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代石牌坊形制特征和时代背景浅析
--以长泰区现存石牌坊为例

2023-12-16 04:50严智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长泰县长泰牌坊

严智龙

(漳州市长泰区博物馆,福建 漳州 363900)

牌坊是我国古代一种门架式的建筑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采用木、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或石雕装饰,多建于庙宇、陵墓和园林前或街道的路口,具有行进导向、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等作用。牌坊“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中期,始称‘衡门’,演化至汉代的‘棂星门’,唐代的‘坊门’,至北宋时期演变成为一种独立兼具标志性的开放式门楼建筑,明代之后至清末的牌坊功能性逐渐由纪念性的精神功能,转变为统治者表彰功勋、德政、科举及忠孝节义的文化性功能”①。按材质划分,牌坊主要分为石牌坊、木牌坊、水泥牌坊、铜制牌坊等。石牌坊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意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表彰某位在政绩、科第以及忠孝节义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美德和丰功伟绩,熏陶教育人民要忠君爱国、讲仁义、知孝悌。同时,牌坊也是古人寄托哀思情感的实物表现形式。

漳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其位于闽粤两省交界最南端,与厦门、泉州构成闽南金三角。漳州古代虽为蛮荒之地,但在陈元光开漳后,其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孕育出独具漳州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

长泰是漳州的一个千年古县,状元故里,花县春风,人文昌盛。长泰夏商属扬州,西周属七闽地,东周属越地,后秦废闽越王,建立闽中郡。至唐乾元元年(758)为泉州府南安县武德乡崇教里地。乾符三年(876),邑长为了方便输纳,以乡置场,名为武德场。文德元年(888),为了避讳,改为武胜场。不久,又改武安场。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始置长泰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邑原任武胜场大使杨海等,以去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请于泉守林金吾,割隶给漳州府管辖,延续至今。长泰历属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2年4月,中央红军曾进驻长泰县。2021年撤销长泰县,设立漳州市长泰区。

历史上,长泰曾建有众多牌坊。《长泰县志》记载:“牌坊多建于县衙前或主要街巷处,历史上,长泰先后建牌坊72座,其中木牌坊2座,石牌坊70座(小牌坊不计在内),建于县城59座。由于历史变迁、修路、基建等原因,多数牌坊被拆毁。民国时期县城改建市街时以及70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中,牌坊受破坏居多。”②如今长泰仅存4座牌坊,为武安镇中山路的祖孙执法坊、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解元世科坊和戴弘亮墓道坊。

1 长泰现存石牌坊概况

武安牌坊群位于武安镇中山南路,由祖孙执法坊、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解元世科坊三座石牌坊和一口古井组成。三座石牌坊于1983年4月由长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武安牌坊群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祖孙执法坊(图1),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门式,通面阔7.97米,明间面阔3.97米,次间面阔2.0米,通高9.2米,石料硕大,加工成仿木形,木梁形式,柱为方形,四边倒角,梁为琴面式,枋穿插于柱间。中楼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中脊中央有葫芦,两端饰鱼尾状鸱尾。边楼屋顶为边柱上坐栌斗上出二跳承托。明间正额石匾阴刻“祖孙执法”“恩荣”,横梁阴刻“都御史戴时宗监察御史戴燝”“明万历二十三年岁次己未春吉旦立”,两面皆同。

图1 祖孙执法坊

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图2),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由历科进士、历科举人戴燿、唐尧钦、戴燝、戴仕衡、卢硕、林秉汉等立。坊为石仿木结构,二柱一门式,面阔4.87米,通高7.055米,单檐歇山式屋顶,但不规则,柱方形,四角内讹。二柱上有普柏,坊上置栌斗,斗形较大。斗拱均出挑,额枋下有龙形雀替。石匾阴刻“春风桃李”“秋水鱼龙”“隆庆戊辰科戴燿、隆庆辛未科唐尧钦、万历丙戌科戴燝、万历己丑科戴仕衡、万历壬辰科卢硕、万历己未科林秉汉”,横梁阴刻“万历四年岁在丙子仲冬吉旦立”。

图2 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

解元世科坊(图3),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为云贵解元薛炳、举人薛春建。坊为石仿木结构,六柱三门式,通高7.83米,面阔三间,次间1.55米,两根石柱侧脚支撑屋架,明间4.1米,通面阔7.2米,单檐庑殿式屋顶。石匾阴刻“解元”“世科”,横梁阴刻“大明嘉靖戊子科云贵□□”,还刻有薛春、薛炳的题名事迹,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

图3 解元世科坊

戴弘亮墓道坊(图4)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镇古农村社中,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戴弘亮墓的附属文物。坊坐东朝西。面阔3.3米,高4.2米,石仿木结构。双柱单间一楼,庑殿顶。坊分两层:上层置三攒石质弯拱,下层额枋镌书“大明冠带太老遁菴戴公神道”,柱脚置夹柱石。1992年11月,戴弘亮墓于被公布为长泰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5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戴弘亮墓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4 戴弘亮墓道坊

2 形制特征

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漳州明清时期建立的石牌坊多达646座(包括清光绪三年废除的93座),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均已损毁。据记载,漳州目前留存的牌坊85座③,从材质上来看,均为石牌坊,按照功能划分,其中功名坊34座(明代26座,清代8座)、节孝坊38座(宋代1座,明代8座,清代28座,民国1座)。由此可以看出,漳州现存牌坊大多以功名坊、节孝坊为主,且年代大多为明清两代。

