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学下的中国文化源流解析

2023-12-11 14:16彭蔷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学儒家文化谚语

日本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再加上两国之间的历史往来,日本和中国在民族风俗、文化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唐朝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十分发达,并且与邻国建立了友好往来,我国很多先进的文化传入日本,并对日本语言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之一,与我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推动中日两国的交流和沟通。在日语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进行解析,有利于语言习得者更好地把握日语语言文学的特征和内涵,提升日语学习水平。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

1 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

1.1 社会性特征明显

语言文学中的社会性属性是指语言文学所处的社会背景,简单来说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我们经常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个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内容。由于受到日本地域性特征的影响,日本语言文化还与地区文化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在日语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了城市变迁的因素。

1.2 语言标记性

日本语言文学还具有明显的语言标记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语起源于汉语,这一点从日语的书写、发音等方面都得以体现。同时日本是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民族,善于运用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也善于保留自身的语言文化特征。因此,在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新旧不断交替的现象,日语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吸收发展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

1.3 家庭文化理念浓厚

日语语言文学中带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理念,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家庭有着密切关联。在日本早期有很多关于家庭题材的文学作品,从中可以体现出日本人民对于家庭幸福生活美好的向往。

2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表现形式

2.1 作为安宁的象征

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作品,多数作为安宁、和平的象征。这里的安宁不只是用来形容生活状态,更是用来表达内心的平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不断深入,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各阶层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迫使他们接受世界无比之大的现实,并且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涌入到日本后,给日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经历了千年农耕文化的日本社会一时间难以接受。而中国文化作为安宁的象征,这一时期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日本文化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二战结束后,日本社会的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很多女性作家利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处处充斥着中国文化的身影,作为安宁的象征抚慰着满目疮痍的日本。

2.2 存在“缩小意识”

由于受到日本人文情怀、历史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家园文化成为了日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裁,这一点与中国文化有着一定的契合之处,同时这也为我们研究中日文化提供了切入点。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家园文化存在“缩小意识”,这也是日语语言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日本的文学家经常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利用对家园的描写,表达对一些大事件、观念和认识的看法。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多数的日本人都非常注重家庭,認为家庭是完美生活的象征,这也使得他们非常热衷于对家庭环境、庭院的布置[1]。在近现代日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家园庭院的描写,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安定生活的诉求和向往。另外,很多日本文学作家借助对家园庭院的描写,将自己的理想、愿望等浓缩到其中。因而我们可以将家园庭院作为日本文化的一种缩影,是日本社会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

2.3 家园形态

关于日本家园形态的具体体现,人们的第一印象必然是樱花。在日本语言文学中,樱花不仅是日本的国花,更是日本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自古以来,日语语言文学作品中就有很多关于樱花的描写,比如在车站、婚礼现场等都会经常出现樱花,樱花是日本人民的情感寄托,最能表现出日本的人文情怀[2]。同时,樱花还存于与日本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关于家园情怀的文学作品中也时常会出现樱花作为映衬,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民浓厚的家庭观念。

3 日语语言文学受到的中国文化影响

3.1 中国谚语的影响

对日语语言文学中的谚语进行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的谚语都与中国的成语或诗歌典籍极为相似,这是因为日本的谚语大多来源于中国。据历史记载,百济人王仁曾将我国大量的优秀典籍带回日本,如《论语》《千字文》等,我国的谚语与汉字也由此一并流入日本,并被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所学习和使用。在初期,日本所使用的谚语大多是照搬汉语中的结构或形式,或是对汉语中的谚语进行全盘模仿。比如,“一石二鸟”这一谚语就是照搬了中国成语[3]。随着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谚语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对于谚语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日本谚语也不再完全照搬中国汉语,而是通过对谚语的字数、语法或结构进行变化,使得谚语更加符合本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有一些日本谚语并非照搬或模仿中国文化的,但却是在中国文化影响下被创造出来的,这些谚语也更加符合日语表达的习惯。

