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民居灰塑工艺与装饰艺术探究

2024-01-03 04:40徐凝紫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99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寓意民居纹样

徐凝紫(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99)

一、琼北民居和灰塑艺术产生发展的背景

(一)自然环境

海南岛四面环海,与南海诸岛紧密相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有大量居民旅居海外。一方面,海南琼侨历史上曾三次大规模移民东南亚。“下南洋”运动在琼北传统民居的演变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琼籍侨民归国后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思想带回,这些元素逐渐在建筑中显现。另一方面,海南省地处热带,雨量充沛,建筑及聚落有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正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才形成琼北民居建筑的独特形态和文化内涵。

制作灰塑的主要材料是石灰,海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贝壳众多,工匠们使用经过烧制而成的贝壳灰替代传统石灰。贝壳灰是有机灰,对于抵御酸性腐蚀有一定作用。灰塑因其高强度、耐酸、耐湿等特点备受推崇,特别适应海南高温多湿的气候。灰塑制作也相对简单,在海南古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二)历史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化特色成为地域的象征,琼北民居与灰塑装饰是海南地域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和表达方式。海南独特的地理背景、社会演变和文化传承导致了海南文化与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南洋文化的相互交融,使琼北地区的建筑和灰塑装饰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年时间内,由于战乱、戍边、任职、贬官等原因,大量人口迁移海南,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原生地的风俗文化,这些元素逐渐融汇于建筑与装饰,呈现出兼具融合的局面。第一种是受来自中国大陆传统的“合院式”影响的民居,如海口的“侯氏大宅”;第二种是近代南洋建筑风格民居,如文昌的“符家宅”;第三种是骑楼建筑。通过人口迁移,灰塑也从岭南地区流传到海南,经过海南匠人的实践与锤炼,在建筑上呈现出精彩的面貌。

二、琼北民居传统灰塑工艺

灰塑,俗称“灰批”,是海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装饰,多用于祠堂庙宇及住宅,有辟邪镇宅、永保平安的寓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灰塑制作要经过构思、搭骨架、红糖纸筋灰打底、草筋灰打底、纸筋灰塑形、上色共6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其意图和作用(图1)。海南灰塑工艺制作流程介绍如下:

图1 工艺流程(笔者自摄)

1.构思造型

灰塑作品在制作之前,首先是进行构思,根据建筑的定位、规模以及房主的期望,进行草图设计。建筑物的等级不同相对应的灰塑题材也不相同,如庙宇、祠堂可装饰麒麟、蛟龙的形象,民宅则不适合。

2.搭骨架

好的骨架对灰塑的牢固性非常重要,不同的灰塑类型,做骨架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一种,平面做,灰塑与墙身距离较近,打短钉即可。第二种,半边做,由于离墙面较远,需要钢钉和铜丝作为支撑。第三种,立体做,有小型和大型之分。小型立体灰塑的骨架一般由瓦片组成。若是大型灰塑,躯干则需要用红砖进行搭建,其他相对细致的部位再用瓦片做骨架。

3.红糖纸筋灰打底

在搭好的骨架上附上用纸筋灰和红糖混合的灰打底,可以使灰塑与板面、墙壁粘得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损坏。

4.草筋灰打底

等打底的红糖纸筋灰干燥后,往上面添加草筋灰做出灰塑的雏形。每次添加的草筋灰层不能太厚,否则灰层加到一定程度会整体脱落。

5.纸筋灰塑形

将所做的灰塑样式堆放纸筋灰,放置一段时间后,待纸筋灰变干一些,再将其抹平,接着用灰刀进行拉线、细节刻画,最后形成完整的造型。

6.上色

最后一步对灰塑进行上色,颜色和深浅要根据灰塑的形态和题材进行选择,与绘画一样,上色要考虑物体在空间中的受光关系,高光暗部都是不可少的。

三、琼北民居灰塑装饰细部和题材

(一)装饰细部

将装饰与建筑进行融合,可满足审美和精神需求,又利用图像和文学等手段,赋予装饰独特的民居建筑文化内涵。透过对建筑各部位装饰的分析,总结琼北地区传统民居采用灰塑装饰的特点,展现这一传统灰塑装饰在民居建筑中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挖掘、领略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琼北民居内的灰塑主要应用在门窗、屋脊以及墙面等位置。门上的灰塑集中在门楣和门联上,窗上的灰塑主要出现在窗楣和窗框上。屋脊上的灰塑集中在正脊和垂脊的部分,而墙面上的灰塑则主要分布在山墙、檐墙、影壁以及女儿墙等位置。此外,在南洋骑楼中,廊柱、壁柱、券柱上也有大量的灰塑装饰。除了这些主要部位,室内和其他建筑小构件上也有灰塑装饰,灰塑装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各个部位,这也反映出灰塑在海南民居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装饰题材

