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

2023-12-31 12:47刘玉娟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鸡种蛋沙门氏菌

刘玉娟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西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 122606

1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性比较大,传播途径较为广泛,而且不会受到品种和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蛋鸡养殖期间,若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则会增加该疾病的感染率。3周龄内的雏鸡感染这一疾病的概率比成年鸡大得多,且发病致死率比较高,成年鸡感染后的表现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导致产蛋率下降,软皮蛋和畸形蛋的概率增加。该疾病主要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患病鸡作为主要宿主,健康鸡在接触患病及代谢物后,会感染该疾病,而且受到污染的水源、饲料等都会对整个鸡群产生影响,导致疾病扩散传播。这一疾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特点,相较来看,春冬两季的发病率要高很多。

2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因

2.1 养殖环境较差

蛋鸡养殖环境对蛋鸡正常生长有着较大影响,养殖环境比较差,很容易滋生细菌病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采用规模化管理方式,及时清理和消毒可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率,但是实际进行蛋鸡养殖时,鸡群密度过大,鸡舍内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容易污染饮水和饲料,沙门氏菌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影响养殖效益。

2.2 单一疫苗防治效果差

蛋鸡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出现的一种病症,沙门氏菌的类型比较多,感染后的表现症状不同,一般采用疫苗注射的方式,但是血清型比较多,单一疫苗无法进行有效防治,而且部分养殖户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病菌耐药性增强,这也会影响疫苗应用效果。

2.3 鸡苗体质较弱

鸡苗的体质会直接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体质较差的鸡苗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在养殖期间也会出现疫病大规模暴发的情况。比如外来鸡苗引进时没有进行严格检疫,鸡苗质量不达标,养殖期间易感染沙门氏菌;又或者选择的种鸡种蛋质量无法保障,种鸡没有及时淘汰,种蛋也随之感染,在孵化阶段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孵化鸡苗体质受到影响,在被沙门氏菌感染的环境中会出现疾病暴发的情况。

2.4 其他疫病的影响

蛋鸡养殖期间发生的疾病类型比较多,感染其他疾病后,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容易诱发沙门氏菌病。蛋鸡发生疫病后整体抵抗力比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沙门氏菌病的发生率。

3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3.1 鸡白痢

该病症对刚孵化的雏鸡影响比较大,这一阶段的蛋鸡身体抵抗力比较差,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比较高,感染鸡白痢后雏鸡会出现腹泻症状,7日龄左右的雏鸡表现症状较为明显,患病雏鸡畏寒怕冷,相互依偎,翅膀下垂,排粥样粪便,粪便颜色呈白色。腹泻症状严重后会污染肛门周围羽毛,从而影响排便。还有一些患病鸡感染后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会突然死亡,该疾病危害性比较大。成年鸡感染这一疾病后,产蛋量及鸡蛋品质会受到影响,限制生长发育。

3.2 鸡伤寒

在发生鸡伤寒疾病后,日龄较小的雏鸡在感染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成年鸡则会出现精神萎靡,鸡冠颜色发白、萎缩等症状,腹泻严重,粪便较细,呈粥样,颜色为黄绿色,一些发病较急的病鸡,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3.3 鸡副伤寒

成年患病鸡在感染后,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表现症状,但是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也会污染饮水和饲料,传染给健康蛋鸡,还会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雏鸡感染该疾病后会表现精神状态不佳、羽毛蓬松脏乱,采食量下降,怕冷,饮水量增加等症状,排便较稀,呈水样,部分病鸡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雏鸡染病死亡率偏高。

4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疾病的诊断先要观察蛋鸡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初步诊断,而后采用实验室检验的方式,进行疾病确诊,确定严重程度,从而为下一阶段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依据。实验室检查方法比较多,可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的方式来确定疾病类型,也可以对病死鸡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基培养,观察致病菌菌落颜色和形状。一般会使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 SS琼脂平板进行病料接种,普通型平板上生长出的菌落呈圆形状态,边缘光滑、中间隆起;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致病菌菌落呈半透明状态,颜色为淡黄色;SS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的致病菌菌落颜色为黑色或者黄色,而后使用亚硫酸铋培养基进行致病菌培养,致病菌呈单个菌落状态,颜色为绿色,进行生化试验了解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发现致病菌能够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阳性,从而确定为沙门氏菌。

