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3-12-31 12:47薛东胜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鸡病原鸡舍

薛东胜

山东省兰陵县长城畜牧兽医服务站,山东临沂 277726

1 做好鸡苗净化工作

一些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都可以通过蛋壳污染或蛋内带毒进行垂直传播,可见种鸡发病是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最大隐患,并且垂直传播疾病相当复杂,很难从根源方面来进行疾病防治,所以种鸡场应对支原体、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腺病毒、呼肠孤病毒等能够经过种蛋传播的疾病实施净化,对种鸡进行疫病监测、淘汰阳性鸡只,确保后代鸡苗不受到这些病菌的侵扰,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1.1 加强种鸡群的免疫接种

对种鸡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种鸡自身抗体水平,雏鸡可以通过母源抗体获取被动免疫力,增强雏鸡抵御外界野毒的能力,避免鸡群发生传染病而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种鸡群免疫接种前后需要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水平来调节免疫程序,或者种鸡免疫后抗体水平较低,进行紧急接种,确保种鸡始终处于较高保护水平,能够为后代雏鸡提供充足的母源抗体。

1.2 提高免疫接种效果

在对种鸡群免疫接种前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预防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药物,这样能够减少免疫后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也可以在种鸡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有利于提高种鸡免疫力,并且在鸡群免疫前后实施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学规范接种免疫,有利于提高种鸡免疫效果,促使种鸡群产生较高的保护力。

2 改善环境条件

根据鸡只典型的生理特点,气管与胸部气囊、腹部气囊相互联系在一起,一旦有病菌对气管或肠道产生危害后,都容易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由此可见鸡群具有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劣势,为了增强鸡群体质和免疫力,需要改善饲养环境,尽量减少对呼吸系统产生伤害或刺激。

2.1 加强通风和温度管理

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通风量,确保舍内空气充足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极大的损伤。根据鸡群日龄供给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引起感冒或呼吸道症状。一般育雏期需要较高的舍内温度,然后根据体重和健康程度来逐渐降低温度,保证鸡群体温正常,尽量减少低温给呼吸道产生的刺激。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随时调节通风系统来更好的控制鸡舍湿度、温度和质量。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只身上和保证鸡舍空气新鲜是防控呼吸道疾病的首要措施。

2.2 保证湿度适宜

最重要的是控制鸡舍湿度,因为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鸡舍空气干燥会对鸡只呼吸道黏膜产生损伤,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正常情况下,在育雏早期容易发生湿度较低情况,随着鸡只增长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后期舍内湿度普遍较高。虽然鸡舍湿度较高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增加鸡群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但是如果鸡舍湿度较低,对呼吸系统黏膜的发育非常不利,尤其是环境中的粉尘飞扬,给病菌摄入呼吸道提供良好机会,致使鸡群极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一定要保证鸡舍湿度适宜,尤其育雏早期是呼吸系统分化的关键时期,保持舍内湿度维持在70%左右,有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发育。随着日龄的增加再逐渐降低舍内湿度,在3~4周龄后,鸡舍湿度维持在40%~70%之间为宜。

2.3 饲养密度合理

育雏阶段鸡群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出现饲养密度过高的情况,这样单位面积内蓄积的粪便数量增加,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并且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容易超标,对呼吸系统产生严重伤害,诱发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饲养密集的情况下,一些体质弱小的鸡只难以摄入足够的营养和饮水,长期下来体质和抗病力降低,就会成为疾病暴发的定时炸弹,一旦弱小鸡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会通过水平传播或直接接触将病菌进行扩散,致使全群在很短时间内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应该根据鸡群日龄的增长随时扩群或分栏,保持饲养密度合理,降低单位面积内废弃物的产生量,为鸡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在分群过程中将弱小鸡只挑出来,最好将整群鸡分成大、中、小三个群体,这样可以提高鸡群整齐度和方便饲养管理,还能够避免弱小鸡只发生死淘现象,进而提高鸡群成活率。

