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Q的外方课程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3-12-18 13:41王建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7期
关键词:办学教学质量维度

梁 健,王建军

(东北大学 悉尼智能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提出,应加快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效益和治理能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1]。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已步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如何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水平合作办学,已然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重心。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改变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教师和管理人员现阶段无法跨境流动,远程在线教学、云端交流合作等外方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成为常态化,这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带来巨大风险与挑战,在线教学能否达到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亟须验证。因此,如何有效评价远程在线教学环境下外方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研究综述

2015年以来,在澳大利亚教育部的资助下,澳大利亚社会研究中心开发了“学习与教学质量指标”网站(Quality Indicator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QILT),旨在公布对澳大利亚所有大学开展的学生体验问卷(Stud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SEQ)的调查结果,从而帮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和比较各高等教育机构及各专业的教学质量[2]。SEQ调查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问卷涵盖能力提升(Skill Development)、学习者投入(Learner Engagement)、教学质量(Teaching Quality)、学生支持(Student Support)、学习资源(Learning Resources)5个维度46个封闭式问题,以及课程的特色优点、亟待改进之处2个开放式问题。SEQ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获取详细的课程质量指标,从而将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将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变为课程,在评价其质量的过程中融合学生体验问卷调查这种新模式,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外方教学理念和国内存在的差异,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导致中外双方难以取得同等价值的教育成果[3],国内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外方课程,而且缺乏对现阶段远程在线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基于SEQ对远程在线教学环境下外方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开发,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由学习收获、良好的教学、清晰的目标与任务、有效的资源与反馈4个维度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基于SEQ的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的初步开发

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既要立足于外方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的优势,又要体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外方课程通常由讲授(Lecture)、辅导(Tutorial)、研讨(Workshop)、实验(Lab)等多个教学环节构成,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引导学生为个人学习成果承担责任。针对远程在线教学的特点,还应增加线上线下互动、在线教学环境、教学平台的使用、远程教学资源等指标。本文在SEQ问卷的基础上,面向中外合作办学相关利益群体(外方教师、中方合作教师、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开展调研,对原有指标有所保留,有所舍弃,有所修改,初步以下面5个维度来描述远程在线教学环境下外方课程的质量特性。

1.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服务的主体,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能够接受国际化优质教育提供保障,而优质的教育必然与学生能力提升呈正相关。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版本SEQ(2021)中,这个维度原本的第1、5项指标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个体素质,不适用评价微观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舍弃。第2、3、4、6、7、8项指标被保留,不仅能体现中外合作办学“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个性、敢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而且比较符合外方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师教学投入。教师是在线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协调者,一门优质的远程课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主导[4]。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及平台的功能,制定合理的在线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激励学生对学习保持信心和热情,协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与在线学习环境相契合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平台定期布置作业、测试,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效并提供相应的指导答疑,引导学生通过达成学习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对在线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将SEQ问卷中教学质量维度改为教师教学投入,原8项指标被保留,并增加“熟练地使用教学软件及平台”这项指标。

3.在线学习氛围。在线学习氛围是衡量远程在线教学是否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的关键因素。从前期对学生的访谈中不难得出,在线学习明显存在师生互动不足、学习氛围缺乏、教学形式单一、学习状态难以监管等弊端,这就要求中方合作教师(Co-Teacher)在线下课堂加强考勤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研讨互动,实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同时增设习题课、答疑、测试环节来强化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弥补远程教学的劣势。因此,选用SEQ问卷中学习者投入维度里第1、2项指标,同时增加“中方合作教师是否帮助我进入学习角色”“中方合作教师是否及时回应我的问题”“中方合作教师是否提供必要的教学内容讲解”3项指标作为此维度的质量特征。

4.学习支持系统。操作便捷、稳定且高效的教学平台,交互性强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环境等是保障远程在线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外方教师普遍依靠云校园发布课程学习资料(Pre-work)、作业(Assessment)和测试(Quiz),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和反馈。因此,这个维度应添加“流畅的教学直播”“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教学平台”“能从教学平台及时获得我想要的课程信息和作业反馈”3项指标。而SEQ中的原有指标主要评估教学管理者、就业指导师、学业导师等人员发挥的作用,与本文重点研究的外方课程教学质量并不相关,因此舍弃原有指标。

5.学习资源环境。外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国内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原有的学习策略不适用于应对外方课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外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内容宽泛,覆盖面广,学习难度大,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学习成果。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是引进和融合,这就需要中方合作教师主动搭建中外知识互动与融合的桥梁,更多地理解外方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传授学习方法,同时提供相适的国内课程教材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考虑到SEQ中此维度主要是针对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不在微观课程的质量评价范畴,故舍去。只保留第3、5项指标,并增加“能够通过观看录屏回放复习课堂内容”1项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施测及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星面向东北大学悉尼智能科技学院2020级的278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新指标施测,回收问卷249份,回收率89.6%,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95.2%。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初步开发的问卷指标采用KMO值检验、Bartlett球形检查,验证是否适宜进行因素分析。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轴法对26项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测试问卷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以确定问卷的最终维度和指标。最后对新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1.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值0.893>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2638.776,df=278,p=0.000<0.05,均表明初始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轴法对26个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累计贡献率为80.769%。删去因子负荷小于0.3的题目和在多个因子上负荷大于0.3的题目,重新对新问卷进行探索性分析后保留其中20项指标,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累计贡献率为81.382%。最终提取4个公因子作为新问卷的有效维度。再采用斜交旋转轴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旋转后每项指标在其对应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6,表明因子负载显著。

表1 斜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信度和效度检验。新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27,分布信度为0.762,表明新问卷的整体信度和效度良好,具有内部一致性、可靠性,适合推广。根据载荷值高的题目以及大部分题目所描述的内容对四个维度进行命名。因子1包含5个题目,主要考察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力的提升,命名为“学习收获”;因子2包含8个题目,主要涉及外方教师和中方合作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表现,命名为“良好的教学”;维度3包含2个题目,主要是关于学生的作业和考核,命名为“清晰的目标与任务”;因子4包含5个题目,主要包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资料、教学资源和教师反馈,命名为“有效的资源与反馈”。

三、基于新问卷的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讨论

“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总体来说是令人满意的”这项指标在原先设计的教师教学投入这个维度并没有显现出来,但在因子1“学习收获”中却表现出较高载荷值,由此可以认为,如果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提升了能力,那么他们对于课程的总体评价就是满意的。在因子2“良好的教学”中出现的“中方合作教师能够帮助我进入学习角色”和“中方教师的讲解、答疑和辅导对我学习帮助很大”原本属于在线学习氛围这个维度,这表明中方合作教师在外方课程中所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必不可少。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中方合作教师必须要做好本土知识与外方知识的互动与融合,尤其不能省略对重点知识的讲解、答疑环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因子3“清晰的目标与任务”中的两项指标均提及作业的原因是,学生能通过课程中作业的设置频率和考核方式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从目标的达成度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效。因子4“有效的资源与反馈”主要由原问卷中“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资源环境”两个维度构成,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学习资源的明确性、稳定性、便捷性和指导性高度一致,推测是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时给予的评价反馈能激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度。

结语

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的特点对澳大利亚学生体验问卷(SEQ)进行本土化改良,结合现阶段远程在线教学模式,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经过对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施测和问卷质量分析,本文认为最终得到的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可推广的。相比于国内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体验式设计转变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适合中外合作办学多元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填补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供了借鉴思路。

猜你喜欢
办学教学质量维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人生三维度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