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省天然林保护重点工作措施

2024-01-26 22:19刘宏强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区管护

刘宏强

(景泰县储备林发展中心,甘肃景泰 730400)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地势较高,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山地、高原、河谷、沙漠、戈壁等各种地貌相互交错,构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甘肃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受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年平均最低气温0 ℃,年平均最高气温15 ℃,无霜期60~200 d;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且分布极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最低时仅35 mm,而该地区年蒸发量在1 100~3 700 mm。因此,干旱、少雨、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甘肃省主要的气候特点。

天然林是甘肃省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天然林资源对维护当地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护天然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随着甘肃省人类经济活动越发频繁、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当地天然林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使该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和破坏。近几年,甘肃省大力发展生态恢复保护工程,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对人类高效生产、高品质生活及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1 现状

甘肃省的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洮河、祁连山、关山、大夏河、西秦岭及康南等地区,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等植被带。甘肃省现有500 多种乔木树种,林副产品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棕色森林土、褐色土、灰褐土、黑土、栗棕黑钙土及草甸土等。1)白龙江下游和康南天然林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树种繁多,阴阳坡均有森林覆盖,垂直分布明显,上部多为云杉、冷杉纯林或云杉、冷杉混交林,中部为杨树、栎树、桦树及松树等针阔叶混交林,下部主要有松树、阔叶混交林、次生植被并伴有大量亚热带经济树种。2)白龙江中上游及大夏河、洮河的天然林区,林木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垂直分布明显,河谷地带主要为少量的云杉、栎树、杨树、桦树的混交林,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为云杉、冷杉的纯林或者混交林。3)小陇山、关山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杨树、栎树、桦树及油松等,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与沟底。4)祁连山地区气候相对干燥,植被相对稀疏,结构比较简单,种类相对匮乏,除沟底区域有少量的杨树、桦树分布以外,云杉纯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并表现出较强的坡向性。

截至2021 年,甘肃省林地面积1 046.35 万hm2,森林面积509.73 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11.33%,较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提高了7 个百分点。1)按照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322.12 万hm2,占森林面积的63.19%;特用林面积157.08 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0.82%;经济林面积29.10 万hm2,占森林面积的5.71%;用材林面积1.43 万hm2,占0.28%。2)按起源划分,天然林面积383.17 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75.17%;人 工 林 面 积126.56 万hm2,占24.83%。3)甘肃全省乔木林地面积约为263.89 万hm2,特殊灌木林地面积245.84 万hm2左右。国有林地面积约为605.61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7.88%。国有林地中,乔木林地面积171.86 万hm2,疏林地面积9.12 万hm2,灌木林地面积261.34 万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44 万hm2,宜林地面积156.64 万hm2,苗圃地面积2.15万hm2,迹地面积0.06万hm2。

甘肃省天然林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场所,成为丰富的生物和基因资源库。通过近30年的天然林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在甘肃省天然林区目前已有203 科993 属3 867 种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植物113 科380 属1 832种,几乎涵盖了甘肃省所有森林植物的区系成分和种类[1]。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整个祁连山林区现已成为河西走廊的高山水库,被誉为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的绿色屏障及生命线。白龙江林区和岷江、康南及小陇山林区对当地水源和气候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甘肃省甚至邻近省份的农业生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天然林区支撑着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成为一道坚实有力的生态屏障,对甘肃省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天然林资源保护任务重,人员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日益深入,天然林的营造和日常管理管护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看护、管理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每个林区管护工作人员需要负责较大面积的森林,工作量巨大,但又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管护技术手段和配套设备。当地社会经济较低的发展水平又限制了森林管理管护人员的工资标准,森林管理管护人员的工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加上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很多林区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做到位,直接影响了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在甘肃省现有的部分国有林区,日常管护人员很多属于兼职,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而且存在部分护林人员工作合同不规范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现有的大多数护林员不具备专业的天然林保护基础知识,巡山记录填写规范性较差,难以准确收集天然林保护工作日常基础数据,并进一步影响评价和总结保护工作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2.2 缺乏有效的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甘肃省部分国有林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转变生产、经营方向,经营主导方向模糊,既没有享受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相关优惠政策,又没有形成商品林并科学合理地开发林业相关产业、产品;不少国有林场职工经济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加上一部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林场职工人心不稳,林区的发展也处于“半休眠”状态[2]。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甘肃省部分天然林区在前期造林规划设计时,缺乏对当地土壤、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及新植树种的科学研判和设计,导致部分地区造林树种相对单一且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现有的天然林以冷杉、云杉、杨类、栎类和桦类树种为主,且纯林约占甘肃省森林总面积的62.8%,而针叶、阔叶、针阔叶混交林的面积仅占2.1%。树种相对单一,纯林的面积较大,很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近几年,甘肃省生态林年平均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20 万hm2,其中重度受灾面积2.03 万hm2左右、中度受灾面积5.81 万hm2左右、中轻度受灾面积10.59 万hm2左右,成灾率超过1.22‰[3]。

