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洛丽塔文化的根源与发展

2023-12-11 12:02孙玉婷李美花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洛可可洛丽塔少女

孙玉婷 李美花

近年来,随着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愈发激烈,“可爱”文化逐渐成为日本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之一。而随着“可爱的日本少女形象”的推广,日本的洛丽塔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本文意在寻找出这种兼具复古与时尚元素的服饰文化的发展源头,探究其能够从一种小众文化发展到而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的拥趸的原因。

本文首先简述洛丽塔风格的发展过程,介绍其如何从原宿街头走进日本大众的视野,并逐步发展为日本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进而提炼日本文化与洛丽塔文化的相通之处,并介绍日本对于洛丽塔文化的扶持手段。最终指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0  洛丽塔文化概述

洛丽塔风格是指穿着可爱风格的洋装,优雅地撑着小洋伞,并搭配可爱的高跟小洋鞋的一种着装文化。时常身着洛丽塔风格的衣服,喜欢洛丽塔文化的人也被称为“洛丽塔族”。

时至今日,洛丽塔文化虽已经有了广大的受众,但仍是一种“亚文化”。洛丽塔文化爱好者们通过专门网站和以“洛丽塔时尚”为主题的杂志交换有关洛丽塔的知识,获取最新的“洛丽塔时尚”相关情报。洛丽塔文化还涉及同好之间的聚会(入场时需要身着洛丽塔风格的衣服)、洛丽塔时尚品牌的主题时装秀等,这些活动被统称为“茶会”。洛丽塔族在“茶会”上展示创意的服装搭配,和朋友一起品尝下午茶,感觉就像置身于古代欧洲贵族的艺术沙龙里一样。

1 洛丽塔文化的发展史

1.1 源头:中世纪欧洲的艺术

洛丽塔这种时尚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正处于洛可可风格盛行的时代。洛可可风格从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末期开始,于路易十五时代(1715-1774)广为流行,因此也被称为“路易十五式”。从欧洲美术史的角度来说,洛可可风格是从巴洛克风格发展而来的。然而与仍具有宗教氛围的巴洛克风格相比,洛可可风格更添精致华丽、绚丽优雅的艺术特色[1]。

作为18世纪欧洲风靡一时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本质在于通过奢华的装饰展示女性的柔美。后来传到日本,设计师们也没有放弃这一特质。他们继承了几个世纪前的审美,再加上独特新颖的现代设计,使得包含了华丽的宫廷元素的洛丽塔时尚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服装风尚。

1.2 植根于日本的舶来品

洛可可风格这种奢华绚丽的宫廷风格在路易十六下台后虽说已不受大众欢迎,但却依然存在。20世纪80年代,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進入了“设计与角色”(designer&character,即DC)品牌热潮时期。设计师们引进了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风格。这种欧洲贵族般的服装在当时赶时髦的少女们中间很受欢迎。此后,这种优雅可爱的时尚逐渐成为一种亚文化,活跃在东京原宿街头。这种风格在当时的受众主要为幻想欧洲贵族生活的日本少女。一部漫画的登场,助力该文化开启了全新的时代,走入越来越多的人的视野。1972年至1973年在集英社漫画期刊《玛格丽特》上连载的少女漫画《凡尔赛的玫瑰》,讲述了发生于18世纪末的玛丽王后和男装女骑士奥斯卡的故事。虽然这部作品连载时间只有两年,但至今仍是少女漫画中的经典。漫画中出现的华美的礼服、绚丽的珠宝、奢靡的宴会和优雅的茶会,让日本的青少年们看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可以说,这部少女漫画为洛丽塔文化新纪元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中岛哲也导演的电影《下妻物语》将洛丽塔文化更为深刻地印在了日本大众的脑海中。电影女主角龙崎桃子是一名资深的洛丽塔族。她衣柜里的服装几乎都是洛丽塔风格,就连上学时她也雷打不动地穿着蓬蓬裙,而不是和其他学生一样穿统一的制服。身为一个居住在下妻的高中生,她每周末都会一个人坐很长时间的电车去东京原宿区的洛丽塔服装店采购最新的洛丽塔服装。《下妻物语》被称为“日本罕见的清新年轻人向”的电影,被邀请参加6个电影节,在7个国家上映。电影的成功打开了洛丽塔时尚的国际市场,人们第一次有了洛丽塔时尚的概念。

