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深度融合“关口” 再造深耕主业“尖兵”
——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孵化融媒体工作室为例

2023-12-26 13:09季东平
新闻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关口合肥传统媒体

○季东平

第一个推出融媒体工作室的是人民日报。2015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成;2016年,人民日报即启动融媒体工作室计划,成立了侠客岛、麻辣财经等17 个专业化、垂直化工作室。人民日报为什么成立融媒体工作室呢?有人比喻中央厨房是“航母”,融媒体工作室就是“舰载机”。

一、融媒体工作室是什么?

2018年,湖南广播电视台领衔省级媒体,率先推出以导演、主持人命名的7 个融媒体工作室。2019 年是安徽融媒体工作室真正壮大的一年,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新媒体集团一口气推出一百多个融媒体工作室,同时把融媒体工作室制度化、规范化、考核化,融媒体工作室正式登堂入室。

融媒体工作室一般是三到十几人不等的小而精的团队化组织,责权明晰,人员原则以兼职为主。2020年,合肥日报传媒集团也推出了20 多个融媒体工作室,2021年工作室规模达到近40个,工作室人员全部为兼职。

成立融媒体工作室旨在基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优势,找准与互联网传播的契合点,打通内容、设计、技术、运营等多重链条,在传统媒体内部生产更适合互联网阅读和差异化分发的优质内容,从而提升传统融媒体产品的影响力,进而带动融媒体产业发展。

二、为什么要组建融媒体工作室?

(一)融媒体工作室,让传统媒体人“动”起来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们神往新媒体,我们钟情移动端,但传统媒体人这一步怎么跨出去,要有载体、有通道。轻便、灵活、无大投入、部分与原来的还有关联,融媒体工作室这些特点,自面世以后,深受欢迎,特别是实力不强、新媒体起步较晚的省市媒体,如获至宝,因为马上可以开工。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合肥晚报、江淮晨报首批推出8 个工作室,其中,“图个明白”工作室就是以原来报纸美术编辑为班底,加入采编力量,3 个月推出作品500 多篇(幅),刊发在包括新媒体、报纸等各个平台。因为报纸的式微、广告的减少,以前美编事不多,精神状态不好,现在大家干劲比较足,月收入大幅度提高。

随着渐渐做出影响力,“图个明白”工作室在市委、市政府、县市区口碑知名度不断提升,不断接到一些定制个性化宣传产品的订单。如,“图个明白”工作室设计的2022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海报作为今年国家网安周官方海报,在中央、全国省市各大媒体发布,并作为微博客户端开屏广告全网呈现;独家制作的《10项暖民心行动总有N款暖到你》海报,作为合肥暖民心行动官方海报在全市各大平台发布,同时由各县区印刷后,在大街小巷宣传展示;此外还有在“合肥十年”“合肥人才新政”等主题宣传中,“图个明白”工作室作品作为海报在全市统一推广。

“发现”是合肥晚报专门关注当地人文地理档案历史的一个报纸栏目,办了二十多年,非常有影响力,如果不创新改革,随着报纸的减版,慢慢也会萎缩,所以我们考虑让它改成“发现”融媒体工作室,还是做“发现”的那些内容,但传播表达要互联网化,实际上这类合肥本土的人文地理、档案历史,读者还是爱看的,通过工作室这种形式,让编辑记者投身参与新媒体,让受众更关注新媒体。

(二)融媒体工作室,让体制机制“活”起来

互联网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扁平化。我们曾经梳理了安徽做得好的几家新媒体,发现“小编”的权力非常大,策采编校都是一个人干,虽然这种极端的做法本身并不可取,但从一个侧面说明,新媒体的发展对组织架构、对扁平化要求是多么的高。

目前传统媒体的架构是集团—子报网子频道频率—中心—部门—采编人员的科层式管理,层级较多。面对复杂的融媒体环境,特别是面对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全媒体分秒必争的传播格局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馈,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组织架构的藩篱,因此媒体组织扁平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融媒体工作室跟传统的内容生产单元不一样,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架构形态。融媒体工作室在内容采访、编辑制作、发布传播等方面都不一样,所以内部架构、管理、考核各方面与原来的模式差别很大。

