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12-22 02:05田径李瑾宜
时代金融 2023年12期
关键词:碳价交易价格能源价格

田径 李瑾宜

一、引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但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发展低碳经济十分必要。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市场手段,可以引导技术和资金流向低碳发展领域,倒逼企业进行绿色产业升级,是我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破解能源环境约束、实现社会經济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双赢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存在交易价格不稳定、市场参与主体的反应不足、难以充分反映碳减排成本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提出明确碳配额总量、增加有偿分配比例、发展多元化能源供给结构、保持政策连续性、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对策与建议。

二、叙述内容

文献综述:碳排放权作为可市场化交易的商品,其价格必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下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阐述。

许多学者从供求整体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彭晓洁、钟永馨(2021)从供需两个维度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1];张云(2018)认为传统的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机理在中国的碳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主要体现为碳交易价格对供给层面的政策信息不敏感、需求层面存在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向与理论相悖的情形等[2]。

部分学者单独从供给或需求角度细致分析了其影响。从供给层面来看,胡登龙(2016)认为碳排放权价格在供给端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政策因素又可分为配额计划、跨期储备制度和分配方式[3]。需求层面主要分为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及环境因素。谢明旸(2022)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能源价格如原油价格、天然气价格与煤炭价格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呈负向关系[4];王丹舟、杨德天(2018)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驱动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及方向与试点地区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5];江世银等(2022)以湖北碳市场交易价格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区域经济相比宏观经济对湖北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更强[6]。赵立祥,胡灿(2016)认为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市场环境、政策因素、能源价格间接影响碳交易价格[7]。Alberola 等(2008)发现极端气温变化会对欧盟碳配额(EUA)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尤其是未预期到的气温变化[8]。

除上述几个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对碳交易价格存在影响。陈晓红等(2013)认为市场因素通过市场情绪、参与者数量和各方运用市场力量的能力、市场管制和干预等方面影响碳交易价格[9];廖筠等(2019)运用向量自回归(VAR)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环境规制工具对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相对较高的解释能力[10]。

综上所述,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已有众多学者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本文将对此进行细致梳理。

三、我国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现状

(一)总量—交易机制

该机制是指政府根据碳排放目标将配额分配至重点排放企业,各控排单位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等行为减少污染排放,盈余或赤字的碳排放配额在碳市场上出售或买入的交易机制。总量—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主要形成机制,强调数量导向,反映了市场供给规模。

(二)有偿竞价机制

总量—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一般分为无偿、有偿和混合模式。无偿分配是指国家给企业分配的碳配额无需另缴费用,有偿分配是指企业需要通过定价购买或竞价拍卖的方式获取碳配额,而混合模式则是将所有或大部分的配额进行免费分配,帮助碳交易更快地被公司所接受和推广。我国早期实行无偿分配,近些年多个碳交易试点开始引入有偿分配。

有偿分配模式下碳交易价格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主导下的固定价格及浮动价格。固定价格是指企业依据自身需要按照政府定价购买排放权,但其弊端在于定价如果过高,会加重企业负担,定价过低则会失去调节作用。由此产生的浮动价格允许交易价格在政府规定某一交易价格区间内自由浮动。 二是市场主导下的自由竞价,企业通过拍卖竞价的方式有偿地获得配额。首先,有偿竞价使得环境外部性影响内部化,增加企业碳排放成本,激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其次,企业所需配额交由市场决定,能有效避免寻租行为;最后,有偿竞价收入可用于补贴绿色产业发展,支持低碳技术进步。有偿竞价具有诸多优点,我国对此已进行了初步规划与尝试,也是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 碳税机制

实践中,确定碳交易价格主要运用的两种机制分别是总量—交易机制和碳税机制。碳税机制就是通过征税提高企业碳排放成本,目的是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目前,我国选择将碳交易作为减排的主要手段,迄今为止尚未将碳税作为独立税种开征,主要原因可能是设定合理的碳税税率比较困难,税率过高可能削弱企业竞争力甚至阻碍产业发展,过低又难以起到减排作用。待未来碳市场成熟碳价稳定后,可能会以碳交易价格为参考引入碳税,形成混合的碳定价机制。

(四)抵消机制

抵消机制的交易对象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对碳交易机制的补充,排控单位可以购买CCER来抵消超额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我国各试点地区的抵消比例不尽相同。抵消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激励手段,不同抵消比例会对企业减排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碳交易价格。抵消比例的调整通过影响市场供给关系,缓解碳交易权价格异常波动。

四、我国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供给因素

1.初始配额总量设定。初始配额总量设定是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关键供给因素。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设定方式,即由政府控制碳排放权总量,再根据实际需求分配给主要相关企业和减排单位。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碳排放权供给合理平稳,避免因碳排放权供给过多或过低而造成碳交易价格的剧烈波动,提高了碳价的有效性。

2.初始配额分配方式。初始配额分配方式通过影响碳排放权供给结构进而影响碳交易权价格。上文提到根据排控单位取得碳排放配额是否支付对价将配额分配方式分为无偿和有偿,我国目前正在由无偿分配为主逐渐转向有偿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主要原因为:首先,有偿分配有利于促进碳交易价格市场化。免费分配主要受政府主导,企业只有在碳配额需求超出免费配额的情况下才需付费购买,难以对碳价产生明显影响,而有偿分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其次,有偿分配有利于提高排控单位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碳价。有偿分配意味着企业必须为获取配额支付更多费用,激励其进行绿色转型以降低对碳配额的需求,从而使碳价下降;最后,有偿分配有利于促进碳市场的流动性。该模式下的公开交易价格分为政府定价和竞价拍卖,二者提高了碳配额的可交易性,为其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