2009年,日本为了强化本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持国际影响力,于3月任命了3名“流行文化传播员”(通称可爱大使)。时尚杂志《凯娜》(KERA)的读者模特青木美沙子担任了大使之一。由此可见,日本想利用已经开始在欧亚流行起来的“可爱”文化进行文化宣传,洛丽塔文化是关键的一环。日本外务省文化事务主管中泽努表示,“我们希望外国人知道日本有这样的人,并对他们感到亲切。”由大使青木担任会长的日本洛丽塔协会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宣传活动和时装秀,致力于向世界展示日本洛丽塔文化的魅力。

2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2.1 文明开化与政治需要

1853年的“黑船事件”,迫使日本向世界打开了国门。之后,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的方针,走上了向西方世界学习的文化教育改革道路。明治维新的其中一项政策是“移风易俗”。政府颁布了“散发断刀令”,将西装定为官员的礼服[2]。

为了加快“脱亚入欧”的步伐,表明日本与欧洲列强处于平等地位,日本当时的外务大臣井上馨提出根据使节团的习惯设立高级俱乐部。1883年,名为“鹿鸣馆”的会馆完工。会馆完全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在该建筑中,人们以讲英语、穿西式礼服为基本守则,每天不分昼夜地在馆内举行茶会和舞会。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来讲,鹿鸣馆不仅是招待西方军官的会馆,也是当时日本人努力与世界融合、让世界承认自己民族的一种方式[3]。

这一系列措施和法令是当时日本全面西方化的表现。在这样的潮流中,欧洲贵族女性之间流行的礼服就这样传到了日本。当时的官员、社会名流的夫人和女儿们开始竞相模仿西方贵妇人的服装和举止,穿着长裙,用刀叉吃饭,完全复刻了18世纪的法国宫廷的景象。

2.2 流行文化的井喷时代

20世纪80年代,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4],日元升值和泡沫经济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民众的消费欲和对时尚的需求。当时的青少年们开始模仿时尚杂志上刊登的欧美同时期最流行的时尚风格。以大量使用棉布、蕾丝和粉色为特征的“可爱”风和模仿巴黎时尚的复古风手工服装在年轻女性中流行开来。1982年创刊的《奥利弗》是当时在高中生和专科生中特别受欢迎的时尚杂志,它成了这种文化重要的宣传媒介。而此后的“设计与角色”品牌热潮则进一步扩大了复古时尚的市场。设计师们改良了法国洛可可时代的礼服,使这种华丽的洋装变得更轻便、更醒目,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购买群体[5]。

在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洛丽塔服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登场。其中许多品牌至今仍在推出新的产品。这些品牌的实体店大多位于原宿区,这里是汇集了全东京流行文化的舞台,顾客们包容开放,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事物,最適合培养处于萌芽期的时尚风格。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购买产品的顾客开始增加,顾客们的需求也变多了。设计师们从不同的文化中寻找灵感,创造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洋装。这些时尚风格的统称便是“洛丽塔风格”。

3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

日本文化有时被称为“混合的文化”“拿来的文化”等。日本从古代开始就参考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将它们融入日本文化中,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这也是日本能够很快适应和融合外国文化,又不抛弃自己本土文化的一个原因。

洛丽塔文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是一种模仿法国洛可可艺术的服装风格,但实际上是真正的日本本土的亚文化。洛丽塔风格的分支中也存在着很多与欧式礼服稍有不同的风格。例如,有“和风洛丽塔”,在原本可爱的蓬蓬裙的基础上,加上日本和服特有的要素(振袖和服的长袖子、宽宽的和式腰封、裙摆印花上的樱花和金鱼等),这样的“和洋折衷”的设计,将外来文化转换成独特的本国文化,体现出日本文化的独到之处。

3.1 文化的融合性

洛丽塔风格根据服装的外观特征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别。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杂志对其的分类说法不一,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以柔和的浅色系为基调,裙摆上可以看到很多点心和动物图案的“甜美系洛丽塔”;使用茶色和酒红色等暗色,没有花纹或使用格纹的“古典洛丽塔”;以黑色为主的深色系,常使用骷髅和十字架等暗黑风格主题的“哥特洛丽塔”。洛丽塔时装的这三种风格与其说是从洛可可风格发展起来的,不如说是由洛丽塔文化和其他文化结合而派生出来的。