所以,融媒体工作室可以作为传统媒体内部组织架构改革的突破点,由组织结构的变化带来采编流程考核等系列变革,现在主动变革,阻力大、成本高,也没有抓手。融媒体工作室组建实施后,可以起到由点到面、以局部带动全体的作用。比如,考核分配是改革中的难点,人员有事业身份。安徽广播电视台在组建媒体工作室时,提出“一室一策”的考核办法,即一个工作室实行一种考核办法。从传统考核“撕开口子”后,只要考核办法科学,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慢慢会倒逼全单位的改革,让单位的体制机制“活”起来。

(三)融媒体工作室,让媒体和读者“亲”起来

传统媒体式微,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读者在哪,读者也不知道我们在哪儿,所以我们在埋头写、埋头编,但看的人少了。

融媒体工作室就是要改变传播语境,改进现有表达方式,改变传播路径。一句话,就是新闻宣传报道要有人看,重新连接读者,和读者“亲”起来。

其中,时政类工作室就是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让媒体报道和广大群众“亲”起来,让党委政府满意。

比如,“深一度”工作室是主打时政深度报道的工作室,如何围绕时政中心工作做出受众关注、想看的融媒体报道,是这个工作室重点发力的方向。

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于时政深度融媒体报道来说,“时度效”是内容生产的指挥棒,“深一度”工作室围绕合肥重大宣传节点,推出各类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围绕抗洪、抗疫这样的重要报道,推出《一桶水的高度一座城的决战》《这一夜,合肥经历了什么》《合肥,最在乎》《4 天4 夜建成!这就是“合肥速度”!》《合肥5 小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主题推出《破局者安徽》等重点产品,屡次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也拿下一个个“10万+”。围绕本地重点大事,推出“惟此巢湖”“合肥十件大事”等重点策划,获得广泛好评;围绕中心主题宣传,推出《说说我的这五年作者:合肥》《“来合肥,感悟‘农农’人生”》《向西看》等角度新颖,阅读轻量化的深度报道,内容踩准读者情绪点,突出独到的创意,广受业内好评。

总之,融媒体工作室要做让群众满意的新闻,融媒体工作室的指挥棒是读者满意度,读者满意,工作室就办;没有读者,工作室就解散。工作室团队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努力让报道产品与读者“亲”起来。

三、做什么样的融媒体工作室?

(一)孵化组建+IP打造

融媒体工作室实际和中央厨房或者客户端建设几乎同步,媒体融合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一个被比喻为航空母舰,一个被形容是舰载机,没有区域内超强IP,省市融媒体工作室做得再好,也无法到达本地受众。安徽省级媒体有几个工作室产品做得非常棒,但是由于集团层面超级IP 没有形成,媒体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专业类IP 也要配套跟进,虽然不能说“一室一IP”,但重点发力、细分度高的工作室,垂直类IP要及时建设。

2022 年,合肥日报传媒集团重点围绕几个融媒体工作室进行垂直类IP 打造。如“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主打深耕教育领域,目标是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增粉“三赢”的良好格局。目前,其围绕教育领域推出的多个策划,以及给合肥诸多学校量身定制的短视频和直播产品深受好评。

“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主攻文旅方向,视频产品丰富,多篇作品被央媒转载,多篇100 万+传播数据,目前在肥西、长丰、肥东等县区接到定制化生产内容的需求。但该领域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是该工作室亟需破题的方向。

“科学+”融媒体工作室围绕科技创新主题的垂直领域,该工作室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出丰富多彩的科技类融媒体产品,在各大科技场馆、各县市区都小有名气,也获得了很多单位的合作订单需求。但是科技创新领域较窄,如何把融媒体工作室的路子走宽、走远,是工作室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主打公益垂直领域,在公益圈、老百姓心中产生一定影响,从热线各类求帮忙、求表扬等互动线索的增多就可以看出来;同时,合肥评选出来的各级“好人”“道德模范”等,不少线索也来自“合爱同行”工作室报道的推荐。但是,公益领域是个大空间,这个垂直领域不能只局限于内容生产,还有更多更广的方面待拓展。