3 重点工作措施

3.1 建立健全天然林管护体系

1)以甘肃省现有的国有林区为基础和依托,建立健全以天然林区(场)、营林区、护林站(点)为主的三级天然林管理管护体系。根据甘肃省各主要天然林区实际情况,组建一支规模化、规范化、装备精良、反应迅速且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天然林管理管护队伍,对天然林管护人员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和奖罚明晰的用人管理机制。2)在集体林区内,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天然林管理管护机制,在所有权、经营权、管护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到每个天然林区的管护人员、管护办法、管护报酬、管护标志及管护区域五项工作落到个人、落到地块[4]。3)甘肃省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多样,对于一些分布较为零散、面积较小、不便于日常管理管护工作开展的国有或者集体天然林区,可以从邻近天然林保护区内借调富余的管理管护专业人员,缓解分流压力。4)科学制定日常管理管护工作的巡山路线,规范巡山记录的填报,对巡山记录的填报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记录书写格式,要求每一名天然林管理管护人员能够正确、规范地填写巡山记录,并且将巡山记录填写情况与其日常工作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做到权责明晰,确保天然林管护工作落实到位、有据可依。

3.2 强化天然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1)对甘肃省的天然林实施全部封禁,除满足林区部分居民生活需要、划定为薪炭林等类型的以外,禁止其他消耗天然林资源的人畜行为,使天然林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发展,林中空地、林缘区域得到天然的更新和恢复,逐年恢复林相。2)在设置天然林封育区人工围栏时一定要慎重。在现有天然林保护区周围,按照封育要求设置了一定范围的人工围栏,防止牛、羊等牲畜及人为活动对天然林资源的破坏,实践证明该方法积极有效,但是一些围栏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林区内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因此,在未来天然林区和现有林区设置围栏时必须科学谨慎,合理预留出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保证天然林区内野生动物的活动自由。3)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甘肃省林区林木生产工人的工作内容由原来的伐木、木材生产加工向森林管护、造林、林业育苗及林产品种植等转变,同时大力开发森林旅游及花卉、山野菜、中草药等林下特色种养项目,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和致富渠道,使原来从事木材加工、运输的农户,不仅没有因为天然林保护工程而失业,反而通过森林旅游、林下特色种养及林副产品的综合开发走上了新的可持续道路。真正实现了经济损失、生态补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3.3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甘肃省天然林规划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恢复和保存各地现有天然林资源主体。1)在年平均降水量550 mm 以上的地区,营造大规模的乔木生态林;在森林、草原地区,营造稀疏混交乔木林或灌草植被;在高海拔地区和退化严重的草场,坚持退牧封育、封山绿化,特别是沙区和坡耕地(坡度25°以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2)根据甘肃省各天然林区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科学配置乔灌草,实行多层次的混交生态林,以“三屏四区”生态功能区为框架,在“二江一水”、黄土高原、祁连水源涵养林区、河西沙区重点打造生态林工程,依水定林,科学布局天然林区内各山、渠、“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等地的森林资源[5]。3)制定天然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机制。在甘肃省12个主要的天然林区统筹组建各级有害生物预报预警和防治技术人员队伍,监测林区可能发生的生物灾害,及时发现并掌握天然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发展动态,实现全面监测、及时预警、准确预报,建立准确、高效、快速的天然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区管护
记游哈林区(节选)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