随着唐朝时期的中国进入到鼎盛时期,文化、技术先进于其他国家,当时的日本统治者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交流,并先后派学者到中国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并将大量的中国文化典籍带回日本,再加上统治者的重视,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思想和艺术等都被日本所吸收,并对日本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在这一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源自于中国典籍或文学诗歌的日本谚语。随着更多的中国典籍被日本所吸收和使用,日语语言中的很多谚语都包含中国文化元素。

3.2 中国诗词的影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诗词,往往可以用短小的几个字或词就可以表达出宏大的主题或思想。在日语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诗词对于日语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4]。比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就通过中日对照的方式翻译成日文。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前は古人を見ず,後は来ない者を見ない.天地の悠々を念じて、独怆然として涙を流す!

通过对译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只是稍微改动了字词的位置,并运用日语语言进行了修饰,基本上还是可以看出该诗词的中文原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现代的日语语言文学内容中所保留的中国文化不多,但在以往的日语语言文学中却随处可见中国文化的身影。

3.3 中国书法的影响

在我国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文化,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书法是我国历史艺术文化中璀璨的瑰寶,其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在早期日本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一并吸收,因而在目前的日语语言文学中仍可以看见中国书法的身影。

自汉代以来,中国书法传入到日本后就对日本的书道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10年,日本奈良时代,我国的高僧鉴真东渡时,不仅给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佛经,还将一些珍贵的书法精品传到日本,让当时的日本书法家们大开眼界。随后日本先后选派了大批的学者或僧侣到中国取经求教[5]。在中国学习期间,他们刻苦钻研中国书法,并将当时较为流行的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传回日本,备受日本统治阶级追捧。比如,光明皇后就是王羲之书法的追崇者,同时她的书法也被推尊为“日本第一小楷”。

3.4 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其中不仅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对于后世仍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儒家文化向来是日本学习和吸收的重要对象。根据历史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就已经传入日本,并对日语语言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隋唐时期,遣唐使在两地之间往返,将更多的儒家典籍和思想带入日本,儒家文化被更多的日本人所熟知和推崇。目前日语语言文学中已经保留了大量的儒家文化。比如,在日语中也有“温故而知新”这个表述,而这一表述正是源自于《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儒家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影响最为鼎盛的时期当属日本江户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文人将儒家文化奉为经典,并将儒家思想和本文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儒家文化在日本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3.5 语言文化结构的吸收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化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形式结构都与汉语语言结构非常相似。比如,汉语中的成语或谚语讲究对偶,日语语言文学在这一方面也有体现,很多的日本语言结构也会采取对偶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表达会出现对偶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为了便于表达或记忆。这一点同样被日本语言所吸收。另外,在日语语言文学中也会经常使用到叠词、近义词等表达形式,这些与汉语使用习惯上也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的谚语或熟语中也经常会使用近义词、叠词等方式,便于记忆。因此,在日语习得者在对日语语言结构进行学习和分析时,可以从汉语语言结构中寻找异同,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日语语言特征进行理解和掌握。

4 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与中国是邻国,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交集,日本语言文学在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虽然在日本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但中国文化依旧在日本文学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日语语言文学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家园意识,象征日本国民对于美好家园的向往,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深究,可以看到其中不乏中国文化的身影。日语习得者要想更加深刻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学,就需要从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联性着手,对日语与汉语的异同进行准确分析和概括,以此来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引用

[1] 温晓亮.文化审视下的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解析[J].福建茶叶,2019,41(3):273-274.

[2] 和平.文化视角下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研究[J].散文百家,2018(8):84-85.

[3] 李爽蓉.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才智,2018(11): 184-185.

[4] 王燕.浅谈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现代交际,2017 (8):102+101.

[5] 郭春晖.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知识文库, 2017(5):11-12.

本文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日语源流词汇分析”

作者简介:彭蔷(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学儒家文化谚语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说说谚语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谚语趣画(一)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锡伯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