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研究

2023-12-31 12:47王成徽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猪舍猪场养殖场

王成徽

凤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凤城 118100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只增不减,带动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猪场在此种模式下也逐渐朝规模化发展,通过养殖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最终养殖水平实现了提升。生猪在保育阶段,由于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很容易受到外界各项因素的影响,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即使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状态,但也会影响最终的生长发育,使得最终产能受到影响,农户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急需进一步完善保育猪的管理要点。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管理的必要性,并探究具体管理措施与疾病控制技术,分别从猪饲料管理、猪饲喂管理、疾病管理等展开详细叙述,以此推动猪场养殖的发展,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1 规模化保育猪养殖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保障猪的健康生长,为实现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猪场的管理,使得猪场的保护工作更加科学有效。保育猪养殖工作也需要注意,在保育猪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营养充沛,提高猪免疫力,获取更高产能,促进其健康生长。因此养殖户应当将保育猪的生长作为重点,通过加强饲料的管理,使得猪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并且能够消化猪饲料,促进猪的进一步生长。同时养殖户也要做好猪的防疫工作,通过注射疫苗、药物保健等形式,避免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疾病因素的干扰,影响生长效率。选择的养殖方法要与养殖场的管理规模相符,改变传统饲养模式,为保育猪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同时也可将传统的猪饲料更换为小猪膨化料,促进保育猪的快速生长。另外随着养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猪的养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养殖户通过构建产房保育舍,能够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为猪的生长提供稳定环境。由此可见,通过养殖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养殖保育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2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

2.1 猪饲料管理措施

2.1.1 饲料质量控制

规模化猪场在开展保育猪养殖工作时,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只有保障饲料质量符合标准,才能够为保育猪提供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营养,提高其抵抗力,避免因抵抗力不足出现疾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要保障饲料供给的充足,在正式养殖前就应当做好充足准备,按照养殖计划,科学存储养殖饲料,但也要注意不可过度存储饲料,以免饲料出现霉变等问题。一方面,如果猪食用了此种饲料,由于饲料中含有毒素,则会引发肠胃及消化道方面的疾病,具体表现为酸中毒、腹泻等等。而且部分病菌会对猪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其生殖系统受到影响,使其生殖能力下降,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当饲料出现霉变问题时,则不能再使用,农户只能选择销毁或者丢弃,造成成本浪费问题,影响实际经济收益。因此在开展养殖工作时,要把控好饲料质量,加强对饲料的管理,而饲料储存时要保持干燥、通风。在选购饲料时,也要加强管理,避免购入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饲料,一旦发霉则要立刻停止使用,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2.1.2 保育猪的营养管理

要想实现猪场的规模化生产,务必要落实保育猪的营养管理,确保猪生长过程的营养充沛,使其每天吸收的能量能够与增长速度之间成正比,在合理的营养管理下,促进保育猪健康成长。部分养殖户在养殖时认为在猪的成长阶段给予高蛋白饲料,就能够促进其快速生长,但其实不然,此种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蛋白质摄入量与饲料能量对猪的生长都有着必然联系,在配置猪饲料时,首先需要综合考虑饲料的能量,而后再考虑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不可单一的重视蛋白质,忽略了能量摄入。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也要关注保育猪的生育期,结合不同生育期阶段,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从而提高实际产量。

2.2 猪饲喂管理措施

2.2.1 改善猪舍环境

保育猪的健康生长与猪舍环境之间息息相关,只有保障猪舍环境符合生猪的生长规律,才能够提高产量,因此养猪户要及时改善猪舍环境,为生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空间。改善猪舍环境的工作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要点展开:第一,夏季天气过于炎热,如果养猪场的生猪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养殖空间过于密集,部分猪在夏日高温的影响下出现中暑情况,因此养殖户在夏季时,就应当对不同的猪群进行年龄划分,采取相对应的通风处理措施,保障猪群密度的合理性、猪舍内的良好通风,从而避免中暑问题,为猪群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第二,冬季天气过于寒冷,猪群密度较大,如果养殖人员不做好猪舍的通风工作,则会导致疾病问题,因此养殖户要做好通风工作,也需要控制好猪舍温度,避免天气过于寒冷,影响猪的健康生长。正常情况下,猪舍温度应当控制在26 ℃最为适宜,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温度也要随之降低,为猪提供良好生长空间。

