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存明代魏国公徐氏家族园林调研与保护研究

2023-12-27 13:06陈菲彭侃郭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徐氏南京园林

陈菲 彭侃 郭蓓

(南京市博物总馆,江苏 南京 210042)

自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后文统一称南京),南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改善,自六朝以降,十朝古都,山水形胜,城林相间,环境优越。伴随都城的繁荣,文化艺术领域也迅猛发展。明中后期,南京作为明朝陪都的独特身份,也使其成为当时江南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近温文尔雅、富甲天下之区,国内文人大多出于此。于是南京也成为在位士大夫能享有一切的乐园,只是没有政治生活的实质罢了。”①私家园林作为明代文人的主要社交、娱乐场所,在环境的浸染下逐步呈现出新的活力,涌现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山林园”,补充了明代园林内容,亦代表江南一带园林的较高水平,在园林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以魏国公徐氏家族园林最为突出。明代文豪王世贞所著《游金陵诸园记》中记载明代徐氏家族园林有11处。这些园林在清以后逐步衰落,不及苏州明代园林在园林史上的地位,后又因战火频繁,已鲜有留存,其艺术价值长期被低估。遗留至今,尚可循迹的仅有4处,即为东园(今白鹭洲公园)、西园(愚园)、西圃(瞻园)、莫愁湖园(莫愁湖公园)。

1 庞大的徐氏家族

明代南京魏国公徐氏家族为开国功臣明中山王徐达及其后裔。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家世业农,早年追随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徐达以其功勋业绩官至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被太祖朱元璋尊为“气贯万人而无敌”“威行四壤而推恩”。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徐达病故,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南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②。徐达戎马一生,名列明初开国功臣之首,受明太祖朱元璋赞誉,光照前人,赏延后世,惟徐达子孙世有南(魏国)、北(定国)二公,分居两京,与明王朝相始终。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按长幼顺序为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徐增寿,长女嫁给朱棣为后来的文皇后,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对徐达家族谱系不同支脉进行研究,厘清常居南京一支的魏国公家族嫡系。长子徐辉祖世袭魏国公,定国公一系为四子徐增寿,徐氏家族虽一度移居北京,在天顺元年(1457)徐承宗任第五任魏国公期间,被明英宗安排重返南京,从此,世代担任南京守备并奉祀孝陵。定国公家族自徐增寿之子徐景昌袭爵后一直常住北京。徐氏宗脉庞大,男丁众多,在历任魏国公中,又以第六任徐俌、第七任徐鹏举最受荣宠。祖孙二人均袭爵50余年,且官至提督守备,势力颇大,生活极为奢华。《万历野获编》记载徐鹏举“凡享国五十七年,为掌及南京守备者数任,备极荣宠”③。除袭爵者以外,诸多子嗣皆因徐达之故,得到朝廷照顾,所谓“徐氏自嫡子袭爵外,支庶皆荫锦衣卫指挥”④。

2 魏国公徐氏家族园林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为吴王时的旧宅赐予徐达,徐达生性恭谨,万分惶恐,坚辞不受。于是朱元璋在旧宅对面替他另建一座新宅邸,并在宅前树立大功坊,这座宅子便是当时的明中山王府,亦是南京世袭历任魏国公府。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载:“……国初以稽古定制,约饬文武官员家不得多占隙地妨民居住,又不得于宅内穿池养鱼,伤泄地气,故其时大家鲜有为园囿者。即弇州所记诸园,大抵皆正、嘉以来所创也。”⑤其他诸多明早期著作皆无涉及魏国公家族园林的相关记载,直至明中叶以后的文献述及部分园主宴客场景,才为我们窥探园内景象提供了若干线索。由此可见,徐氏魏国公家族营建园林从历史有记载已至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值此期间,正是第六任魏国公徐俌在任之时。

