化、修辞隐化)、人际意义隐化以及语篇意义隐化三个层面分析经济类文本英汉翻译过程的隐化现象(许悦,2018)。

(3)语料库(聚类标签#1)

语料库的现代意义为“由大量在真实情况下使用的语言信息集成的专供研究使用的资料库”。语料库是如今语言领域学者研究问题的重要助力,通过建立语料库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帮助研究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图6,国内学者借助语料库研究明晰化翻译时,所涉及到的主要领域在图中有所体现,主要有“字幕翻译”“指示代词”等。例如苗俊艳以纪录片《金钱崛起》为例,基于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和汉语可比语料库,采用定性分析法来阐释翻译中显化产生的因素及翻译中应用的策略(苗俊艳,2019);邹积铭采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和单语类比语料库相结合的研究模式,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英汉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语言学和语料库翻译学两方面的研究(邹积铭,2014)。

(4)口译(聚类标签#6)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相对于笔译而言,口译更需要译者以更清醒的头脑和反应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学者们在口译领域研究明晰化翻译的过程中主要以“模糊语言”等关键词为落脚点。朱逸雯以2012年奥巴马总统国情咨文为例,针对模糊语言这一难点问题,从显化和隐化这两个理论性概念出发,通过对比VOA译文1和作者译文,较深入地分析两个文本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提出了对译法、变译法、增译法和减译法等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技巧(朱逸雯,2013)。

(5)翻译共性(聚类标签#7)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何为翻译共性持有不同观点,翻译共性被视为一种有待验证的研究假设,译者须遵从的翻译法则,或者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模式或规律(于海岩,2018: 49-54+66)。目前学者们对翻译共性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绕不开明晰化翻译,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于翻译共性的问题,国内学者主要触及的方面有“显化假设”“外文演讲”等关键词。如于海岩认为由于翻译必然涉及从源语向目的语的转移,而在这一转移过程中,翻译文本在语篇衔接手段的表现存在显化现象(于海岩,2018: 49-54+66);吴佳洁通过王毅外交演讲稿英译本与克里外交演讲稿文本对比,发现王毅外交演讲稿英译本不完全具有简化显化和范化特征(吴佳洁,2018)。

四、总结

本文通过CiteSpace6.1.6版本软件对1992年~2022年的明晰化翻译领域文章进行研究,通过发表年度趋势图、机构发文数统计图、发文机构共线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对明晰化翻译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发展特点进行了整理,并对研究热点及其走向进行了归纳,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明晰化翻译在发展13年后热度逐渐开始兴起,经过了迅猛发展和逐渐减缓的阶段后,现其发展呈现日渐稳定的趋势;从发文机构来看,各大高校是发表文章的主力军,其中以外语类院校为绝大多数;从关键词聚类图谱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热点之间相互辐射,联系紧密;从关键词突现结果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呈现逐年变化的态势,通过对比各年度热点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可以看出,“隐性信息”这一关键词的研究热度要高于其他关键词,并且仍是如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且其生命周期还在延续,表明其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保持当前热度成为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从关键词聚类维度分析,30年来国内学者对于明晰化翻译领域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显化策略、语料库、翻译、隐化、口译以及翻译共性,由图5所示,研究各关键词时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各不相同。

在对论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文中从上述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近30年的明晰化翻译研究,可烛照该领域整体状况、发展动态、前沿热点等,有助于从全局把握该领域研究课题现状,判断未来走向,对今后学者研究该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语料库
热点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