(二)需求因素

1. 能源价格。能源价格是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1)能源价格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需求影响碳价。能源价格上升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与之对应的碳排放权需求量同步减少,从而使碳价下降;(2)能源价格通过影响能源结构影响碳价。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其中石油由于使用广泛、排放量大,对碳价影响最大,煤炭则相对较小。能源价格上升会加速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增加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碳排放权需求减少进而带动碳价下降;(3)能源价格通过影响能源效率影响碳价。能源价格上升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迫使企业通过研发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等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的能源需求减少,进而碳排放权需求减少导致碳价下降;(4)能源价格通过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间接影响碳价。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其变动会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生产端来看,能源价格上升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倾向于减少生产,导致经济总产出减少,相反能源价格下降意味着经济总产出增加;从消费端来看,能源价格上升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需求下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能源价格上升利好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下降会减少碳排放权需求进而带动碳价下降,反之亦然;(5)能源价格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间接影响碳价。能源价格上升,生产要素便会逐渐向低耗能部门集中,经济结构的优化带来碳排放需求下降,进而导致碳价下降。

2.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都倾向于加大生产力度以应对增加的市场需求,此时,企业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增加会推动碳价上涨。反之经济形势较差时,企业的生产热情不高,碳排放权需求下降自然带动碳价下降。

3. 科学技术。实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的主要目的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控制二氧化碳增量,这些举措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减少,进而带动碳价下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未来科技对碳价的影响将随着科技进步更加显著。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从极端天气方面影响碳价。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供暖(制冷)需求急剧上升,供电行业能耗增加意味着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碳价上涨。

五、完善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碳配额总量,增加有偿分配比例

配额总量直接决定市场供给,应遵循适度从紧的原则、依据国家年度碳减排目标和对碳排放交易体系贡献值的期望值、结合经济发展需求、行业发展水平及企业发展状况等确定碳配额总量,保证碳排放权市场供求合理以稳定碳价。此外,我国现阶段仍以碳配额的免费发放为主,这种方式难以发挥市场对碳交易价格的发现功能,未来随着碳市场不断发展,应逐步转向以有偿分配为主的分配模式,尤其是通过拍卖竞价向二级市场释放有效的价格信号,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二)发展多元化能源供给结构,稳定能源价格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原油自给率不足 30%、天然气自给率不足 60%。过度依赖进口易使能源价格波动加剧,不利于我国碳价稳定。未来应尽量减少对单一国家的能源依赖,积极发展多种清洁能源,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释放有效价格信号

我国碳市场是政策导向型市场,碳价易受到政府政策影响,配额总量的松紧程度、政府定价和拍卖竞价的价格设定以及抵消比例的大小都会影响重点排控单位的交易行为进而影响碳价。目前,我国碳市场存在交易量在临近履约截止期激增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碳市场不够成熟,未能实现稳定的市场预期,企业多为被动参与交易。这会导致碳价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造成企业履约成本增加,不利于碳市场实现低成本减排的目标;而在非履约期,市场流动性偏低,碳排放权的价格未能反映其实际价值,难以发挥碳市场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政策要有明确预见性及连贯性,帮助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好长期规划,提高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促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一方面,政府应在前期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资,重点扶持高排放地区和企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金进入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绿色领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公开透明是碳市场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碳信息披露不仅有助于企业形成合理预期对自身碳排放进行管理,提高各排控单位参与碳交易的意愿,而且为政府实施有效监督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加強市场对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监管、制定完整的信息披露方式和流程均有利于发挥市场对碳价的发现功能,形成合理碳价。

参考文献:

[1]彭晓洁,钟永馨.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 2021,(12): 25-31.

[2]张云. 中国碳交易价格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市场基本面与政策信息的双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1): 111-120.

[3]胡登龙. 我国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及价格机制研究[J]. 价格月刊. 2016,(10): 21-26.

[4]谢明旸. 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J]. 时代经贸. 2022,19(09): 9-12.

[5]王丹舟,杨德天.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驱动因素[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20(05):87-95.

[6]江世银,姜俞,魏建华等. 金融视角下碳排放权价格波动的多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武汉金融. 2022,(07): 12-19.

[7]赵立祥,胡灿.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07):101-104.

[8]ALBEROLA E,CHEVALLIER J,CHEZE B. Price drivers and structural breaks in European carbon prices 2005-2007[J]. Energy Policy.2008,36(2):787-797.

[9]陈晓红,胡维,王陟昀. 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为例[J]. 中国管理科学. 2013,21(04):74-81.

[10]廖筠,杨丹丹,胡伟娟. 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天津市碳排放交易所为例[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9,39(02):24-32.

作者单位:田径,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李瑾宜,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碳价交易价格能源价格
上海江杨:交易额和交易量均略有上涨
我国碳市场研究进展与前瞻性分析
德国
2020全球氮肥市场关键词:能源价格、供需平衡以及北美物流
考虑碳价下限的燃煤发电碳减排投资及其政策分析
参透并购交易价格调整机制
关于新收入准则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