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实践及创新

2023-12-22 02:05中信银行上海分行青年理论研究课题组
时代金融 2023年12期
关键词:配额资产银行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青年理论研究课题组(绿色金融组)

绿色金融是一种既具备金融功能又具备环境保护意义的金融活动,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碳资产能够有效连接金融和实体两端共同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然而碳资产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碳资产作为切入点,根据国内碳市场发展情况,探索碳资产在银行信贷领域内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客户画像雏形以指导绿色金融业务实践,切实以金融力量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战略。碳资产作为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资产,其价值和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CEA)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机制下,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力量,对于碳资产的管理和投资也在逐步加强。然而,碳资产在银行信贷领域内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评估和管理碳资产的风险,如何将碳资产纳入银行信贷决策中,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信贷产品、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策略来促进碳资产在银行信贷领域内的应用,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碳资产与碳市场现状

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碳资产白皮书》[1]中将碳资产界定为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的所有资产,既包括碳配额、碳信用及其衍生品也包括通过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等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碳资产主要集中在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两种。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正式启动[2],截至2023年7月5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39亿吨,累计成交额达109.5亿元,平均单价约为45.8元/吨[3]。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经先后建立包括重庆、湖北、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天津、四川、福建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未来,随着碳市场规模的扩大,对碳资产种类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将逐步扩容,除发电行业外,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更多的碳排放权需求将会释放,对CCER的需求量也将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与配额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便于落地碳金融产品,且是碳金融产品的重要阵地。2023年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暂停6年的CCER市场正式重启。

二、碳资产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实践和创新

(一)碳资产的转让和盘活及案例

目前,我国企业的碳资产主要集中在CEA和CCER两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几年也将进一步覆盖重点领域,如何高效地管理、盘活碳资产成为企业当下及未来的一大课题。现阶段碳资产的盘活方式主要有借碳交易、转让、碳资产质押融资等方式。

1.借碳交易案例(以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借碳交易是符合条件的配额借入方(一般为专业的碳资产价值管理机构)存入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后,向符合条件的配额借出方(一般为重点控排企业)借入配额并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待双方约定的借碳期限届满后,由借入方向借出方返还配额并支付约定收益的行为。控排企业可由此获得闲置碳资产的收益。早在2015年,申能集团下属的碳资产管理机构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便探索了与集团内电厂的借碳交易实践。下图为申能碳科技借碳交易模式。

图 1   申能碳科技借碳交易模式

2.碳资产质押融资。商业银行为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完成不断探索、创新。2014年9月,全国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落地,9年来,多家商业银行探索创新了碳配额质押、CCER质押、林业碳汇质押、碳资产质押保险结合等多种模式。2021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年共推动16笔SHEA质押融资业务落地,融资总规模4100多万元。但受制于融资主体主观质押意愿不强、制度体系、财税司法等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等因素,碳资产质押业务仍然在商业银行存量信贷领域中占比仍偏小。

商业银行评估押品的优良属性,主要从押品的价值量是否足够、价格波动是否剧烈、流通性高低等维度评判。下表为碳资产商业银行其他传统押品的属性对比。

固定资产作为优质押品,其各方面属性优异,在资本市场规模日盛的现在,上市公司股票作为较为优质的押品,尚未成为主流。而目前阶段碳资产的各项押品属性,离优质、核心押品仍有距离,故一般无法作为核心风险缓释手段,现阶段各家银行采用的碳资产质押配套碳保险、第三方保证等方式,也是基于碳资产在押品属性上的某些不足进行的综合风控考量。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叠加CCER重启的双重利好,使得碳资产质押融资的规模化成为可能,其重要意义是量化减排项目的环境效益,增加碳市场交易主体。尽管目前拥有可质押碳资产的大中型头部企业质押融资积极性不高,但八大重点领域涉及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普惠型小微企业的碳资产,可以作为银行普惠信贷押品的有力补充。传统商业银行的普惠信贷以房产抵押、税费贷、政府采购贷等为主,小微企业在固定资产押品匮乏的情况下,碳资产目前虽无法达到核心押品的属性要求,却可以在小微企业信用属性上作为有力的普惠风险缓释手段,有利于激發融资人端、银行端、外部监管端的多方参与积极性,商业银行也可以同时完成普惠信贷投放、绿色信贷投放的双重考核。

(二)碳资产的证券化及案例

碳资产及减排项目的未来收益权等都可以作为支持资产通过证券化进行融资,债券型证券化即碳债券,证类型证券化即碳基金。

1.碳债券及案例。碳债券指政府、企业为筹集碳减排项目资金发行的债券,也可以作为碳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即以碳资产及减排项目未来收益权等为支持进行的债券型融资。