3.2 审美的继承与发扬

3.2.1 自然之美

洛丽塔服装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裙子下摆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印花与纹样。设计师们除了要关注服装的版型和装饰细节之外,还要在印花上下功夫。例如,知名度很高的日本洛丽塔品牌天使爱美丽(Angelic Pretty)以“甜美系洛丽塔”的风格闻名,草莓图案的印花就是这家店的招牌设计。几乎每年这个品牌都会推出带有草莓印花的新品时装。据说洛丽塔时装中用印花装饰裙子下摆的设计理念就来自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式礼服的花纹几乎都是植物和动物,表现了当时人们“顺从自然”的观念。日本文化同样也是一种崇尚自然的文化。但不同的是,洛可可时代的贵族们让设计师们绞尽脑汁设计出华丽的礼服,只不过是为了参加茶会和舞会时进行攀比,所谓的“顺从自然”只是一种跟风。而日本因为国土狭窄,自然灾害不断,才诞生出了尊敬自然、一草一木都“万物有灵”的文化心理。所以,日本人经常把生活中看到的自然景象还原到点心、器具、服装中。洛可可风格之所以能在日本再次散发光芒,也是因为日本人享受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

3.2.2 少女之美

大多数洛丽塔风格的服装能够为穿着的人增添一种甜美优雅的少女感。该风格大量使用蝴蝶结和丝带,将蕾丝花边镶嵌在裙子的每一个角落。上半身运用修身的剪裁方式,下半身则通过使用裙撑最大限度地让裙摆蓬松立体。穿着这样的与众不同的服装的女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可爱的洋娃娃。

纵观日本的文学史,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描写、讴歌少女之美的作品。登场于文学作品中的少女们,既有纯真温柔的类型,也有活泼可爱的类型。她们大多有着天然的外貌和纯良的性格,十分惹人怜爱。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的叶子和驹子,太宰治的《女生徒》中的女学生等。日本作家们深爱着的少女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文学形象。“崇拜神圣处女,颂扬永恒女性”,这不仅是日本文坛的理念,也是日本式审美的一部分。人们向往纯真柔顺的少女形象。因为少女不仅是令人怜爱的,还代表着安定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6]。对“少女之美”的偏好,正是洛丽塔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相通之处。

4 结语

日本的洛丽塔文化是以法国洛可可时代的艺术风格为滥觞,在日本发展壮大的一种服装风格,如今正作为日本本土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亚文化一步步向全世界传播。

像洛丽塔文化这种“和洋折衷”的文化现象在日本并不是个例,例如融入了和风元素的西式甜品、日本学生的校服“水手服”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像洛丽塔这种传统元素与外来文化结合的产物显然与日本市场的经济条件分不开。在全球化程度日趋深入的大环境下,每个国家几乎都无法避免外来文化的融入。洛丽塔最初只是一种服装风格,而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日本向世界传播的、具有日本风格的特色文化。这不仅是因为洛丽塔服装有着可爱的设计和新颖的时尚理念,也是因为该文化有着日本政府的支持。制服文化、洛丽塔文化、辣妹文化,原本只是在日本本国年轻人中流行,但日本政府看到了其中的文化潜力,推动这些文化成为非常具有亲和力的本土文化,向世界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风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目光。

洛丽塔文化不仅在日本国内很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日本将欧洲贵族的洛可可文化化为己用,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洛丽塔文化。这种逆转的文化输出,是一个成功、值得借鉴的例子。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只有硬实力、软实力并重,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我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要不断创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引用

[1] 刘博.奢华的底线:洛可可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7.

[2] 冯玮.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405.

[3] 王广涛.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N].环球时报,2018 -06-23(007).

[4] 加藤訓仁子.世代別「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考察[J].繊維学会誌,2010,66(7):219-222.

[5] 坂本彩美.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に関する研究[J].生活环境学研究,2017(5):98-101.

[6] 王雅茜,李春晓.从“卡哇伊”文化衍生的少女可爱文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71-72.

作者简介:孙玉婷(1999—),女,吉林长春人,学士,就读于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美花(1975—),女,朝鲜族,黑龙江五常人,博士,副教授,就职于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洛可可洛丽塔少女
洛丽塔裙
一击即中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