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能力提升路径

2024-01-24 14:13陈司令郭小娟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文/陈司令 郭小娟 梁 翔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幸福体育”是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课程模式,其构建契合了新课标的育人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准适配内容,优化实施策略,评估实践效果,为充分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1]。一线体育教师在幸福体育课程中的关键地位得到凸显,但在专业能力方面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找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有助于教师理解与实践幸福体育课程,将理念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幸福感。

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专业能力概念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不断优化和重构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体育教师通常经历“新手期”“成熟期”“专家型”三个发展阶段。新手期教师是指教龄在五年内,是熟悉体育教学岗位时期;成熟期教师是指教龄五至十五年,具有较成熟教学经验与能力的教师。在成熟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地发展,成长为一名具有引领发展力、课程领导力、教学研究力的专家型教师。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具有发展意识,合理运用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能力。基于创设幸福体育课堂的专业能力要求,本研究从专业发展意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三方面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划分。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来创设幸福体育课堂。而在推进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能力提升路径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同一发展阶段,专业发展意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之间存在横向关联、相互支持;同一能力维度在不同发展阶段,则存在着纵向进阶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找准发展路径,将有助于其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的进阶。

(一)新手期教师

以唤醒自主发展潜能为内动力,以模仿实践、总结反思为提升点,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1.自我审视,唤醒自主发展潜能

对于新手期教师而言,不可仅满足于被动地完成工作。首先,应主动审视体育教师的职业意义,积极领会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为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人生奠基的价值意蕴,强化职业认同,触发专业自觉,唤醒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其次,应审视分析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找到差距,查缺补漏。例如,在基于幸福体育课堂的实践中,制定SWOT分析表与身边同时入职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进行训练完善。实现“育人”又“育己”,获得“育人”的成就感、“育己”的幸福感,提升职业的认同感。

2.跟岗实践,掌握精准施教能力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最重要阵地在课堂。作为新手期教师,应通过校内组内跟岗实践,掌握扎实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课堂跟岗学习校内年长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感受课堂教学过程,来锤炼自己的讲解示范、教学组织、课堂评价等基本功。例如,在备课时,借助优质课视频或观摩身边的优秀教师课程,观察学习年长教师在教学环节、课堂驾驭、教材处理、学生活动解决方法;在课上,去实践自己能否准确地引导与点评指导,帮助学生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中,实现“乐、动、会”的幸福体育课堂。在此过程中,达到提高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教法指导能力的目的。

3.总结反思,夯实学科专业知识

作为新手期教师,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地、针对性地反思教学。在每学期末,对照预设的学期学习目标,总结成功之处,反思出现的问题。例如,根据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生本化特征,制定“乐、动、会”课堂观察表,在课后对照预先拍摄的视频进行自我分析,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从练习时的投入状态,“学、练、赛”活动的效果和运动能力的综合表现,反思学生是否“学得乐、学得热、学得会”[2]。通过反思,教师更深刻地领会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育人功能与要求,夯实学科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成长。

(二)成熟期教师

以经验提炼、精准施策为着力点,以团队共研为平台,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团队共研,提高合作发展能力

成熟期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除了依赖自身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外,还要学会借助团队研修的力量,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提高合作发展能力。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读书会、学习共同体等团队研修交流活动。例如,参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一体化专题研讨”“论文导读”等会议,在参会过程中,深度学习相关文章,分享学习心得,听取团队成员的观点,充实自己对研讨内容的认知,提炼研讨内容,固化研讨成果,提高了与同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善用策略,掌握精准教学能力

作为成熟期的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把握幸福体育课程目标,善于分析学情,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除了课堂,教师还应以更为广阔的育人视野,通过课内外的联合推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投掷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出手角度与远度之间的关系,在课外通过学习任务单组织学生前置学习,在确保安全的环境下,让学生户外以同样力度不同角度投掷石块的远度进行比较,找出个人认为合适的投掷角度。在课上,用鲜艳的彩带与沙包捆绑,学生在投掷时即可清晰地观察到沙包的飞行轨迹,有效达成运动认知目标。器材的创新,课内外一体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的精准实施能力。

3.经验提炼,提高理实结合能力

经验提炼有助于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规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思维内化,转化为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教师应勤于学习理论,主动实践,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与提炼,提高理实结合能力。例如,聚焦“乐、动、会”的课堂教学,围绕教学行为与学生“动”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对照新课标及相关文献,围绕问题进行组内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例如,加大活动距离、增加练习器材、增强互动活动等,找到改进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动”的方法,通过运动负荷监测评价效果,及时总结提炼策略,提高理实结合的能力。

(三)专家型教师

以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为着力点,在带领团队提高引领发展能力中同步提升课程领导、教学研究能力。

1.带领团队,提高引领发展能力

作为专家型阶段的教师,应把握教学规律,整体规划,通过理念、方法上的引领,打造具备共同信念,具有精准明确目标的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学习交流、观课评课等方式引领教师学习,从而提升团队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个人引领发展能力的提升。例如,以“基于运动负荷监测的教学行为改进”为主题,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运动负荷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通过专题研讨、课例展示、公众号宣传等多种方式学习或推广,打造高密度、适宜负荷的体育课堂,指向打造“乐、动、会”的幸福体育课堂。领衔者在与团队不断磨合成长的过程中提升示范引领的能力。

2.课程建设,提高课程领导能力

具备课程领导力是当前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期盼。专家型教师应深度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具备解构与重构课程以及课程统整能力,提高教材内容的关联度,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的同时,通过课例示范、讲座等方式专场分享与推广,实现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例如,基于幸福体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足球校本课程开发,以项目式学习模式开展足球大单元教学,学生围绕着解决来自真实世界的问题,探究性学、练,课内外竞赛,帮助学生通过足球学习培育核心素养,感受幸福。教师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实现课程领导能力的提升[3]。

3.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研究建议”中提出: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研究”的课程意识,形成“发现问题—明确课题—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专业提升”的研究路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将工作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例如,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五会”(会说、会做、会学、会用、会做人)作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指标之一,但观察和量化“五会”则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开展“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五会’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在解决实践难点问题的同时,体现了科研与实践交融互促,实现专业的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找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将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