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链条统筹持续做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

2024-01-26 03:41杨绍鹏张月峰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降碳废钢钢铁行业

杨绍鹏 张月峰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粮食、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3.9%,碳排放占全球钢铁碳排放的60%以上;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国内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需同时关注技术和资金,从技术研发到推广应用,从原料优化到末端治理,从财政支持到转型总体设计,加强全链条统筹,持续做好节能降碳工作,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现状

作为工业部门的能耗大户,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量为6.63亿吨标准煤,是能源消费量最高的工业行业,占当年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2.6%,超过八分之一。从单位能耗来看,“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单位能耗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由于钢铁需求下降、整体产能利用率降低等原因,钢铁能效指标出现反常。根据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51.36千克标准煤,同比上升0.39%;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略有增长,同比上升1.7%。吨钢综合能耗不降反升,反映出钢铁行业节能形势更为严峻,能效水平的持续提升面临巨大压力。

为持续做好节能降碳,平稳有序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先后启动了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极致能效“三大工程”。其中,产能置换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控制行业产能。截至2023年6月,全国各地计划更新炼钢产能约4.05亿吨,已投产2.1亿吨,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装备升级、流程更新、布局优化等积极效应。

超低排放改造是按照国内外最先进水平,对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升级改造。2019年,五部委出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并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270余家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62家钢铁企业3.14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25家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

在目前低碳冶金技术尚未规模应用、绿色能源难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情况下,能效提升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2022年12月,钢铁行业发布“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启动钢铁极致能效工程,主要路径包括工艺和装备节能极致化、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极致化、能源转换极致化、设备节能极致化、新能源体系建立极致化以及能源管理极致化六大方面。钢铁极致能效工程以典型示范企業能效提升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进步,力争2025年实现2—3亿吨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二、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存在的问题

钢铁行业的“三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术节能进入瓶颈期,能效水平提升难度加大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钢铁行业已经开展了多项兼具可行性与经济性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干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余热余能发电等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好的常规节能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再进行深度改造的成本增加,经济性变差,难度加大,技术节能进入瓶颈期。

技术储备方面,由于钢铁行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固有流程具有较强的惯性和依赖性,导致工艺转变困难,技术创新难度大,技术储备不足。然而,长期以来钢铁行业创新意识较弱,创新投入不足,节能降碳技术研发较为滞后。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94%,低于工业行业1.3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2.54%的平均水平,无法为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废钢供应不足,导致综合废钢比下降

废钢是现代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铁素原料,也是唯一可以大量替代铁矿石的再生资源。近两年,国内废钢供需基本面处于偏紧状态。尤其是2022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拆迁、棚户区改造以及废旧车船拆解均出现下降,收废和物流运输也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废钢供应明显回落,综合废钢比20.73%,同比减少1.17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自2021年《再生钢铁原料》推荐性国家标准实施以来,我国对再生钢铁重新放开进口,对提升优质再生钢铁原料的品质质量、促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标准门槛较高,对进口料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目前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符合该标准要求的再生钢铁原料品种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再生钢铁的规模。此外,虽然我国对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关税税率暂定为零,但仍然要在海关缴纳13%的增值税,而韩国对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已不再征收增值税,从而增加了国内企业进口成本,不利于竞争国际资源。在双重因素影响下,近两年我国废钢铁进口量一直较低,2022年仅为55.89万吨,同比增加0.61%,远不及2019年以前的水平。

(三)行业利润下滑,导致企业缺少节能降碳资金支持

持续降低吨钢能耗、实现钢铁行业的极致能效,可以通过推广烧结烟气内循环、干式真空精炼、连铸连轧、铁水一罐到底、焦化上升管余热回收等工艺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这些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企业实施改造需要较大投资。然而,受全球经济增发乏力、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下游需求下降,供需失衡矛盾突出,钢价持续低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22年实现利润总额365.5亿元,同比下降91.3%;2023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同比下降97.6%。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成为企业第一要务,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支撑节能降碳。此外,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的属性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使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缺少资金开展节能降碳工作。