长泰区现存4座牌坊(1座墓道坊,3座功名坊),均为石仿木结构。按功能划分,长泰区牌坊以功名坊为主,辅以一座墓道坊,均始建于明代,这与漳州现存牌坊的始建年代相印证。按朝向划分,长泰区牌坊主要是由北向南,且大多在政治经济中心,这点也与漳州和长泰历史记载内容相关联。按雕刻技艺划分,雕刻纹饰大多为传统吉祥图案飞龙、仙鹤、祥云等,象征主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地位,雕刻技艺主要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按文字划分,牌坊上文字均为阴刻,祖孙执法坊、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均刻有“恩荣”。恩荣牌坊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钱建造的牌坊。在封建社会,石牌坊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敕命、圣旨、恩荣、御制。按建造目的划分,长泰牌坊的建造均与长泰历史名人有关,如祖孙执法坊是戴氏后裔为长泰籍进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戴时宗和戴时宗的曾孙(进士、监察御史)戴燝而立,彰显祖孙二人为官清正、治行素著、执法不阿的高尚品德。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为戴燿、唐尧钦、戴燝、戴仕衡、卢硕、林秉汉等20人而立。戴燿56岁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两广总督,被尊称为“戴两广”,最后官至兵部尚书。解元世科坊所记薛炳曾调任广东揭阳任知县,明察秋毫,为官清廉。漳州牌坊也多为功名坊,为纪念当地的贤人志士或仁人志士所建造,但也存在小部分墓道坊。

墓道坊在漳州尚存6座,它是研究漳州古代墓葬制度和风俗习惯的重要依据,对于后人研究陵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古代墓葬制度、古代风俗习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是后辈对前人寄托哀思和歌功颂德的一种方式。戴弘亮墓道坊主人戴弘亮是明代长泰五大地理名师之一,其子孙人才辈出,有“一门九进士”的美誉。

3 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

3.1 社会稳定,促进长泰经济飞速增长

据统计,长泰地区的明代功名坊共有38座(大部分已废),如登云坊、三世尚书父子进士坊、父子侍御坊、天卿坊、双桂坊、登俊坊等,占牌坊建筑总数的70%以上,如此众多的功名坊表明明代是长泰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宋代漳州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稳定,人口迅速增长,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等行业的发展,促使长泰在宋代经济发展迅速。明清时期,“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风回帆转,实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鹜争驰,以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至巨万”④。漳州九龙江出海口月港的兴起与繁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改善了附近百姓的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使漳州文教事业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长泰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理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种植。与此同时,政府与民间开始兴修水利,改良灌溉技术,经济作物的大量引进与发展,也为长泰明代牌坊的兴建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经济、技术条件。

3.2 人才辈出,地方文化教育长足发展

功名坊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纪念或表彰地方有功官绅所建的建筑,因其标志地方的科举成就,亦能光宗耀祖,因此极受各地官绅、民众喜爱。自宋代迄始,长泰尊师重教,设立县学,多次聘请著名理学家福建漳州知府朱熹到长泰讲学。朱熹在漳期间,施政变革,极力推行办书院、兴教化,端正风俗,传播理学,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其教化被誉为“紫阳过化”,也推动了儒家文化在漳州的传播,造就一方人文昌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宋代的教育为长泰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明代成为长泰地方文化发展最为兴盛的朝代。长泰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71人、举人292人、贡生396人,奠定了“千年长泰”的厚重与深远,也造就了长泰县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历史盛况。因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历代英才辈出,又有了“文昌长泰”的美誉。明朝时期,长泰办社学、书院,私塾分布城乡各地。学校设立助学经费,地方人士也乐于捐资助学,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民间15岁以下儿童可自愿入学。社学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也解决了部分乡村子弟入学难的问题,并为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私塾教育也是长泰地方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入学方式简便灵活,大大促进了长泰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明代长泰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是长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学子寒窗苦读,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3.3 朝政清廉,激励长泰学子奋发图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思想文化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化会反作用于政治。元朝的腐败,让明朝统治者认识到,只有朝政清廉、广纳贤才,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明初采取了大兴荐举的方法,颁布“求贤令”,为了培养人才以及普及教育,设立国子监。明朝承接古制,并将科举制发扬光大,通过科举制度招揽人才。明代,长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出现祖孙进士、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叔侄进士的盛况。戴氏一家六代出现“三世尚书”,还出现了漳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林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下,一座座美轮美奂且代表“荣耀”的牌坊矗立于长泰这片土地上,不仅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勤学苦读、奋发图强,建设富美新长泰。

4 结语

文化遗产是宝贵的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长泰留存的石牌坊,作为长泰宝贵的历史财富,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在当今的政治、社会具有弥足轻重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进行合理适度利用,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历史留给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将文化遗产保护置于十分重要的高度。保护长泰石牌坊应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与起点,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任务,才能传承好长泰历史文化,保护好长泰文化遗产。

注释

①郑智聪,李房英,黄河.闽南地区现存牌坊文化遗迹分布特征:以漳州市为例[J].福建建筑,2020(12):34-38.

②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泰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③阮开森.五谷丰登·漳州古街[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6.

④[佚名].乾隆海澄县志:卷十五:风土志:风俗考[M]//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81.

猜你喜欢
长泰县长泰牌坊
逐梦中国的世界级药企一一江苏长泰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志君博士
安徽长泰科技有限公司
二轮志书地情记述问题分析及其史实重建的路径
——以闽南千年古县漳浦、长泰为例
冬天的田野
长泰县种植百香果的气候资源分析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4300吨挤压机牌坊安装
白家牌坊
西递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