琼北民居装饰包含各种纹样,运用这些纹样可表现审美趋势、意识倾向和建筑意义。这些纹样涵盖了传统文化和精神,通过图案纹样从建筑的外观传达到人们的心中。琼北民居灰塑装饰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古器宝物和文字符号,它们反映了海南地方风俗与文化,这些装饰题材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琼北民居的灰塑装饰中,以动物和植物的纹样为主。动物纹样展现出人们对动物特性的理解,借助动物的力量来抵御外部压力的智慧。动物纹的艺术表现包括真实存在的生物形象,也涵盖了以想象为主的虚构动物,以表达精神力量的寄托。植物装饰图案象征农业生产方式,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植物纹样在灰塑装饰中被广泛应用,它为装饰增添形象元素,衬托了主要内容,构成了主题,是必不可少的灰塑装饰元素。

四、琼北民居灰塑装饰的文化内涵

(一)表现手法

米勒说过,“绘画艺术是人们用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它和语言的功用相同”。亦画亦塑的灰塑与语言相似。灰塑的创作是为了向人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表意方式,其中运用了许多表现手法。

1.象征寓意

象征寓意的表现方式在建筑装饰中十分普遍。灰塑装饰常借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美好的愿景,通过可视化的图像将想表达的内在情感、文化内涵与装饰纹样联系起来。例如兰花被用来比喻君子的高尚品质,麒麟则有美好祥瑞的寓意,花瓶和牡丹则寓意平安富贵。将动植物纹样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丰富寓意的层次,如蝙蝠与花篮寿桃的结合,寓意多福多寿。人物题材围绕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宝物古器象征平安,而文字装饰则隐含着长寿和富贵的寓意(图2)。这些不同主题的表达都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图2 图纹寓意(笔者自摄)

2.谐音

常以生活中的语音类比来展示事物特性,通过动植物或器物的名字传达幸运寓意。谐音手法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谐音手法将装饰主题与吉祥寓意紧密结合。如花瓶中插着如意,表达“平安如意”的祝愿;“五福(蝠)捧寿”,以五只蝙蝠环绕着圆形的“寿”字纹,寓意五福与长寿的美好愿景。

(二)多元文化特征

建筑装饰充当了人们认知建筑的桥梁,连接人与环境,建筑装饰也可以传达房主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地域文化和宗教差异会在传播中影响建筑装饰的内容、主题和意义,在琼北民居的灰塑装饰中就体现了多元文化特征。

1.中原文化与琼北灰塑

琼北地区的民居承袭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精髓。中原文化强调道德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宗法制度特点,包含了儒道佛等传统思想。琼北民居的灰塑装饰与中原建筑装饰纹样相似,内涵相近,都注重礼仪文化。琼北传统民居的装饰也倡导儒家思想,如忠孝礼义、三纲五常等。植物图案如梅兰竹菊等传递了高尚的道德理念。民居中的灰塑装饰成为弘扬礼教文化的工具,对后代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华侨文化与琼北灰塑

琼北地区骑楼建筑文化的形成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华侨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明清时期,许多海南人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工作,在海外积累了财富后回国兴建房屋,将南洋的建筑文化带回故乡。他们将西方建筑和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建造了一系列中西合璧的建筑,为海南的建筑文化注入了活力和创意,海口骑楼、琼海蔡家宅等建筑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有西方元素的体现。

3.近代社会影响下的灰塑

在近代海南受到了新思潮的深刻影响,反帝反封建、爱国兴邦等思想渗透各领域。在近代社会环境的熏陶下,琼北民居上灰塑装饰的创作者们也在社会热潮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出现了具有近现代特色的灰塑装饰纹样。

五、琼北民居与灰塑装饰的保护和传播

琼北地区的传统民居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传统建筑和装饰面临众多的危机,亟需关注和解决。灰塑技艺依靠口传身教,目前传承人日益减少。又由于市场需求少且劳动强度高,愿意学习灰塑技艺的人寥寥无几,传承和发扬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琼北民居与灰塑装饰可以承载历史记忆,提升建筑美感,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民居建筑和灰塑装饰,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期的文化内涵,它们是海南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琼北传统民居采用灰塑装饰,通过熟悉的图案传达道德教化,用形象表达美学和观赏价值,契合时代审美,展现工艺、构造之美。此外,琼北地区建筑历史悠久,风光独特,古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观赏旅游价值。

通过现代传媒、文化产业和现代教育这些方式,琼北民居和灰塑装饰可得到广泛传播。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传媒渠道,制作专题节目、纪录片,有助于介绍琼北民居的历史文化及灰塑装饰。文化产业可以通过相关书籍、艺术品等的创作和销售,宣传其价值。同时,现代教育也可以在学校中开设相关教学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并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六、结语

在琼北地区传统的住宅、祠堂、寺庙等建筑中,灰塑装饰应用广泛。研究琼北民居及其灰塑工艺与装饰,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工艺和装饰提供建议。这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琼北民居,同时塑造海南独特的地域特色。

猜你喜欢
寓意民居纹样
美好寓意品芝麻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模仿老鹰的乌鸦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