(四)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推高了部分企业能耗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涉及全流程改造,自2019年开始实施。虽然烟气循环、放散煤气回收等源头减排措施会减少能耗,但末端治理设施的运行却会增加能耗,从而导致能耗比改造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现有末端治理设施较为齐全,改造相对简单,因此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增加的能耗比较有限,部分企业甚至还会减少能耗。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原有生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末端治理设施缺失严重,要实现超低排放就需要进行多项改造,增加多项设施,因此能耗增加会更加明显。随着超低排放改造的深入推进,经济实力较强、环保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已逐步完成改造,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开始将超低排放改造提上日程,因此超低排放改造对能耗的推高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能效指标的持续提升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三、有关建议

为推动钢铁行业持续提高能效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加大节能新技术研发力度

钢铁行业能效水平的持续提升需要技术支撑。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仍然有15%至20%的下降潜力,要将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装备的研发、示范与应用作为行业节能降碳的有力抓手,推动全行业持续开展节能降碳改造。

研发环节,加大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抓紧组织低碳冶金、钢铁渣显热利用、转炉全煤气回收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积极将钢鐵行业节能降碳科技创新任务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等,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研究设立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研究制定对专项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推广应用环节,更新并完善现有的绿色低碳相关技术目录,定期向全社会发布,并通过行业协会等机构加大目录中节能降碳技术和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技术目录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钢铁企业获取节能降碳技术的便利性,切实为钢铁企业提供可靠详实的技术来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碳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快国内废钢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再生钢铁进口

加强废钢回收渠道建设,统筹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社会消费品资源回收渠道,针对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对于日用消费产品,依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进一步规范废钢回收经营者的回收、分拣行为,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相互融合。结合废钢回收产业规模、废钢流通渠道、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打造废钢资源加工配送中心,逐步完善废钢回收加工循环产业链条。完善废钢回收行业规范文件,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废钢回收行业向规范化、大型化发展。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政策,支持废钢产业发展。

进口方面,建议修订《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兼顾环保性和目标导向,发挥标准“最大公约数”的作用,将夹杂物指标适当放宽,促进进口规模增加,充分发挥进口再生钢铁资源对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作用。参考国际做法,加大进口税收优惠力度,研究实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的税收负担,鼓励再生钢铁进口。

(三)引导钢铁企业分类转型,加大财政政策支持

加强对钢铁产品未来需求的分析,做好钢铁行业转型的总体设计,研究制定阶段性调控目标和政策,引导钢铁企业分类转型。对设备老化、工艺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企业效益差等不具备节能改造条件的钢铁企业,通过财政补贴政策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退出,为钢铁行业发展腾出空间。对于具备一定改造条件且具有转型意愿的钢铁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为其开展全方位节能诊断,协助企业设计绿色低碳转型方案,帮助企业对接技术与资金等资源,为企业节能降碳提供外部助力。

为鼓励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极致能效工程、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企业采用一级能效水平的重点用能产品或设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等继续给予财政补贴,持续提高能效水平。同时,总结前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的执行效果及经验,研究制定针对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项目的贷款贴息政策,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碳项目落地,降低低碳转型的融资成本。

(四)加强环保治理能力建设,加大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力度

切实加强钢铁企业的环保治理能力建设,选取治理工艺路径时充分研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同时选取有资质的环保设计与施工单位,杜绝滥竽充数、突击应付,确保稳定达标。认真落实税收、电价和水价、财政金融、环保限产等相关政策,对真改、实改、效果好且经评估监测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业给予更大支持力度,对评估监测中弄虚作假、超标违法排放的企业依法严格处罚,确保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研究设立超低排放改造政府引导性专项资金及相关保障政策,加大环保类投资税额减免力度,减免环境保护税,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杨绍鹏,国家节能中心。张月峰,内蒙古自治区节能降碳中心)

猜你喜欢
降碳废钢钢铁行业
通过节能诊断对钢管热浸镀锌企业节能降碳研究
节能降碳倡议书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金属破碎机回收废钢政策得到扶持
金属破碎机回收废钢政策获扶持
废钢破碎设备工艺技术的论述