(二)优质内容+持续输出

优质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传统主流媒体要成为深耕主业的“尖兵”,利用融媒体工作室开拓即时性的内容生产模式,在题材上可以突破固有报道模式,特别是让正面报道成为爆款,守住社会影响力、权威性主流阵地,适应受众的情感需求、审美偏好、价值取向。比如在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中,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推出《红耀合肥百年传承》《红耀合肥百年经典》两组大型系列策划,汇聚了“深一度”“合拍”“图个明白”“摄视度”“发现”“合晚radio”等多个工作室的创作力量,创新新闻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原创视频、手绘漫画、深度报道异彩纷呈。

当然,传统的话语模式和报道风格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现在对我们媒体的要求不仅要写好稿,还要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创造性地生产形式新颖、主流爆款的全媒体产品。多元的融媒体工作室为探索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提供了丰饶的“试验田”。比如“图个明白”工作室制作并发布的《我们都是1/61027171》《援鄂战疫日记系列》《百年一遇巢湖告急》等海报,通过报纸、微信、ZAKER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多平台分发传播,点击率非常高。新的话语模式,改变了严肃生硬的文字表达,用或轻松诙谐的语气,或简明轻快的语言来突出不同主题。

(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融媒体工作室最重要的两大作用:一是在新的语境中再造一个新的传播体,提升媒体影响力;二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开辟新的蓝海,实现媒体的营收能力提升。

现在很多融媒体工作室基本都满足第一个作用的需求,在新的语境中再造一个新的传播体,但笔者认为除了时政类工作室服务党委政府,可以不考核营收,其他垂直类工作室应该牢牢盯着能不能适应市场这条线。

我们曾经不敢大做新媒体,就是因为新媒体“看上去很美”,盈利模式不清晰。确实是这样,新媒体挣不来钱是正常的,因为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转变为营收能力的基础数据是千万级起步,绝大部分省市级传统媒体做不到,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但融媒体工作室垂直细分,工作室本身也可以形成矩阵,传统媒体的广告营收能力随着传统媒体传播影响力一道被消解,没有很好的办法重塑品牌和重新连接读者。融媒体工作室的出现,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媒体再次实现营收能力提升的曙光,因此媒体工作室不仅仅是采编的事情,更是经营方面的事情。

面对流量,融媒体工作室可以发挥骨干团队优势,在短时间内打造爆款,在细分领域打造品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创新是合肥的城市气质,由内而外的“科里科气”正扑面而来,2021年12月起,合肥晚报重磅推出“科学+”融媒体工作室,用沉浸式的体验,通俗、生动、有趣等用户喜爱的方式,带大家探索创新合肥,产品一经推出,颇受市民和企业的好评,由于形式新颖,很快就带动经营营收。由此可见,融媒体工作室不仅仅是新闻的宣传,也是好故事的有效传播渠道,更是重构媒体营收方式的渠道。

(四)规范管理+激励引导

部分地方搞融媒体工作室,倡导自由组合,三五成群,兴趣为师,集团只是鼓励,平时疏于管理,无人过问。最终一年下来,70%融媒体工作室无疾而终。

首先,媒体工作室和其他新媒体的发展一样,自由发展阶段其实早就过去了,没有制度的介入、支撑、引导,无论是微信、抖音和融媒体工作室都很难做成。

其次,工作室一旦管理松散,极易成为个人阵地,媒体单位可控性较弱,不利于以融媒体工作室为抓手,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无论是合报集团还是合晚传媒都从顶层设计上对融媒体工作室有相关制度和扶持办法,不过落实到具体每个工作室的运行上,报社层面的领导重视与否影响着融媒体工作室的发稿数量和质量以及各传播平台的选用情况。

比如:“深一度”、“合拍”、“图个明白”、“皖中评”和“现在发生”这5个融媒体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被重点关注,领衔人也多为中心主任,部分产品报社主要领导参与制作,无论从发稿量还是对发稿平台的支持上,都力度最大,传播力也最高。

猜你喜欢
关口合肥传统媒体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关口前移赢主动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关口前移 源头治理 典型推动
关口PT二次回路压降超差改造案例探讨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