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剧舞台艺术统一美的理解
——关于西北地区校史剧舞台美术的分析

2023-12-10 06:55李宸曦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校史灯光舞台

李宸曦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舞美是戏剧重要的组成成分,可以提升戏剧演出的整体水平。舞台美术包含构图、色彩、光线、场面调度、灯光等环节,它不是绘画,不是雕塑,也不是建筑物,而是整场舞台艺术中的一部分。舞台美术是从属性的,是为剧情人物形象服务的。它对现实世界再创造,助力戏剧表演,能够最大限度地烘托表演的氛围,营造真实的感觉。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道具具有写意化、程式化、简单化的特点,一般只有“一桌二椅”,很少有舞台道具的设计与制作。文明戏的舞台道具以追求真实为唯一目的,常常与实物等同,也很少有舞台道具的设计和制作。[1]而随着受众审美水平逐步提高,大众对美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与之相匹配的建筑设计制作水平也得到提高,由古代戏曲写意性的舞台逐步走向写实化。

一、校史剧的主题与创作

对西北地区而言,建校历史悠久的高校不在少数,所以谈论西部地区校史剧,一是舞台美术戏剧整体时空要穿越回到与之相符合的历史年代,二是西部大多高校校史剧其主题整体围绕主旋律而作,西部地区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其高校的建立建设都有着浓浓的红色基因并深受革命影响,多数作品旨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响应主旋律号召。校史剧能生动诠释本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使师生更加深入了解院校历史,唤起本校青年的“院校自信”,明确本校宗旨与育人发展方向,帮助本校青年学生在现实中明晰个人发展方向,在精神上明确个人学术研究价值观。

西北地区校史剧多以典型代表人物的个人事迹为主要线索,再从当时历史背景扩展,整体情感氛围昂扬向上,精神振奋。舞台美术方面,除特殊故事情节外,校史剧整体色彩较为鲜明、积极。

二、舞美艺术风格整场统一的重要性

瑞士舞台美术家阿庇亚说:“舞台设计的方式,像任何其他艺术,是建立在形状、灯光和色彩的基础上的”。但其具体设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舞美设计必须在质感、色调、手法、布局上有统一的风格。[2]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2021 年6 月15 日在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由熠辉学生话剧社演出的西安邮电大学校史剧)话剧中的LED 大屏背景一开始就采用油画式的氛围感背景,不刻意追求完全写实的真实背景画面,却很恰当地与其演员服装的莫兰迪色系融合统一起来,莫兰迪色系的服装道具不会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其颜色纯度较低,饱和度不高,画面色彩偏灰美感更高级,使受众的观感更上一个台阶。在第二幕教室学习的背景设计中,实景道具桌子进行了与油画式背景统一的纹理处理,使实景道具与虚拟背景纹理统一,道具艺术化使其在视觉上融合在一起,为受众带来统一融合的美的体验。

而《大河的源头是冰川》(郭纬纶编剧、导演;兰州大学剧团表演)因其故事背景发生在南极,比较特殊,虚拟背景底幕无法使人产生真实的代入感,所以在布景时选择更加写意的“台阶式冰山”,增强观众实景代入感的同时,也为特殊场景话剧的表演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剧其他场景中出现了较为写实的道具,笔者认为并不会产生冲突。一方面不排除其场景的过分特殊性,作为学生剧团其预算无法用到高度还原场景的高技术;另一方面其故事背景发生在九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也被称为黄金时代,是我国高速发展、遍地机会的时代,“百花齐放”、大胆试错的时代风貌鼓舞了主人公秦大河深入探索南极,人们普遍敢穿、敢搭,“混搭”概念风靡一时。写意与写实的道具在同一舞台上出现,色调统一性和“雪暴”场景中特质道具的使用,衬托了身着红色冲锋衣的主人公的本质,使其观感也无明显突兀感,使受众有效代入剧情。

