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幸福体育课堂教师能力缺口的路径探索

2024-01-24 14:13陈淑华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缺口创设环境

文/陈淑华 汪 翔 洪 健

体育教师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践行者,从幸福体育的提出到幸福体育的课堂操作,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幸福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创设幸福体育课堂的能力。基于于素梅博士提出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生本化、系统化、根本化三个特征[1],体育教师应具备课程整体实施及因材施教的能力,大单元设计、跨学科主题等整体性设计的能力,“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情境创设及综合评价的能力。根据幸福体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的能力缺口,如何找准能力缺口是体育教师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幸福体育课堂特点,依标反思能力缺口

于素梅博士提出,打造幸福体育课堂的关键是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置、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创设幸福体育课堂[2]。教师紧紧围绕幸福体育课堂这三个方面反思其实施的精准性,能明确创设幸福体育课堂有哪些能力缺口。

(一)反思一体化教学设计

幸福体育课堂是“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新样态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学习基础等多方面进行“学、练、赛、评”一体化整体设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及深度体验。教师在反思时,关注“学”的发展性,是否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练”的有效性,是否练得准、动得多、练得科学;反思“赛”的情境创设,是否创设真实情境的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技能学练;反思“评”的综合性,是否将“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突显正向评价的功能及评价内容、方法、主体的综合性。通过对“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反思,明确一体化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及因材施教等能力缺口。

(二)反思教学环境的创设

学习是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幸福体育理念下教师应创设舒适、美观、实用的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环境中并能乐在其中。体育课堂的环境可以从器材环境、音乐环境、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进行创设。教师反思器材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器材的使用是否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是否起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练效果的作用;反思音乐是否积极向上,是否悦耳动听,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运动体验;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给技能的学习带来直观和便利,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营造运动情境等。通过器材环境、音乐环境、信息技术环境的反思,明确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及创新运用能力的缺口。

(三)反思课堂实施的效果

“乐、动、会”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只有体现“乐、动、会”目标特点的体育课才真正抓住了体育课的本质,因此教师可从“乐、动、会”角度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状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与同伴合作的情绪状态等反思“乐”的达成度;通过运动密度观察量表及可穿戴设备监测运动心率的数据,反思运动负荷是否科学合理;“会”则体现在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的“五会”上,通过课堂学习评价表,从核心素养目标上检测学生“五会”的达成度。通过反思“乐、动、会”的达成度,明确课堂实施能力的缺口。

二、聚焦幸福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明晰路径找准能力缺口

每位教师入职年限、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及个人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不同,其能力缺口也不同。基于对幸福体育课堂的反思,明确了体育课堂的能力缺口,教师只有找准自己的能力缺口,才能为后续提升创设幸福体育课堂的能力找准路径。

(一)依托同行互助,研析一体化教学设计

正所谓“旁观者清”,在寻找能力缺口上,教师的自我反思往往有其局限性,依托同行帮助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是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同行互助多数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呈现。教研活动中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观察、记录、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用数据循证能达到精准诊断的效果。依据一体化教学特点,教研团队设计以“学、练、赛、评”为观察维度的观察量表,教师在授课时由同行利用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帮助诊断课堂教学行为来找准能力缺口。

如在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一课中,在“学”的环节观察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模仿、被动练习,情绪状态不高。教师教学模式传统,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与新课标理念不契合,从而判断授课教师新课标理念理解能力的不足。在“练”中观察到教师没有进行练习难度区分,学生接力式学练多人等待时间长,教师讲解示范次数多,分析得出教师因材施教能力不足、精讲多练能力欠缺、科学设置运动负荷能力不足。在“赛”中观察到在技能教学结束时进行优先展示,忽视了多数人的获得与活动体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比赛环节内容为迎面接力赛,与《跨越式跳高》课的内容关联度低。观察结果说明教师不能较好地创设比赛情境,结构化教学的能力不足。在“评”中观察到教师评价只关注技能不注重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评价,由此判断教师没有关注学科育人,综合评价能力较弱。通过同行教师对“学、练、赛、评”的课堂观察,依据数据研究分析,帮助精准找到一体化教学设计诸方面的能力缺口。

(二)依靠学习反馈,分析教学环境创设

幸福体育课堂关注学生的运动需求与运动兴趣,创设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和幸福感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反馈,直接反映了教师幸福体育课堂的施教能力。学生学习评价,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体现,其评价内容应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出发。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表的数据统计分析,寻找学生学习效果的不足,从而反推教师教学环境创设的合理性。

如在三年级《急行跳远》一课中,教师利用体操垫摆放多种高度诱导学生起跳蹬地摆腿,运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时播放音乐,整节课看似教学环境完美,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好。学习评价数据显示,在技能学习中50%的学生对于“能完成跨过高垫的练习”选择了“需要加油”,在体育品德中45%的学生“勇敢果断跨过障碍”得分也较低,两组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无法跨过教师设置的高垫并有心理恐惧感,说明教师在器材使用时没有精准分析学情,缺乏器材环境创设的能力;在技战术运用中,“将过障碍技术运用到急行跳远”的得分较低,回顾本课,智慧教育显示屏使用方式单一,没有将跳远踏跳和腾空动作进行分解和慢放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反馈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运用能力的不足;在环境适应中,“音乐让我练习更投入”得分低,教师选择的音乐比较低沉,与学生跑动、跳跃的运动情境不相融合,反映了教师音乐环境创设能力不足。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从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数据分析,找准教师教学环境创设方面的能力缺口。

(三)依附赛训一体,剖析课堂实施效果

幸福体育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幸福体育的理论基础及“乐、动、会”的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很难有理论加实践的系统化培训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代训、以赛促思,赛训一体促进能力缺口的发现和改进提升。

以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为例,比赛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据文件要求选取教材(或根据给定的教材)进行备课。这个阶段教师发现自己支撑课堂的理念不足,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这时教师会再次深度研读课标、深度分析教材、找导师一起研讨,以求设计一堂对标“乐、动、会”的高质量课堂。第二阶段进行课堂实践——磨课。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完美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学得不乐、动得不够、会得不全。教师根据这些不足与导师一起对标“乐、动、会”的要求进行反思,提出课的重建方案。通过磨课—重构—再磨—再重构循环反复,用“研磨代训”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进行赛课。赛课再次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及课堂应变能力进行考验,赛后教师根据比赛的结果和专家点评,再次对“乐、动、会”的课堂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寻找课堂实施的不足。以赛代训、以赛促思能全面剖析课堂实施效果,发现教师的能力不足,从而促进教师实施幸福体育的能力进阶。

在幸福体育的理念下,体育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不再只追求健康,而是追求健康而幸福的人生。体育教师肩负重担,只有不断反思、与时俱进,才能跟紧课改的脚步前行。找准缺口,精准提升,让幸福体育课堂落地生根,为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缺口创设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