2.2.2 猪群分群管理

养殖户除了要改善猪舍环境以外,也应当根据猪的生长情况进行猪群分群管理,为猪健康生长做好准备,从而实现猪出栏率的提升。一般分群管理的主要操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猪的生长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掌握,同时要根据不同猪的个体差异选择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尽量将大小相同的养育猪放置在同一猪舍之中,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喂养方式更符合猪的成长规律;第二,在完成分区划分以后,养殖户也要控制好猪的实际分群数量,确保不同群体的数量都在合理范围中,一般要控制在30头以内,使得养殖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第三,控制好单群饲料喂养密度,确保喂养的均衡性;第四,在完成对猪的分群管理后,也要对养育猪进行分栏,而分栏时间也要根据养育猪的习性进行。比如,在养殖过程中,养育猪往往在白天的表现更为活跃,如果此时分栏则会出现反抗情况,因此分栏应选择在夜间进行,顺利完成分栏,保障猪群分配的合理性。同时在完成分群后也要关注猪的进食情况,投喂饲料不可过多,也要控制好投喂次数,以少食多餐的形式促进保育猪健康生长。

2.3 疾病管理防治措施

2.3.1 免疫接种

通过免疫接种能够有效提高生猪的免疫力,使得疾病防疫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生猪的快速生长,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由于生猪数量过多,在养殖时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则会造成大规模传染问题,给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养殖户要做好保育猪的预防工作,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外界病毒因素抵抗力,避免在养猪场内出现疾病快速传播的危害。另外,养殖户也要结合疾病的实际发病情况以及季节性特点,做好对应的免疫工作,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为规模化养殖做好充足准备。相关部门也要积极研究猪的季节性疾病特点,结合疾病发病规律,制定疾病防治计划书,明确具体防治内容,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参考,使得免疫工作的开展更加精准高效,避免发生严重的内部疾病。

2.3.2 药物保健

在推动养殖场规模化生产时,传染病是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随着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一方面阻碍了养殖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落实传病预防工作,对于养殖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猪瘟等传染性疾病而言,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务必要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促进生猪健康生长。除了完成疫苗接种以外,也要通过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提高管理效果,使得生猪不易被疾病传染。规模化养殖猪场可通过合理用药来开展保健工作,提高养殖猪个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避免传染病在养殖场内的暴发,有效控制经济损失。而且开展业务保健工作时,也要结合养殖的具体情况、疾病的暴发规律,做好药物保健安排。并在保健完成后加强对圈内的清洁,通过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药物,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含量,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抵抗病毒干扰。

2.3.3 定期消毒

为了避免在养殖场内出现疾病的蔓延传播与滋生问题,养殖户在开展养殖工作时,就应当对养殖场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通过定期消毒市场巡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使得养殖场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生猪提供更可靠的生长环境。而对于进入养殖场的人员也要加强管理,并在养殖场内设置消防间,在进入场前需要穿带防护服,进行全面灭菌,避免将外界病毒代入到养殖场内,保障环境的安全性。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确保场内的干净整洁,定期对猪的食槽、粪便、地面等进行清理。加强对场地内的灭虫、灭鼠力度,并禁止鸟类进入到养殖场地中,这主要是由于此类生物可能会携带病毒,导致传染性疾病问题,随着消毒、清理措施完善,能够有效避免细菌滋生。一般定期消毒工作的开展可每90天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为猪群生长提供更为安全的环境,保障养殖的安全水平。

3 小结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管理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养殖场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并认真完成疾病防控,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影响猪群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保育猪在养殖阶段,自身的抵抗能力较为薄弱,面对病毒、细菌时难以抵抗,因此要加强疾病管控力度,通过药物保健、免疫接种以及定期消毒等形式,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保障养殖环境的安全、整洁。同时也要加强对饲料以及饲养形式的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障营养均衡,促进生猪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猪舍猪场养殖场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