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跨学科教学

2023-12-10 23:12陈晓芳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语文

陈晓芳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简单易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学习的模式,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将知识全面整合与延伸,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新颖,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面,帮助学生重构知识框架,贴合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融入全新的思想理念。通过跨学科学习的开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水平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落实,让语文教学翻开了新的一页,跨学科学习成为当前热门课题,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和特色,将多学科全面融合,汇集知识精华,使学习过程更具多元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全面分析和解读教学内容,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衔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关注多门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性,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丰富、更加有趣,真正实现跨学科育人的良好效果。

关于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情况

跨学科学习,从字面可以看出,不止一个学科的学习,也就是一门主学科关联着多个学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把知识、方法、思维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达到学科之间的共鸣,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是多门学科的整合,体现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叠加起来,将相关的知识合并在一起,而是通过逻辑思维将知识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内化,学会在知识中发现、猜测、分析、解决,有效提高知识运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让学生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有效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学习,让语文学科的“语文味”更加浓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本质特色和文学魅力,加强学生思想意识,立足于语文教材,带领学生接触不同学科的知识,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深入知识之中,去分析、去解读、去实践,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核心素养全面贯彻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识字、写字、阅读、鉴赏、写作、表达、交流、思维、实践等,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而跨学科学习,能够将语文知识中的内容全面整合,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去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力、创新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极大程度的提升。

综合性 以往教学活动中,基本上采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即单科教学的方式,每个学科都独立开来,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跨学科教学,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饱满,对知识深入解读,全面整合,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性,学科之间产生互动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多元,不再单纯地学习某一科的知识内容,站在一个整体高度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延伸知识、迁移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品格修养,从而实现多学科相互融合,达到学科育人的教学效果。

语文跨学科学习这一方式应当体现出综合性的基本特点,弥补之前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内容上更加饱满、丰富,教师应当对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合理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期间,还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课堂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多样、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拓宽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让教学更具广泛性、拓展性等特点。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实践性 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将知识内化,并能够巧妙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通过自身知识储备,能够交流、探索、分析、表达等。而通过跨学科学习,能够将教学过程落实于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性效果。语文学科中,落实于实践主要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大类。当然,在阅读与鉴赏中,主要根据教材各个单元的双线线索,也就是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灵活运用多元方式来进行解读和分析。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划分,并组合相关活动开展主题式学习,采用多种方式深入解读。在表达与交流中,教师可通过多学科整合的方式,加上多年教育教学的经验,开展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梳理与探究中,教师可以联系各个学科,如:数学、科学、劳动、美术、音乐等多种学科,分享观点,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到,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各个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对各个学科的课时精心安排、合理设计,明确知识难度的层段。另外,通过观察、记录、设计、体验等多方面开展跨学科学习,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习活动呈现多样化、趣味化,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语文与音乐 不难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非常浅显,基本上每篇课文都很直观,阅读后基本就能明白文中的意思,但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深入课文,走进文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与音乐两个学科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加入音乐,使整个语文课堂多了新的亮点,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师生能够全身心专注于课堂学习之中,增添课堂活力。音乐的引入,为课堂营造宽松、活跃、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下,教师能够认真地对课文内容潜心钻研,激发学生语文思维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这篇课文通过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将八种动物的生活场景串联在一起,本身就以“歌”命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们边阅读、边拍手,跟着音乐节奏拍打起来,同时又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这几种动物的生活情境,又进一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好品质。又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中的《王二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儿童团员王二小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诱敌深入,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故事,赞扬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当完成这节课程讲授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少年英雄王二小》这首歌曲,并让学生们学唱,在动人的旋律下,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王二小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惧的好品质,深刻记住王二小,让这种精神永存。

语文与科学 科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小学生对科学学科中的知识感到惊喜、神奇,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小学语文课堂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没有太多的新鲜感,教师将语文与科学融合在一起,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凸显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回顾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很多内容都联系着自然知识、自然现象,还有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美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设计,与科学学科的知识做好有效衔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探索精神,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一些有趣、简单的小实验,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通过科学与语文的融合,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质疑、分析、思考、判断、推理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多元思维、逻辑思维、异同思维、创新思维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2 课《我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水的不同形态和水对人们的影响,告诉我们:要想让水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就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水的变化,明白了水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同时还了解了水在地面上时存在的地方,水的性格特点及利弊关系,最后并提出问题,猜一猜“我”是什么?为了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更加透彻,教师可用视频播放水的几种变化过程,围绕科学实验来进行学习,并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分析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将科学精神全面渗透在课堂之中。

又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8 课《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用简洁、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活动、喝水、洗澡的趣事,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兴趣。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宇航员睡觉是在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活动时主要靠手臂,喝水需要用带吸管的饮水袋,洗澡用密封浴桶或用免洗湿巾擦拭。教师可为学生们介绍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宇航员—翟志刚。让学生们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科学,爱上科学。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说一说太空生活中的有趣事情,思考在太空中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是否一样。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维不断发生碰撞。

语文与美术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实际上还具备较强的艺术性,通过阅读能够体会文章诗词的意境美、创作美、韵味美,不同的写作手法彰显着不同的美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阅读课文、古诗时,很多时候,一边阅读,一边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可见语文与美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将语文与美术绑定在一起,充分发挥两个学科之间的优势,文字与绘画的搭配,体现更加灵动、唯美、创意的艺术画面,表达出作者的深层情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美术学科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采用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创作,一方面对古诗深层理解;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绘画技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就是两首古诗《村居》和《咏柳》,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村居》这首诗是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笔下,其中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家喻户晓,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自由生长,黄莺在天上尽情飞舞。杨柳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拂扫着堤岸,似乎都陶醉在这浓浓的春烟里了,展现在脑海中的是花草繁茂、千里莺啼、春风拂柳、令人陶醉的画面。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结合诗句,绘制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散学并放纸鸢的景象,彰显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第二首诗是唐朝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的柳树,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中写了“碧玉”“万条”“细叶”“春风”,通过柳树咏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柳树的美,巧妙又新奇。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启绘画创作,通过手、脑、眼的配合,培养学生协调能力,体会诗句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精神和情感的共鸣,感受诗意之美。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引入全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全面贯彻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模式,将知识全面整合,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汇集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是对以往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的新途径。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启创新教学模式,从多种角度来进行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