在诸多文献中,对徐氏家族园林研究较为系统完整的当属明万历年间王世贞所著的《游金陵诸园记》,文中共收录园记36篇,其中20座园子只是简单描述园内景色,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游览路线,剩余16座园子中,其中11座园林为徐氏家族所有,4座园子与徐天赐有关,徐天赐为徐俌三子、徐鹏举叔父。至万历十八年(1590),徐氏园林已有近百年历史,诸园此时已臻于鼎盛,文中整理出徐氏家族所有园林见表1⑥。30余年后,明万历年间顾起元著《金陵诸园记》,对王世贞文中所记诸园的现状所属进行校正更新,或“废圮”,或“易主”,或“为他人分据”⑦。“公侯园如弇州所记锦衣之东西诸园、魏国之西南诸园、齐王孙之开舂园、武定侯之竹园共十有六处,今或圮或废或易主;去州时未百年,已无多存者矣。唯西园凤台者,属之桐城吴氏,六朝松固无恙也。主人避客如仇,至令遂无谈及者。魏国园在新桥西者,亦名西园,壮丽如昔。东园邻教坊者,独广亭在耳,其池流可接青溪,使葺治之,尚为胜地。魏园在新桥西者,今为茶肆,岩老树尚存一二,东园归大宗伯黄冈王昊庐先生,余数至焉。自甲午后不到南中者几二十年,今不知谁属矣。”⑧保留至今尚能追寻一丝园林景象的徐氏园林只有4座,分别是东园(今白鹭洲公园)、西园(今愚园)、西圃(今瞻园)和莫愁湖园(今莫愁湖公园),其余12座名园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市中已无迹可寻。

东园(今白鹭洲公园),又称徐太傅园,原是徐达长女仁孝皇后赐予徐家府邸旁的一块土地,作为菜园使用。经过几代传承,至正德年间,第六代魏国公徐俌少子锦衣指挥徐天赐从袭封第七代魏国公的徐鹏举手里夺取此园,悉心打理,使该园跃升为当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地位,并改名为东园。后徐天赐把东园授给了他的儿子徐缵勋。

西园(今愚园),也称“凤台园”,为徐天赐所建,后分授给两个儿子。后因徐氏没落,西园被转卖给他人,归桐城吴中丞,吴中丞官蓟辽总督。至清代,几经易手,先后归徽州商贾汪氏、吴氏。清同治十三年(1874),苏州知府胡恩燮辞官归故里,购下此园,光绪初年构筑愚园,仿造苏州狮子林,又名胡家花园。后因战火被毁,最近一次重修于2007年开始,2016年正式开放。

西圃(今瞻园),原系明太祖朱元璋赐中山王徐达王府园,位于大功坊。永乐年间,徐达嫡长女仁孝皇后将其赐予徐氏后人,“赐其家,为蔬圃”,后一直荒废。“当中山王赐第初,仅为织室马厩之属,日久不治转为瓦砾场。”明嘉靖年间,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始除去之”,造了一个“广余百亩”的“冶城台园”⑨。明清鼎革,徐氏家道中落,除爵为民,原魏国公府改为衙司,大功坊之名及邸中园亭仍循其旧⑩。顺治二年(1645),清王朝底定江南,瞻园成为江南省布政使衙署。先后改为左布政使、安徽布政使、江宁布政使衙署。瞻园也由私家园林转为官府花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瞻园得到空前的拓展和全面修缮。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二下江南,游赏瞻园后,对瞻园十分欣赏,特为此园题写旧名,并作有《寄题瞻园》诗,回京后在长春园中仿建此园。此后,瞻园更是声名远播,进入鼎盛时期。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瞻园先成为东王杨秀清的暂居之所,后又成为幼西王萧有和的王府。后遭战火破坏,同治、光绪年间曾对瞻园进行了3次维修,但战乱不平,并未得到根本的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瞻园的历史地位得到重视,1958年南京市政府将太平天国纪念馆迁入瞻园。为了充分再现瞻园的造园艺术水平,同年开展瞻园的整修与扩建工程,由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2009年4月中旬竣工,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前后历时约半个世纪(1958-2009)。