《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王华导演,2016 年4 月6 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公演)中尤为特别的是,舞台上铺的梧桐叶采摘自交大校园。就近取景既将刚刚步入秋季的西交大与当时西迁中的交大学生用一根无形的情感线连在了一起,又诠释了在校园戏剧中学生个人形象就是在表演自我的巧妙说法。所以舞台艺术在导演统一的构思下展示,才能有协调的统一美感。

三、演员整体服装考究的美学

中国古代戏曲讲究“亮相”,也就是“公开露面”。角色的服装造型可以整体塑造角色、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主旨。在笔者看来,话剧中主角与配角的服装造型同样重要,即使对方只是小小的龙套角色,但其呈现出的人物形象是完整的,有固定特征的。笔者在观看早期影视作品《甄嬛传》第一集选秀后,发现导演在服饰妆容方面,更重视表现主角,此举目的是使配角形象不那么喧宾夺主。但在分析了一部分校史剧后,如校园戏剧《映山红》(2021 年6 月9 日西北民族大学满天星剧团展演于该校西北新村校区大礼堂)中众多角色展现了革命时期的鲜明特征,众多妇女党员及村妇身着花色衣服纯色裤子,多处补丁更是显示出革命的艰辛与困苦。在统一背景下,女主人公的妆容服饰风格与其他角色差别不大,但从颜色上看,一身红衣充分体现出主角的身份,既在色彩方面做了重点突出,又在主旨方面深入点题,使映山的一抹“红”深入人心。但笔者认为该剧有一个不完美之处,即红色话剧记叙革命事迹总体风格应朴素,服装道具偏写实,依据老一辈生活经验与影视作品进行呈现,衣服补丁大多打在膝盖与胳膊肘部还有袖口处。而《映山红》中服饰大多补丁分布大多并不规则,不符合现实生活。

除主角配角的协调问题外,还有故事发生背景在古代的话剧中常见的形制朝代适配问题,梨园行有谚曰“宁穿破不穿错”,虽然其主要指各行当间的戏衣不能穿错,但笔者认为此话在话剧服装的朝代形制中同样适用,《冯从吾》(由西安文理学院冯从吾剧社展演)历史背景在晚明,主角冯从吾与朝廷其他官员身着明代宦官经典的圆领袍形制服装,而在其关中书院的其他书童和侍女却身着晋代才常见的齐腰斜襟汉服,这在当时的时空里是极不寻常的。如果女侍换成明代形制的琵琶袖会与整体朝代更加适配。与整体话剧的背景朝代协调统一,利于历史剧对观众进行额外的、正确的科普。

四、舞台造型与调度

在西北地区校史剧中,大多数舞台样式是拱框式舞台,是“物质化”的幻觉主义舞台,其大多是长方形底幕外加大小道具、随身道具,与其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景物造型。而在戏剧《寻找师昌绪》(王伯男编剧,吴晓江导演,2021 年12 月3 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的西工大剧社展演)的舞台造型设计则采用了中心圆形舞池的舞台设计,在结构上就把观众的目光聚集在中心。而且背后比舞台更大的LED 显示屏上的画面多采用3D 立体设计,不仅科技感拉满,而且这种拟包裹式的底幕背景使人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也正如剧中演员的那句:“在故事的发生地排练,演员的情感才更真实”。其调度也与传统形式的“上台、下台”不同,演员除了在圆形舞池的台中心,也可以在台上的舞池旁边,当老师讲述起旁白时站在舞池的旁边,既不喧宾夺主影响台中心演员表演,又能在舞台上完整诠释角色形象。无论是观众的观感还是演员的情感都在这种精妙的舞台造型合作中得到了升华。

除该剧以外,目前西北地区大部分校史剧采用传统的“黑幕—灯光调暗—演员下台及后续安排”的渐出渐入式经典调度,但在舞台艺术其他方面都有创新的大背景和趋势下,笔者更期待看到学生剧团给观众带来的新创意和思路。

