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15 07:35王淑莲张玉媛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王淑莲 张玉媛

■摘 要:本文以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共110人),探讨微课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统计学生上课时的抬头率及集中注意力时间、课后测评、期末考试成绩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教室监控显示实验组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有所延长。微课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可以使枯燥的授課内容变得鲜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微课;药理学;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一、研究背景

药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好药理学对学生将来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及参加实际临床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理论知识抽象、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目前,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讲授方式传授知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开发设计的微型视频,其中添加的动画、场景、人物角色等元素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而微课是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因此开展微课教学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2021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共11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56人)和对照组(5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系统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提交作业。

实验组基于传统教学法嵌入微课教学法,即在授课前、中、后嵌入微课。授课前,教师将录制的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其提前预习,学生通过这些资源的学习,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点,这样上课时师生互动具有针对性;教师布置测试题,学生通过测试题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找出自己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梳理教学内容,使上课内容连贯化、系统化,教师可再次播放有关新课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微课中遇到的重难点展开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授课后,教师利用微信发送课程中的微课资源供学生复习使用,并及时发放测试题和调查问卷,让学生对微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1.课后测试评价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测试题,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

2.期末成绩评价

期末考试时,从题库中随机选择试卷进行考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

三、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分析:通过教室摄像头观察统计,实验组抬头率为90%,对照组抬头率为78%;实验组课后测试成绩及格率为88%,对照组课后测试成绩及格率为70%;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格率为85%,平均分为71.12分,80分以上占比为25%。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格率为68%,平均分为64.72分,80分以上占比为16%。实验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微课教学可使教学效果更好。

四、讨论

(一)微课可有效降低药理学的学习难度

药理学的知识本身就枯燥乏味,再加上其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情况,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学习动力及自信心不足,面对难度较大的药理学知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药理学的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可以使枯燥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降低学习难度。药理学的部分知识难以理解,课堂上不懂的知识,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复习。

(二)微课可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

实验组教室的摄像头录像显示开展微课教学可提高学生抬头率及延长学生听课时间。从而说明微课教学可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微课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借助网络向学生传达知识,非常符合学生热衷网络的兴趣特点,同时微课通过动漫、故事等富有趣味的形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提炼重要的知识点,也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可促进教师交流及共享教学资源

同一专业的教师通过分工合作创作本专业微课,逐步构建校级教学资源库,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观看或使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微课,既可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又可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及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优秀的教学资源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微课在药理学实践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一)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微课设计时长以5~10分钟为宜,时长过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时长过短则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充分展现。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前,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情进行调查,开发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微课。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关联交叉学科知识、增加互动环节和激励环节。同时也可以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实验课中,药理学教研室的教师通过集体讨论,统一标准,把教师的演示操作制作成微课,课前让学生反复观看,规范学生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上课时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讲解操作步骤,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使实验过程更加轻松。同时学生课后可通过反复观看操作视频,加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二)构建网络化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可创建微信学习群,定期在微信学习群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或推送一些拓展知识,以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沟通,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教师积极借助现有的网络学习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评制度

微课要有适宜的考评制度,应做到迅速、有效、及时并体现多元化。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可对学生进行卷面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但评价不能仅限于卷面考核,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药处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要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不足之处

微课大多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进行讲授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类的微课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教师要自己制作原创微课作品。而制作微课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能力,教师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学习有关微课制作的知识,这样教师钻研本专業理论知识的时间就会有所减少,因此建设微课录制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微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息息相关,一个好的微课,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平时要参与授课班级学风建设,做好课前学习动员,深入了解学情。

随着教师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微课的创作空间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简便,微课质量也越来越高,教学的个性化、形象化、趣味性都能得到充分体现。微课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利用,实际上也能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如果教师人人都能制作微课,就可以形成校级微课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人人受益。

参考文献

[1]王祎,李季.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7).

[2]侯迎迎,安宴.多种教学方法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5(18).

[3]郭玮.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实践探索:以《基础汉字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4]包亚男,丛欢,邹宇,等.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4).

[5]范天黎,毕红征.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2).

(作者单位: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药理学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艺术药理学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