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冲突视域下群众文化建设难点与对策

2023-12-11 14:16宋欣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文化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需要注重弘扬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此,政府组织应当积极建设群众文化,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群众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最开始的原始社会阶段就存在。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种表征,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集合了包括传统的“和合”精神在内的劳动大众的精神内涵。发展群众文化是我国新时代下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各界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当前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来看,群众文化建设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个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深入思考如何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拓展群众文化建设渠道,优化群众文化,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这对弘扬中华文化,构建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1 多元文化冲突的具体影响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生活丰富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优化群众精神家园、提升群众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就非常重视群众的文化建设,以群众文化建设为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程度日趋深入,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也日趋激烈,并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结果,对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有正反两个方面影响。

1.1 正向影响

在多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国内引进了优秀的外来文化,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增加了可使用的、十分丰富的建设素材,群众文化可以具备更高的文化价值。我国建设群众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本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外来文化,注重民族平等,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这种建设原则和理念决定了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有着更强的文化吸收能力。在多元文化冲突下,这种文化吸收能力赋予群众对其他文化学习的自主选择权,通过文化吸收和学习减少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进而建设特色化和时代化的群众文化体系[1]。

1.2 反向影响

在多元文化冲突的环境中,本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例如,西方的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手工业,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问津,许多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传承人,导致无法传承下去。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世界观还在形成阶段,而有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动摇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了价值观、社会信仰等不牢固,也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建设。而以上都是与群众文化有关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多元文化冲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正常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对于国家发展乃至民族未来来说,文化是核心,也是灵魂。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确保我国在世界中始终屹立的重要基石,同时这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之根。因此,要想实现民族复兴首先需要实现文化复兴。通过建设群众文化使我国公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但是,群众文化建设非一夕之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砥砺前行,坚持本心,坚定群众的文化自信,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新格局。

2 建设群众文化的具体障碍

2.1 消极文化的干扰影响

从当前信息大爆炸的环境来看,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路径。但是整体上看,群众可以获取的信息质量水平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也客观说明了网络信息下各种信息都得到了强化,传播能力都在提升。群众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部是正面信息,还有很多消极信息出现。这些消极信息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起到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消息信息会干扰群众的判断力,进而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各种力量不齐心。我国民众对各种信息的判断能力存在着差距,民众言论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引导,在建设群众文化期间存在负面文化的反向作用[2]。

2.2 缺乏建设群众文化的保障机制

建设群众文化不仅仅是单个部门的工作,还是多个政府部门相互配合,联合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大型工程项目。群众文化建设会涉及非常广泛的文化内容,对我国群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更快更好地建设群众文化,就需要有与之匹配的保障机制。当前,多个地区并没有完善的群众文化建设机制,在实际建设中,多地区出现了建设工作推进难度大,文化建设体系缺乏保障等问题。最终文化建设的结果和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设群众文化需要以巩固各地区人民对优秀主流文化认可为主,坚定群众对主流文化的自信心,提高群众凝聚力。群众文化建设期间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作为基础,因此各层级文化建设部门应当重视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强化各项机制的保障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建设保障体系。根据需求,相关部门需要配置足够的硬件设施,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养,从物质、人力资源、财力和组织保障等多个方面为建设群众文化保驾护航。

2.3 缺少足够的群众文化专业人才

建设群众文化需要人来执行,人来落实,这是每一个行业发展的定律。建设群众文化同样需要有足够专业的人才和足够数量的人才作为保障。政府部门应当注意到人才对于建设群众文化的作用。但是从实际工作中看,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从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业余者较多,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中。

3 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建设群众文化

政府参与文化建设应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调查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发展的路径强化文化建设的实践性,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3.1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群众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与生产力相适宜的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想推动社会发展就需要有完善、进步的文化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国内的具体情况,面向大众和社会发展通俗文化和国际文化,面向未来创建先进文化。我国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观念培养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加强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让人民群众能通过正确的文化思想指导以及完善的价值观念引领,更好地进行国家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培养国家后备力量,在新一代年轻群众中发扬传统文化,主动融合现代文化,打造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青年团队[3]。

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多元化文化冲突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国应当借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开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强化基层群众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传播能力,提高先进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特色时代背景中,将其和大众文化相互融合,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此外,相关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能力,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范围,强化群众的思政观念稳固程度,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群众文化快速完善。

3.2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国内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格局,多元化文化趋势已经越发明显。不同文化派别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冲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强化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吸收能力,强调爱国主义在群众思想中的价值,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群众思想浪潮。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变,社会中也会出现很多新思维。通过新思维看待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层面融合马克思主义更加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同文化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多元化文化建设期间应当注重以客观、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将各种文化积极吸收到群众文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融合多文化的特长,完善我国社会整体文化框架。通过多元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强的感召力。

3.3 重视生产以及消费的群众文化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拉动新消费是顺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从当前国内的群众文化建设看,群众文化和群众消费以及社会生产之间存在不稳定的情况,有些基层群众文化和时代脱节,并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我国应当以群众现阶段的需求和未来需求为导向,建设更加完善的群众文化体系,针对民族以及实际民情构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我国人口数量多,文化宣传以及文化教育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通过刺激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消费增加文化产业的活力,为群众文化建设进入到良性循环提供外部驱动力[4]。

3.4 完善群众文化建设体系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是群众,群众参与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基础。通过群众的力量打造贴合群众实际需求的文化体系。还应当注重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强化互联网科技的实际作用,努力打造线上和线下的文化体系,提高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

網络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原本分散的群众文化聚合到一起,起到强化文化宣传的效果。可以引导群众通过线上途径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出意见,促进文化全面发展。完善宣传平台还需要定期组织群众参与文娱活动,强调群众的主动参与性。借助线下演出以及线上直播等形式强化文化传播水平。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强化网络宣传力度,弘扬传统文化,落实群众文化。

4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这也带动着我国的群众文化参与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活动中。多元文化冲击下一方面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给群众文化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不断夯实群众文化,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期间的保障能力,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人才,提升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合创新精神,建设新时代下的特色化中国群众文化。

引用

[1] 王学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建设分析[J].文化产业,2022(36):147-149.

[2] 黄毅.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研究[C]//.2022社会发展论坛(贵阳论坛)论文集(二),2022:62-63.

[3] 尤洪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J].文化产业,2022(2):133-135.

[4] 黄敏.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170-172.

作者简介:宋欣(1991—),女,山东东营人,本科,助理馆员,就职于东营市科技馆。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