3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3.1 空舍期间卫生消毒

在引种前需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所用的设施设备以及器具等也应逐一消毒处理,以便彻底杀灭上批次鸡群遗留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为今后雏鸡的健康生长提供干净卫生的生活空间。首先将鸡舍内可以移动的设备、粪板、蛋窝、料槽、饮水器、灯泡、水线等移除到舍外,进行浸泡或彻底清洗消毒,这样不仅对鸡舍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还可以将这些设备或物品彻底消毒处理。根据不同的物品或场所选择不同的消毒类型或消毒剂,来提高消毒效果。例如:粪板冲洗干净后,可以使用2%的火碱容易进行浸泡消毒。蛋窝冲洗干净后,使用氯制剂和碘制剂消毒处理后,还可以使用紫外线进行灭菌消毒。对于鸡舍地面和墙壁可以使用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后,再用火焰喷灯进行火焰消毒,可以彻底杀灭环境中存活的寄生虫虫卵。在引种前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方可进雏。

3.2 日常卫生消毒

饲养期间坚持每周带鸡消毒2次,可以使用百毒杀和氯制剂等消毒药物,交替使用进行消毒药物,确保消毒效果。每周对舍外环境消毒1次,一般选用2%~3%的火碱溶液消毒。鸡群发病期间增加消毒次数,以便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尽快杀灭,减少鸡群重复发生疾病的风险。定期清理鸡舍粪便,并将粪便集中起来进行发酵处理,杀灭粪便中的病菌,降低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厂区门口或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进出厂区或鸡舍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些生产物品或药物也需要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对于进入生产区的车辆需要全面彻底消毒,避免将外界病原微生物携带入场,增加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3 饮水系统消毒

每天对饮水系统进行反复冲洗,每周对饮水管道进行浸泡消毒,一般在晚上鸡舍关灯后,将氯制剂注入饮水管道内,经过一晚上的浸泡后,在第2天鸡舍开灯前,将消毒药物排放到鸡舍外面,再用清水将水线冲洗干净。尤其在饮水中添加药物或抗生素后,更需要及时对水线进行冲洗,避免药物沉积成为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或者形成生物膜,对饮水产生污染。这样通过彻底冲洗和消毒饮水系统,不仅能够减少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降低病原体对饲料或饮水产生的污染,继而减少鸡群感染发病的机会。

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4.1 提高饲喂管理水平

根据鸡群日龄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需要更换饲料时应留有5~7 d的过渡时间,避免突然更换饲料给鸡群造成的应激反应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按照程序认真操作,保证鸡群摄入充足的营养,还可以减少料槽中剩余饲料过多发生霉变的现象,进而达到提高鸡群体质和免疫力的作用。在饲喂或饮水管理中,需要做到轻拿轻放,保持鸡舍内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应激情况。在整个饲喂过程中做好饲料质量关键点的控制,避免霉菌毒素对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保证鸡群良好的体质。

4.2 增强保健意识

免疫接种前后在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黄芪多糖来增加鸡体免疫力和防应激能力。在鸡群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日龄或季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群繁殖,维持鸡群处于健康状况。如果鸡群免疫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或传染性支气管炎活苗后,容易发生明显的副反应,鸡群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此时可以使用恩诺沙星或泰乐菌素等药物,能够有效预防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

5 对症治疗

技术人员应每天认真观察鸡群精神状况,一旦发现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应上报兽医部门查清发病原因,根据原发和继发情况来合理投药,以便提高治疗效果。如果确诊为细菌感染应选用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来治疗;如果确诊是支原体引起的可以选用泰乐菌素和阿奇霉素等来治疗;如果是真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硫酸铜和维生素B1来防治;在确定属于病毒性感染后应紧急接种疫苗或注射血清抗体,也可以使用黄芪多糖、板蓝根、双黄连等中草药来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抑制病毒复制,同时使用抗生素来防治继发感染,有条件的养鸡场应该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效果。

猜你喜欢
种鸡病原鸡舍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鸡舍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