五、灯光和音响的重要烘托作用

阿庇亚认为,光可以把景物组织起来,并赋予其生命。在舞台美术中,灯光和色彩也许是最有力的解释手段。[3]室内表演发展起来后,灯光的独特表现力也被逐渐挖掘,最初灯光只是用于照明,后来随着灯具和调控技术的进步,灯光又被用来创造环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解释剧情。

尤其是在当代的话剧舞台中,灯光的作用极其巨大。在一众校史剧中,笔者个人最喜欢的是《永不消逝的电波》(2021 年6 月15 日在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由熠辉学生话剧社演出的西安邮电大学校史剧)和《战火青春》(西安音乐学院)中的灯光设计。

首先在《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头用无照明的舞台灯光,只靠背景音“滴滴……”的电波声引入,使人印象深刻,而在学生遭遇敌机轰炸时射出的一簇红光,以鲜艳颜色体现情况之危急。轰炸过后,缓缓打在男主角身上的蓝光与他的独白一起出现,一个舞台,两种方向,一簇红光,一簇蓝光。红光是革命激烈斗争后牺牲的红,而蓝光打在铮铮自述理想的男主角身上,是代表“生”的亮蓝色,两种纯度与饱和度极高的色调在同一舞台上出现,为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之灯光被赋予的不同意义,为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带来双重震撼。这实实在在表现出灯光对剧情的重要烘托作用,从个人层面讲,笔者甚至觉得灯光是这场戏的灵魂。到本场话剧最后,一个个党员站出来,讲述自己的入党时间和故事,从人物正中的顶光直打,是舞台美术中很常见的打光手法。它能突出说话者人物形象,让每一位党员的形象深入人心,向观众表达了每一位党员在革命期间都是至关重要的。

革命战士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较为强烈的明黄色底幕道具与混乱的背景音,都能很好地烘托剧情,但灯光方面采用了长亮且没有明暗变化的单一照明灯,没有采用反映场面较为激烈的、变化性较强的闪烁灯,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演出效果,也在观感方面缺少一些真实代入感。《战火青春》中整体灯光设计方面虽然未像其他剧目一样有特殊情节设计,但它作为校园戏剧,整体照明偏亮,与其演员服装的色调一致,较符合其“青春”的主题,所以也无须特殊设计,只要与整体剧目风格协调统一,向中心靠拢,观感便十分舒适。

笔者认为,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最强,音乐能以直接的方式触动人心,常常被导演用来渲染气氛,解释剧情。《庄严的审判》(杨家梁、秦紫薇导演,古朴编剧,西北政法大学南山话剧社于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小剧场展演)中演员宣读毛主席写来的告知信时,背景音乐响起,并与演员的台词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而《映山红》(2021 年6 月9 日西北民族大学满天星剧团展演于该校西北新村校区大礼堂)的主题曲与剧名相比于其他剧目,更容易触发观众的情感,有一定的优势。而每当动人的场景再现,玉梅姐英勇就义,那一声熟悉的映山红旋律总是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人心,成为贯穿全剧的主题线索。

六、结语

舞台美术设计是话剧舞台演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无论任何形式的艺术理解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在客观呈现的具体物象上,导演和服化方面还是需要统一协调理念,每个剧目无论在舞台造型、调度、服化方面或者灯光、音响效果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校史剧舞台美术,加深了笔者个人对文明戏、校园戏剧典型特征的深刻理解。

校园戏剧艺术教育作用的发挥不在于强制灌输意识形态,其宣发推广也不能仅靠单一的信息传播,而是要以艺术形象的魅力感染观众。如南京大学排演的《蒋公的面子》,其宣传教育作用也并不比西安地区的这些校史剧差。因此,校史剧首先要重视艺术,在外在舞台艺术上规避掉最基础的错误,再精雕细琢作品使其成为精美艺术品,然后才能谈得上更深层次的宣传与教育。[4]

猜你喜欢
校史灯光舞台
水中灯光秀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校史故事演出
来一场灯光派对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