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实施幸福体育的“六忌”与“六要”

2024-01-24 14:13张纪胜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投篮体育课篮球

文/陈 龙 罗 洪 张纪胜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全新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更需要有对教学实践指导性的引领。于素梅博士提出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恰逢其时,阐述了“乐、动、会”课堂正是未来幸福体育课堂的显著特征。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全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观念都要进行强烈的碰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抵触作用,制约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体育教师也要顺应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助力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体育课程中落实。本文梳理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中与传统体育观念的碰撞点,针对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寻求突破,创设幸福体育课堂。

一、幸福体育课堂教学的“六忌”

体育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课堂教学习惯一直制约着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教定学”及一些低效的教学方式比较明显地出现在体育课堂中,且在体育课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体现,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应进行优化和改变。

(一)准备活动忌“断”

在教学中,通常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花了很大精力去设计,但是有些准备活动却偏离了体育课的初衷,学生刚活动起来又停下来的情况时有出现。例如,“喊数抱团”游戏学生跑步中突然抱团停止活动,“抢垫子”游戏学生跑动中突然抢着坐在垫子上。单从趣味性来说,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准备活动是以热身和预防运动损伤为主要目的,热身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活动过程,一般来说中间不宜停顿,跑动中停顿或突然降低重心易造成重力休克危险。因此,从流畅性和安全性来说,经常停顿的准备活动显然不适宜。

(二)教学方式忌“收”

《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一直以来,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仍统治着体育课堂,直接“教”学生动作的情况十分普遍,教师“教”的方式侵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例如,“讲解示范”几乎是每节体育课的必要环节,前滚翻学习时,教师教学生如何蹬地、团身、抱膝等动作;篮球同侧跨步突破教学生如何跨步、如何做假动作等。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照着做动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滚翻动作很难高质量完成;篮球的持球突破,不明白突破的真正目的和动作要素,学会了却不知如何用,造成学用脱节。显然,这些“为教而教”的简单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思考空间,更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练习过程忌“静”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课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的要求,于素梅博士也多次强调“少讲多做、少等多动”,但在体育课中“站”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生“静”听和“静”等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讲解时、集中纠错时学生站着听;示范、优生展示时学生站着看;练习时或接力游戏时学生站着等。当然必要的“站”是难免的,关键是课堂上“站”的频数太多、时间太长就不合理了。应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少“等”甚至不“等”。

(四)竞赛活动忌“乱”

比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和练的主要手段,《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确立了“赛”的重要性,但是在体育课中却时常出现一些“乱”的情况。一是整堂课没有设置比赛或展示环节,学生在体育课中缺少竞争,学练的结果得不到有效呈现。二是安排与课的内容、属性无关的比赛,如在篮球课上安排抱着篮球跑的接力赛。篮球项目最大的趣点是篮球比赛,偏离了“赛”的初衷。三是比赛需要一定技能水平才能开展,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有效开展比赛活动,造成比赛中连贯性不强、竞争性较弱,难以达到比赛效果。比赛活动中出现的与课程内容契合度不高的问题,需要体育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创新比赛方式,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设计和组织有趣味性的竞赛活动。

(五)学练内容忌“单”

在体育课动作学习过程中,“学什么、练什么”的现象在体育课中较为常见,往往针对某一动作学习反复强调细节,围绕独立的课程内容进行学练活动。例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讲解示范从站立姿势、躯干保持状态到大小臂角度,再到持球和屈腕等,一连串的动作规范,学生需要消化从站立到投篮的大量动作要求,动作要领难以理解。接着再围绕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练习站立和持球姿态,再练习屈腕拨指,再练习自下而上的“蹬地、展体、伸臂、屈腕、拨指”动作,围绕单手肩上投篮进行各种练习活动。这种只强调动作技术,脱离技术应用环境的单独练习活动即使学生学会,也难以在篮球比赛中得到应用,造成学练与应用脱节。

(六)安全提示忌“泛”

安全是体育课的基本前提,学生只有在安全保障的体育课中活动才是幸福的,体育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运动,增强安全保障和减少事故发生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课中教师经常提出“注意安全”的要求,但是注意什么却没有表达出来。由于提示的内容不具体,安全要求不明确,就难以将安全要求落实到位,无法让体育课堂真正安全。因此,体育课上不应提出宽泛的安全要求,应该精准地向学生传递安全信息,真正排除安全隐患,预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幸福体育课堂教学的“六要”