莫愁湖园,亦称徐九别业。“出三山门半里许,得一弄颇阒寂,其北街为莫愁湖园,魏公之介子廷和所分受者也。”⑪“莫愁湖……徐王孙邦泰构亭于上,乃为游宴佳境。”⑫徐九即徐邦泰,字延和,应和第八任魏国公徐邦瑞同时代,排行第九,为魏国公弟弟。明时莫愁湖位于应天府城西,夹在两道城墙之间,东为内郭,西为外郭,东北侧是石城门,东南面是三山门(水西门),西边则为江东门,秦淮河便由三山门出城而后入江。

3 四座园林理景特色

王世贞将徐氏家族园林与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园林相比较,认为徐氏园林定当胜之有余,评曰:“李方叔记洛阳名园十有九。若金陵中山王诸邸所见,大小凡十。若最大而雄爽者,有六锦衣之‘东园’;清远者,有四锦衣之‘西园’;华整者,魏公之‘丽宅西园’……度必远胜洛中。”⑬至明末吴应箕著《留都闻见录》记载:“南京园亭,见于记载者,余访其迹,十不得一,近时所营,不过垒石为山,蓄污为池,轩楹著丹,花树成列,其实结构繁芜,不足寓目,求其岩壑自然与林亭深曲者,殆未数数也。若夫倚山临流,升高引下,古木修篁,敞亭窈室,花石位置之精,图书藏蓄之富,兼之主人好客,高明胜士不绝于坐者,虽一京之大,固未之前闻矣。”可见,明代考量一座园林的基本要素是叠山、理水、建筑和花木四大要素。笔者从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中的描述及今日现状,分别就这4座园林的空间及景观特色展开调研,并深入探索当时园林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3.1 叠山

东园内“月台数峰”“与‘小蓬莱山’对”“山址潋滟”“有峰峦洞壑”“得石砌危楼,缥缈翠飞云霄”“危楼以扃鐍,故不可登”。叠石成山,咫尺之间,营造峰、峦、洞、壑,力夺天造。运用接、跨、拼、悬、挂、垂、挑等多种掇山技艺,形成多样山景。“蓬莱”原为传说中的神山,与方丈、瀛洲合为三神山,为仙人居所,园主又以仙人自居,足见精心设计,寄情于园。

西园地势高亢,因势就景,园内以山景为主。园内有二古石,一曰“紫烟”一曰“鸡冠”,“垒洞庭、宣州、锦州、武康杂石为山,峰峦、洞穴、亭馆之属”。园内或叠石成山,或独立造型。前者将自然山峦的奇特与多样搬至园内,丰富游赏的趣味性;后者常将山石置于主要建筑前庭的月台上,成为堂前主景,与花木相配,营造意境。在当时明代南都的王公贵族中对奇峰名石的嗜好颇为盛行,甚至被作为一种风雅的标志。西园内的“紫烟”“鸡冠”“当其时已赏贵之”。园以石贵,名石成了园林的象征与代表。

西圃内“叠磴危峦、征石于洞庭、武康、玉山,叠石为山”,全园尤以山石取胜。“多石而伟丽,为诸园之冠”。洞庭石,即著名的太湖石,乃石中珍品,以“瘦、漏、皱、透”为特点,常被用于园林内叠山造景;据《清稗类钞》云:“武康石,色黑而润,纹如波浪,人家园池叠假山,以此为奇。”另据清代《上江两县志》载:“瞻园,以石胜,有最高峰,最峭拔,友松、倚云、长生、凌云、仙人、卷石,亦名称其实。石之下邃谷,集祥、伏虎、仙姑、三猿、明通、垂云诸洞,盘纡曲邃、足增幽况。”⑭全园主景为太湖石堆叠的假山,水、洞结合的叠山风格,充分展示了明代“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叠山技艺。20世纪60年代,刘敦桢教授主持整修瞻园,考证园内石矶为明代技艺,为全国园林中唯一孤例。临水置石壁,雄伟险峻,下设石径,贴水面有平桥;壁下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上层供通行之用,下层石矶紧贴水面,若隐若现,随水深度不同而景异。

