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2023-12-16 09:14向品倪
现代矿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软岩塑性锚索

向品倪

(七冶建设集团贵州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矿产资源的开采已逐渐进入深部,深部高地应力条件带来的工程难题备受关注[1]。为了有效解决深部巷道的围岩控制问题,许多学者对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何满潮等[2]针对普通锚杆不能适应围岩大变形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恒阻大变形锚杆;沈曰勇等[3]针对软岩巷道围岩体强度低、断裂松散、遇水膨胀、易解体的特点,提出了全锚支护技术;王健[4]结合锚杆、锚索和注浆的优点,提出了锚杆和注浆的综合支护技术;韩会军等[5]认为高地应力是导致深部围岩变形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软岩的破坏机制,提出了适合软岩的支护方法。

深部巷道的围岩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深部巷道条件复杂,围岩强度低,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特点采取合理的支护方式[6-8]。本文以瓮福磷矿白岩矿区大塘矿段矿区脉外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支护方案下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采用“大小承载体”共同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提出了“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协同加固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工业试验对该支护方案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工程背景及分析

1.1 工程地质条件

瓮福磷矿白岩矿区大塘矿段矿区岩性复杂,主要包含白云岩、条痕混合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等。在早期的成矿过程中,由于岩浆强烈的活动,使得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和断层十分复杂,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巷道围岩主要由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混合岩等构成,岩石破碎,遇水易膨胀,整体性差。

受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大塘矿段形成了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高应力矿区。在高地应力影响下,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围岩松软破碎,巷道掘进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的高效生产。

1.2 矿山巷道原支护方案

脉外运输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净断面尺寸为4 800 mm×4 400 mm(宽×高),巷道采用“锚杆网+U 型钢+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案。锚杆型号为φ22 mm×1 800 mm 水泥砂浆锚杆,间排距均为1 000 mm;U 型钢型号为U36 钢,喷射混凝土标号为C25,厚度为100 mm,钢筋网片采用10#铅丝编织而成,规格为3 300 mm×1 300 mm。

在采用原支护方案后,在脉外运输巷道设置监测站,监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知,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392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296 mm,底臌量最大值为61 mm。可看出,巷道总体上变形破坏严重,需要对现支护方案进行优化。

1.3 变形特征

(1)拱顶塌陷。研究区发现10起顶板塌陷,约占总数的11%,局部有岩块掉落的现象,拱顶出现许多裂缝,顶板严重下沉,严重影响了巷道的稳定性。

(2)变形持续时间长。巷道的埋深为730 m,围岩强度较低,巷道掘进后,围岩出现了长时间的顶板下沉和侧向收缩的现象,稳定性差。大部分巷道的围岩变形速度为6~8 mm/d,有的可达60~90 mm/d;变形持续较长,部分可持续半年以上。

(3)支护材料破坏。在安设支护材料时,巷道仍处于快速变形期。大多数支护材料在最初安装后就断裂了,修复后仍有断裂发生。表明低强度的支护系统未能控制由围岩变形引起的巨大压力。

1.4 变形机制

(1)岩体的重力应力。随着巷道深度的增加,岩体中储存的内部弹性能量也随之增加。当巷道被开挖时,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紊乱,原来稳定的三维应力场变为不稳定的二维应力场,并释放出巨大的应变能,从而导致巷道的变形和破坏。特别是对于深层软岩巷道,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围岩的埋深对巷道的变形影响很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可能会因变形过大而导致巷道不稳定,造成破坏。

(2)地质条件。巷道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岩石本身的强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巷道的地质条件,这包括岩体的发育情况、地下水等。一般来说,围岩的地质结构越发育,围岩的完整性就越差。

(3)巷道开挖的方式。巷道掘进采用钻爆法,爆破作用下使得围岩松动破碎,导致巷道浅层围岩周围出现一定范围的松动圈。同时相邻巷道的施工、工作面开采等都会改变岩体应力的大小,造成巷道的不均匀变形,甚至失稳

(4)不合理的支护方案。原方案采用“U型支护+锚杆”,属于被动支护方式,且单一的支护方案很难调动深部巷道围岩的自承能力,会造成巷道的大变形,无法长期保持巷道的稳定性。

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理论分析

2.1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力学模型

假设巷道围岩为线弹性体,断面形状为圆形,埋深远大于其半径,巷道围岩的弹性区半径为Rh,塑性区半径为Rs,破裂区半径Rf,巷道的半径为R0,其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式中,σr为径向正应力,MPa;σθ为切向正应力,MPa;r为径向坐标值,m;Pi为支护阻力,MPa;φ为内摩擦角,(°);C为黏聚力,MPa。

塑性区半径为[11]