幸福体育课堂模式下的体育课堂,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学生活动效果的教学方式。现针对体育课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提出改变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准备活动要“畅”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是身体预热,让身体从正常状态进入运动状态,为课程的练习活动做好身体准备,通过一般准备活动实现;二是受伤预防,通过对身体活动的重要部位进行强化练习,加强易动部位的拉伸与活动,达到预防受伤的作用,通过专项准备活动实现。因此,准备活动要流畅,不宜在活动中停顿,以免刚刚发热的身体又“冷”了下来;另外准备活动要有递进性,逐渐提高活动的强度,以便让身体有个渐进的适应过程;还要加强重要部位的活动,如投掷课要加强躯干、臂部和手腕手指部位的活动,滚翻要强化头颈部的活动等。

(二)教学方式要“放”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就是让学生享受体育课的幸福,从体育课中感受到自我,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活动。一是主体下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放下去,坚持“能让学生做的,老师不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例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当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引导同组的学生学来观察、发现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二是问题导向。体育课动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动作,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练习中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踢毽盘踢时,毽子踢向什么方向更容易踢第二次,引发学生对毽子垂直向上的思考,进而提出怎么样踢出毽子是向上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踢毽时脚要摆平向上的思考,最终通过反复尝试掌握了踢毽动作技巧。三是体验学练。通过让学生体验产生动作的思考,引发对动作规律的探究。例如,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学习,让防守学生进行远近防守比较,学生体验后发现只有近体防守才可以运用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

(三)练习过程要“动”

《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体育课学生个体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让学生动起来是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变静听为活动,变少动为多动,变换讲解示范形式,变详讲为重点讲;改变练习活动方式,采取换位跑动、鱼贯活动等;改集中指导纠错为个别指导为主。例如,讲解时采用重点动作讲解,篮球单手肩上投篮重点放在屈腕和拨指动作,以篮球飞行的稳定性为重点要求;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三个轮转换位传接练习,学生始终在跑动中活动;接力游戏由原来4组增加为8组,由传递接力变为鱼贯式接力的方式,前面学生到达某一节点,触发后面同学出发,大大增加了练习活动的密度;学生练习出现错误时,进行个别指导或互相纠错的形式,尽量减少集中纠错,力求做到少集中、勤练习、多活动。

(四)竞赛活动要“趣”

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赛活动,每项体育运动都有其乐趣点,这些乐趣点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内容,篮球是通过比赛投篮得分获得兴趣,足球是通过射门获得兴趣,体操是通过完成优美动作或取得项目的突破获得兴趣。因此,体育课学习中既要“练”、更要“赛”,做到课课有比赛,将比赛内容聚焦于相应的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例如,篮球课要安排篮球比赛,让学生投篮得分获得兴趣;足球课安排足球比赛,射门进球获得兴趣;体操课则展示动作,以优美的姿态获得乐趣。对于动作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则可以降低比赛要求开展竞赛活动,如篮球初学时可以抱球走三步,也可以连续拍球,简化比赛要求,增强比赛的趣味性。

(五)学练内容要“联”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典型要求,也就是将学练的内容处于广泛的联系之中,从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现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单个动作学习的同时,与相关联的动作进行组合,且在真实的活动环境中练习。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投篮前球可能来自传球、运球、抢夺球,应与运、传、抢球来组合,投篮时要面对防守,所以应该面对防守投篮,投篮后则要共同抢篮板,以便于组织二次进攻。需要提出的是,在对抗性项目学练时,尽可能从开始就建立防守对抗环境,以便始终让学生在逆境中锻炼投篮能力。例如,同侧步持球突破学练,创设进攻队员始终面对防守状态下完成突破,近似于实战的练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六)安全要求要“准”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心中要始终不忘安全防范,既要有安全措施,更要有安全处置能力,更要把安全工作落实、落细,在安全要求时要准确、有效,特别是在课堂中出现安全问题时,既要处置及时得当,更要及时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再发生。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提示一定要具体、明确,例如,跑动时提醒学生注意要绕开障碍物,技巧练习活动时要把眼镜摘下来等,这些提示指向清晰、准确,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乐、动、会”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具体特征,幸福体育课堂模式突破以往的体育课程范畴,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落实幸福体育课程理念,践行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说,不但要具备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力,还要有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力,特别要改变以往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以“乐、动、会”为学生获得体育幸福感的基本要求,改变制约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行为方式,适应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要求,转而向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实践发展。

猜你喜欢
投篮体育课篮球
比投篮
体育课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今天你投篮了吗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投篮王和盖帽王
过了把篮球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