3.2 理水

东园内,堂后“枕小池”“山址潋滟,没于池中”“繇左为溪”。大池、小池、溪涧秀美无比,园内水面旷奥自如,既有开阔空间又有流觞曲水,与山石、建筑自然衔接,刚柔并济。园内不仅可以曲水流觞还可于此泛溪、垂钓。明武宗南幸时就曾在此钓鱼为乐,直到日落仍不愿归去。

西园,“芙蕖沼”“小沧浪”与“垂直下饮”,“匝以垂柳”,水清可鉴,映照着岸边奇石名木,回光倒影,相映成趣。从园内水景可知主人的审美情趣与其营建的意境。园内清幽潋滟,可游可观可赏。

西圃,“曲池幽沼,微以艰水”。池面紧贴石桥,使园内的景观层次更具空间感,也让园内的游览路径更具趣味性,营造出园内水体深远不尽的意境。

莫愁湖园,湖面形态“衡不能半里,而纵十之”。澄泓碧波,夕阳西下,烟波缥缈,宛若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园内引水映衬着山石、建筑、植物,园内景色相辅相成,十分灵动、清丽、透亮。

3.3 建筑

东园内有心远堂、亭榭、一鉴堂、危楼等,亭台楼榭建筑形式多样,其中堂为主要建筑也是观景最佳地,堂前堂后山水景色不同,相互掩映,缥缈如仙境。一鉴堂体量较大,共五楹,主堂三楹,侧堂两楹,堂前大池,左侧连接一座朱红色折桥,桥面平坦,可布席小饮,好不惬意。桥连接着亭,正与一鉴堂面、背一水之隔为石砌危楼。亭与堂的框景,楼与堂的对景,小楼的藏景……足见园主造园技艺娴熟。今白鹭洲公园内依旧保留了心远楼、一鉴堂的景点。

西园内有凤游堂、来鹤亭、早秀阁。凤游堂为园主宴客之地,虽无诸园之甲东园的心远堂体量大,但前庭远阔于它。前有月台,堂内植有奇峰古树,给人宽敞舒朗之感。堂后踞一亭,堂左坐一阁,轻盈如鹤,整丽携秀,给游赏之人提供了不同的观景点与视角,园内花木抱膝,丛木环绕,幽深古朴。堂后亭与堂前月台形成对景,拉长景深,园内堂、亭、阁亦可给主人提供休憩、读书之所,涵养身心。

3.4 花木

西园,体量不如东园,园内尤以“奇峰古树”闻名,漫步园中,让人迷醉于满园的奇卉异果,花木与景石虚实结合,将园内的盎然景色呈现无疑。连饱览众多名园的王世贞也不觉感叹“余一游‘西园,遇花时所得,会心倍于‘东园’,盖尤耿耿云”“水木最为森秀,窈窕中有古栝及石,皆宋时物也”“西园坦迤接华林,窈窕经丘树色深。朱户昼扃唯鸟雀,不知谁抱薜萝心”“城中此景,可甲金陵”“栝子松、修竹、天桃、丛桂、海棠、李、杏,数十百株,古榆、垂柳、藻苹、高树罗植,奇卉名果,如频婆、杨梅、桃、李异种,白蒲桃,兰、菊可盆而植”。园内不乏古树名木,有相传宋仁宗手植的栝子松、大可合抱的古榆……植物品种丰富,可观花、观叶、观果,陆生水生植物间杂,罗植高耸树木,盆植妖娆兰菊,层次丰富,足见园主栽花莳竹的雅兴。

西圃,“征卉木于吴会,古木奇卉,为海棠、为古梅、为碧桃”。花草树木的陪衬,让园内的危峦、幽沼、厅堂、亭台更具生机,为园林内增添几分自然意趣。在厅堂亭馆附近,孤植树形古朴,姿态优美,盘虬的乔木以及海棠、古梅、碧桃等,不仅与建筑形成精美的构图,可供人驻足观花、观轩,色香俱全,增加游赏意趣。春时园内春光烂漫,让人流连忘返。