案例一:2023年一季度,由某城商行主承销,某股份制银行联席主承的全国首单绿色碳资产债券(MTN)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创全国可比债券新低。该笔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垃圾热电提标扩容项目,属生物质能源利用类项目。根据评估,该项目每年预计可实现替代化石能源量10.09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0万吨。按照单期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考量该笔债券对应实现的节能减排规模,并引入碳资产收益互补,提高了绿色金融的有效性、精准性。

案例二:由四大行牵头主承销的全国首单碳中和、碳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SCP)成功发行,期限180天,规模0.62亿元,利率2.60%,担保资产为130.47万吨全国碳市场碳配额。

由案例可见,现有的绿色债券仍较多依赖于碳资产的收益互补或担保,且更偏注于关注企业本身资质。在未来碳市场进一步成熟的环境下,可通过将碳资产本身产生的未来收益权折算变现,减少对发行主体信用的参考比重。

2.碳基金及案例。碳基金是定位于碳市场,从事碳资产开发、管理及交易的投资基金,或者通过在碳市场投资交易来获取收益的基金。

案例一:2023年1月,DG资本联合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以“技术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场景应用推动优秀被投企业实现能源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为工商业客户节能减排,配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案例二:2021年3月,红杉中国和远景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碳中和技术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的成立旨在扶持碳中和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绿色科技发展,以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

由案例可见,碳基金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碳减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投资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等领域,碳基金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三)对碳资产货币化的展望

从碳资产流动性角度来考虑,碳信用及其资产流动性最大化时,可能形成碳货币,在此对其概念及未来应用场景做简单展望。学术界普遍认为碳货币就是在碳排放权交易中形成的一种完全流通的货币。碳信用就是碳排放额度,是伴随碳排放权成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而产生的。碳信用既是商品也是金融资产,并具有货币化的潜质。

碳市场具有类似货币市场的特点,在未来成熟的碳市场中,其交易标的具有类似货币的高流动性。当成熟市场中的参与主体足够多时,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碳货币可充当各市场主体间支付、拆借、投资、偿债的一般等价物。而在商业银行领域,可将碳货币作为一种低风险担保物,反向应用于传统信贷场景等。

三、客户画像雏形

碳资产相关的客群画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生产碳资产的主体、消耗碳资产的主体以及参与碳资产市场交易的其他主体。在生产碳资产的主体方面,主要参考自然资源部及发改委公布的CCER方法学,根据其公布的行业筛选出相应的客户;对于消耗碳资产的主体,则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上海市纳入2022年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为依据,以消耗碳配额为显著特征;参与碳资产市场交易的其他主体则主要参考《碳中和行动联盟名单》,该联盟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包括了券商、银行和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等。

實务上,银行的业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银行可以通过推出绿色普惠担保贷款的方式,为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碳资产持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依托银行与上海市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的合作,在原有的担保基金贷的基础上,依托企业原有的碳资产,通过担保基金中心担保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些贷款以政策性担保资源为支点,为碳资产持有人提供了增信,也保障了金融机构的权益,大大提高了碳资产的流动性,打通了碳资产开发、流转、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银行可以与上述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合作打造碳资产供应链平台,通过搭建平台,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收益。通过对碳足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银行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同时,碳资产供应链平台也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预测,帮助银行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业务风险。传统高碳行业如钢铁冶炼、化石能源、火电等,可通过应用碳捕捉、碳储存等技术,购买碳排放指标,以及开展绿色电能等项目实现其自身的碳中和,银行可在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增加绿色项目投资。这不仅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可以为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收益来源。

碳资产供应链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银行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参与碳资产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银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链供应链的运作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此平台拓展获客渠道,促进实现批量获客,降低获客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综上,银行通过与绿色核心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专业碳资产管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四、总结

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兴的资产类型,为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商业银行既可以创新自身业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又可以丰富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并获取最大的投资和业务增长机会。首先,研究碳资产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优化信贷结构。通过碳资产更加准确地评估借款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降低高碳排放企业的信贷风险。其次,将碳资产纳入银行信贷领域可以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环保、节能等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银行参与碳资产交易市场,可以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治理,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普华永道中国.《碳资产白皮书》,2021.9.

[2]赵禹程,李新创,李冰.构建中国钢铁行业六维碳资产管理体系[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2(1):6-9.

[3]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2023年7月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2023(7).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课题组成员:袁肇祥  林文倩  易桢  倪承皓  张建辰  李晓晴  王恺欣 张姝  林爽  丁丁

猜你喜欢
配额资产银行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