5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5.1 加强种鸡种蛋的检疫管理

养殖户在蛋鸡养殖阶段,需重视对种鸡种蛋的检疫管理,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及时发现病菌,做好针对性管控工作,防止疾病大面积扩散。养殖户在引进外来鸡苗和种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检疫要求和标准,进行科学检疫,对于种鸡类型、来源和流向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选择近期没有发生过疫病的区域引进种鸡种蛋,以免携带病菌,出现疾病跨区域传播的情况。在检疫期间若发现带病种鸡或者带菌种蛋,必须要及时淘汰处理,而且要对引进的所有种鸡种蛋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种鸡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若没有异常情况才能混群饲养,种蛋也要保证安全后才能孵化雏鸡,以免感染沙门氏菌病。

5.2 采用科学养殖模式

为降低蛋鸡养殖期间沙门氏菌病的发生率,先要控制好养殖密度,不能出现鸡群密度过大的情况,这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基础,也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通常会根据鸡舍面积大小来确定养殖密度。密度合理可保障鸡舍内空气质量,若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则会增加疾病传播概率。另外,不能出现不同日龄蛋鸡混养的情况,应做到全进全出,实现科学养殖模式的充分落实,以免疾病发生后出现大面积传播的情况。

5.3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要能够为蛋鸡提供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每天清理粪便污物,采用无害化统一处理的方式,以免污染周围环境。定期进行鸡舍内部消毒,应保证消毒彻底,抑制细菌和病菌传播。同时也要进行科学饲喂,对于饮水和饲料质量要进行严格管控,禁止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对于受到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应及时更换,饮水槽和饲料槽也要定期清理消毒。另外,根据蛋鸡不同阶段生长需要,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应保证饲料内的营养充足,多种饲料均衡搭配,有利于增强蛋鸡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染病概率。

5.4 注重病鸡的隔离与治疗

若在养殖期间发现蛋鸡感染沙门氏菌,立即隔离治疗,并对整个鸡群进行全面消毒,做好疾病预防性治疗工作,观察鸡群整体情况。应聘请专业兽医治疗该疾病,确定疾病类型后针对性用药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并保证用药安全。对于染病较为严重的病鸡,应及时淘汰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不能为了获取利益而私自售卖,否则会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危害。

5.5 加强外来生物的监控管理

沙门氏菌也会通过昆虫、鸟类、鼠类等进行传播,为防止外来生物传染鸡群,在日常养殖期间,也要做好外来生物的监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并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防护隔离措施,尽可能避免蛋鸡与其它畜禽接触,从而控制疾病传播。若发现外来生物污染饮水、饲料的情况,应及时消毒更换,防止病菌传播。这是沙门氏菌病防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通常会结合养殖场现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5.6 药物治疗方法

由于养殖期间的不合理用药,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氏菌具有一定耐药性,治疗时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实际治疗阶段,应进行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在治疗前也可以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可获得良好效果的药物。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在治疗蛋鸡沙门氏菌病上能够获得良好效果,通常会根据病鸡的表现症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硫酸卡那霉素药物在沙门氏菌病治疗中较为有效,一般会根据病鸡体重,按照0.15 mL/kg的规格进行治疗,1次/d,连续用药5 d,还可以在饲料中混入适量强力霉素粉剂,搭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病鸡症状,帮助病鸡快速康复。

蛋鸡养殖期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不但关系到养殖场整体效益,也会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沙门氏菌病对蛋鸡的危害性很大,养殖人员应提升疫病防控意识,注重不同阶段的疾病防控,将综合防治理念和措施在养殖全过程充分体现出来,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并为蛋鸡提供健康、安全的饲养环境,通过科学养殖与管理,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以免出现沙门氏菌病大面积暴发的现象。在发病后也要根据病鸡症状表现,使用合适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降低病死率,保证蛋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种鸡种蛋沙门氏菌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