四所园林的理景特色、山石造景与建筑理水布局与苏州现存著名明清园林普遍手法相似,同明代园林类著作《园冶》《长物志》等文献中的做法也基本吻合。园主在园内莳花植草、掇山理水“以明得志”,园内的“奇花异木”“奇景奇石”向游者展示着园主的鉴赏力,也可以说它们是展现园主品位与时尚的舞台⑮。园林承载了园主宴集聚会、把酒言欢的社会文化功能。公侯子弟、文人墨客、致仕官员在园内宴饮休憩,也为南京增添了一笔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这些与园林相关文献资料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时园林布局造景之精妙,通过记述的游览路线和停留观赏的视野画面,可以窥探到明晚期文人士大夫的物质与精神空间。

4 对徐氏家族现存园林的保护建议

徐氏家族遗存至今的四大园林,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高超的造园技艺,对园林营造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名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研习意义。结合调研的具体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保护建议:

一是尊重历史,科学保护。在园林的修复和重建方面,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与方案论证报批后开展,需要有大量的文史理论与科学研究作为修缮基础。“在未经详尽的前期研究之情况下,不得对某一历史园林进行修复,特别是不得进行重建;在任何实施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在研究基础上制定一个计划,并将其提交专家组,予以联合审查和批准。”⑯园林更新的流变与新建,是当下园林保护的核心与关键,愚园从2006年调研着手,历经10年,2016年开放,全园以局部考古发掘为依据,定位水线与建筑,全园构造以园林学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园林志》中的《愚园》手绘图为蓝本,尽量恢复其原貌,修旧如旧,参考历史资料图片。

二是动态维护,可持续发展。“历史园林是主要以植物为素材的设计营造作品,因而是有生命的,意即有荣枯盛衰,也有代谢新生。因此,其表象反映着四季轮转,自然的兴衰与造园家和园艺师力求保持其长盛不衰的努力之间不断的平衡。”⑰可见,动态维护不仅仅是对园林空间、沿革的更新与保护,对于园内的植物、山石等造景元素的原真性保护也是一种持续性保护,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园林是有生命的遗迹,古人造园讲究意境的营造,不是靠园林工人的简单维护与补植替换枯木。一花一木、一处小景也需要反复斟酌,甚至是文献查阅,力求恢复原貌。

三是建立园林信息数据库。建立几所园林的信息数据库,汇总园林的历史文献资料、修缮历史、工程档案,其包含实物资料和影像资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三维立体扫描等技术对园林进行数据采集,建档保管,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更新,动态监管,以期形成园林保护与创新的动态信息数据库⑱。

注释

①牟复礼.元末明初时期南京的变迁[M]//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

②张廷玉,等.明史:105卷:功臣世表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④郑利华.王世贞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⑤⑦顾起元.客座赘语:卷5:金陵诸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⑥⑬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M]//陈梦雷,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以下所引该记版本皆同。

⑧吴应箕,金鳌.留都见闻录:金陵待征录[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⑨陈沂.金陵世纪:金陵选胜:金陵览古[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⑩刘叙杰.南京瞻园考[M]//刘先觉.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1927-19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⑪王世贞.题莫愁湖园诗册后[M]//王世贞.弇州山人续四部稿.[出版信息不详].

⑫余怀,李金堂.余怀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35.

⑭莫祥芝,甘绍盘,汪士铎.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城厢:右东南第九甲[M].1874(同治十三年).

⑮朱炳贵.老地图·南京旧影:1903[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2.

⑯祝璟.景观遗产的风貌维护与风格修复保护措施[J].现代园艺,2013(2):195.

⑰傅岩,石佳.历史园林:“活”的古迹-《佛罗伦萨宪章》解读[J].中国园林,2002(3):46-18.

⑱王浩.提升常州城市文化品质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1):19-22.

猜你喜欢
徐氏南京园林
“南京不会忘记”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难逃的凶手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难逃的凶手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