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10 23:12陆鑫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友情课程内容板块

陆鑫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板块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使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在每个板块中加入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每个板块都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从基础概念到深层次思考逐步展开,旨在推动学生的思维深入。通过有序的“板块式”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知识的脉络,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跟踪和理解课程进程。

基于此,笔者认为“板块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更具结构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化对道德和法治学科相关概念的理解,有效提升其道德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

明确主题,构建板块式关联

“板块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将课程内容有机分割为主题相关的板块,使学习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此外,“板块式”教学模式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学习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板块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友情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友情的内涵,思考友情对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意义,通过讲故事、分享真实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友情的价值;针对“友情的表达与维系”这一板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表达和维系友情”,借助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真诚的友情;在“友情中的道德与法治”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友情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通过讨论友情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和法律问题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友情与社会责任”板块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友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在维护友情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社会的大局和他人的权益。“板块式”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的运用,可以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友情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理解其内涵,学习如何表达、维系友情,并将友情与道德、法治、社会责任等方面联系起来。

实践证明,这种“板块式”教学模式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情感素养,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整合内容,趣味板块式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合理应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教学优势:有助于教师将教材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整合,使之更加有序和连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将相关主题和概念归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提升学习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关键板块,从而更好地呈现课程内容和推进学生的学习。首先,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尊重与价值、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及生命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意义,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尊严”“为什么应该尊重生命”等。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生命伦理问题,如生命起源、人工生殖、器官捐赠等,通过引入不同的伦理观点和道德决策,学生可以探究在复杂情境下如何做出合适的伦理选择。其次,针对“保护生命的法律与制度”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和制度,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如何通过法律来保护生命的尊严和权益,并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法律对于维护生命价值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伦理困境,如生命权利与个人意愿的冲突、生命延续与质量的权衡等。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样,学生可以逐步深入了解生命的思考,从而在道德与法治领域培养价值观、伦理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问题引导,实现板块式渐进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程内容分为有机联系的板块,使教学更有层次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学生通过逐步深入地学习每个板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每个板块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其相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思考能力;每个板块内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情绪管理。在“情绪的认知”板块中,教师通过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不同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是怎样的。在“情绪的管理”板块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何需要管理情绪,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并考虑有哪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的表达”板块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知晓情绪的表达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知晓如何在表达情绪时既坦诚又尊重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每个板块的学习中逐步深入地探讨情绪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可以发挥创造力,借助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增强对情绪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总之,“板块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序、深入、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互动教学,丰富板块式表现

“板块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都聚焦于特定的主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信息的碎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主题的内涵。同时,“板块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板块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将不同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架构,培养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道德和法治问题。“板块式”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学板块的划分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使学习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引用社会上的相关新闻、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社会责任”的概念。在这个板块,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探讨什么是社会责任,以及为什么应该勇担社会责任。在“案例分析”板块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责任案例,请学生围绕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就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决策和影响进行讨论,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在“角色扮演”板块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请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考虑社会责任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复杂性。在“讨论总结”板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讨论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思考和体会,教师也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概括,将各个板块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综合分析能力,使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拓展延伸,丰富板块式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板块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的拓展延伸,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教师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使课堂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呈现案例、图表、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多媒体设备能够有效创建互动环节,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知识交流;多媒体资源丰富,能够引入实际案例、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背景等。

例如,在教授“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内容的拓展延伸。在概念解析与历史演变展示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呈现民主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动画或图表展示不同国家的民主制度演变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发展脉络;以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素材,引入实际案例,如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国家的民主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民主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呈现法治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的民主与法治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跨国对比研究,深入理解不同背景下的民主制度特点。由此可见,结合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民主与法治”单元的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的小公民。

归纳总结,实现板块式提升

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将复杂的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紧密关联的板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层层递进,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和思维深度上不断提升;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详细讲述“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深入解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意义和影响,涉及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等方面,以此培养学生对于国际合作和发展战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在“文化交流与价值观传播”板块中,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角色,如汉语传播、文化输出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对于促进文明互鉴和和谐世界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可以逐步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板块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有序、连贯和深入的学习路径。这一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相互关联,而且能够在知识传递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不仅如此,板块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法治意识等方面还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了解和探讨不同主题,这种有层次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板块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关注知识传递,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等内容,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总之,“板块式”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不仅使教学更加规范和科学,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改进,教师有信心在培养未来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友情课程内容板块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