式中,G为弹性模量,GPa,μ为泊松比。

由塑性区范围内的位移计算公式可看出,位移的大小受到P0、φ、C等参数的影响。

2.2 巷道围岩强度的影响

根据瓮福磷矿白岩矿区大塘矿段矿区现场工程实际情况,令支护阻力Pi=0,弹性模量为2.6 GPa,岩体容重为25.5 kN/m3,探究当内摩擦角为30°时,塑性区位移和塑性区半径随黏聚力变化。黏聚力为2.5 MPa时,塑性区位移和塑性区半径随内摩擦角的变化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不同黏聚力值对岩体塑性区有较大的影响,黏聚力值越大,塑性区半径和塑性区位移越小,围岩体的稳定性越高;而内摩擦角的大小对岩体塑性区的影响较小。

在深部高地应力的环境下,巷道拱顶和两帮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更大,故需采用集中、高强度的支护方式对巷道拱顶和两帮进行处理。

巷道属于深部巷道,所受地应力较浅部巷道较大,巷道围岩的原地应力区、弹性区、塑性区、破碎区的范围会发生改变,塑性区可以发展为破碎区,弹性区可以发展为塑性区。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围岩的力学性质,才能保持巷道的稳定性。

3 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技术

3.1 支护方案优化

为了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采用小承载体—注浆锚杆和普通锚杆组合结构来控制破碎区的发展,采用大承载体—注浆锚索和普通锚索组合结构来限制塑性区的发展。2 种支护结构共同对巷道的围岩进行支护,实现组合支护技术,不仅使承重结构发挥承载能力,而且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因此,采用“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的“双拱协同”加固技术[12]控制深部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一方面,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改变了围岩的力学性能,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另一方面,锚杆和锚索形成了双拱复合支护结构,保持了巷道的稳定性。

结合巷道的破坏情况和施工条件,巷道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支护方案。锚杆采用φ22 mm ×2 600 mm 高强度左螺旋无纵筋锚杆,间排距均为800 mm;注浆锚杆采用φ25 mm×2 800 mm 中空注浆锚杆,间排距均为1 600 mm。锚索采用φ21.8 mm×7 300 mm 预应力钢绞线锚索,间排距均为1 600 mm;注浆锚索采用φ22 mm×7 000 mm 空心锚索,间排距均为2 400 mm。注浆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3 MPa。

在打设锚索前,首先在巷道围岩表面内喷射厚度为50 mm的混凝土,将凹凸不平的围岩表面喷平,防止围岩掉块同时方便锚杆索的打设;为了防止锚杆和锚索受到地下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进行一次厚度为50 mm的喷射混凝土。巷道优化支护方案如图4所示。

3.2 支护方案验证

通过模拟计算软件FLAC3D分别计算原支护方案和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

巷道围岩的垂直位移分布如图5 所示。原支护方案下巷道拱顶的最大沉降量为220 mm,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拱顶的最大下沉量为70 mm,顶板的最大下沉量减少了68%;原支护方案下巷道两帮的最大变形量为200 mm,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为80 mm,两帮最大变形量减少了60%。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如图6所示。由图6(a)可知,在原支护方案的情况下,在巷道两帮和拱脚两侧的底角处分布有较大的垂直应力,且在巷道边墙与拱部相交位置、巷道底角位置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垂直应力的分布不均匀。由图6(b)可知,在采用优化后支护方案后,垂直应力峰值的分布相对更加平衡,表明巷道围岩发生变形破坏的范围相对降低了,巷道底板所受垂直应力峰值相对于原支护方案的降了50%以上,优化支护方案有效改善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环境。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7 所示。由图7 可知,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塑性区明显减小,说明优化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整体强度明显提高,围岩性质得到改造,只有小部分围岩处于剪切状态。

4 工业性试验

在巷道施工中安装监测站观测巷道表面位移,测站建立初期每天观测1次,根据变形量逐渐调整至每周观测3 次,巷道变形速度较快时,需相应增加观测次数;巷道变形稳定后,可减少至每周1~2 次。观测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在180 d的现场观测时间内,拱顶和拱底最大收敛量为111 m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82 mm。在前70 d 巷道的变形速度最快,之后的变形速度逐渐放缓,110 d后,巷道的变形和收敛速度基本保持稳定。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案大大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

5 结 论

(1)瓮福磷矿白岩矿区运输巷道属高应力软岩巷道,原支护方案下巷道整体变形严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提高围岩的黏聚力值,可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提出“大小承载体”联合控制技术。

(2)基于“大小承载体”联合控制技术,提出了“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支护方案,注浆锚杆和普通锚杆与围岩可以形成小承载体控制破碎区的发展,注浆锚索和普通锚索与围岩可以形成大承载体限制塑性区的发展,二者共同作用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3)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喷射混凝土+注浆锚杆+锚杆+注浆锚索+锚索”支护方案后,可保持巷道的长期稳定性,为矿井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软岩塑性锚索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软岩作为面板堆石坝填筑料的探讨
官帽舟水电站软岩筑坝技术的成功探索
石英玻璃的热辅助高效塑性域干磨削
深井软岩支护新技术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